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5-08-31 21:44
結合監管核查案例與行業實踐,采購環節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職責分工、供應商管理等方面。
職責分工與質量協議脫節,這是采購問題的根源,常見于雙方未在質量協議中明確采購相關權責,或協議條款與實際操作 “兩張皮”。主要表現在:
分工模糊:未明確 “哪些物料由注冊人指定供應商(如核心組件、特殊原材料)、哪些由受托方自主采購”,導致部分物料采購主體混亂,如協議約定注冊人負責核心芯片采購,實際由受托方自行采購。
監督條款缺失:質量協議未規定注冊人對受托方采購過程的監督方式(如現場審核頻次、采購文件抽查比例)、標準(如供應商資質審核標準、物料驗收標準),導致注冊人 委托后失控。
變更權責不清:未明確供應商變更(如替換原材料供應商、調整物料規格)的發起流程、審批權限(如是否需注冊人書面批準),出現受托方擅自變更供應商卻未告知注冊人的情況。
供應商評價形式化:按協議需雙方共同完成供應商審核,但實際僅由受托方單獨開展,且評價記錄不完整(如缺少供應商生產許可證、產品檢驗報告等關鍵資質文件);部分高風險物料(如無菌輔料)的供應商未開展現場審核,僅依賴書面資料。
供應商變更無序化:受托方因成本、交期等原因變更供應商,未按協議報注冊人審批,或審批記錄缺失;變更后未對新供應商的物料進行小批量試產驗證(如穩定性測試、兼容性測試),直接投入生產。
供應商檔案碎片化:雙方未建立統一的供應商管理檔案,注冊人無法追溯受托方采購物料的供應商資質、歷史供貨質量(如不良物料退換貨記錄),導致供應商質量波動時無法快速溯源。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