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25-06-30 12:11
2025年6 月27 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布《醫療器械中的網絡安全:質量體系考量和上市前提交內容》指南,該指南首次將網絡安全要求從“推薦性指南” 升級為“法定強制”,全面強化醫療器械全生命周期的網絡安全監管。需要指出的是,該指南是由去年3月13日發布的網絡安全草案更新而來的。
一、核心變化:從“推薦” 到“法定” 的監管升級
1“網絡設備” 定義擴張,監管邊界模糊化
指南明確“網絡設備” 需同時滿足三條件:含申辦方驗證的軟件、具備聯網能力(如藍牙、USB 接口等間接連接)、存在易受攻擊的技術特征。FDA 特別指出,USB 維護接口、磁感應通信設備等均屬于監管范疇。
舉例:某個設備可能需要通過USB 連接進行維護。雖然連接可能很短暫,但連接能力已經存在,因此該設備被認為具有連接到互聯網的能力。
2上市前申報資料新增法定清單
a上市后漏洞管理計劃:需包含協調漏洞披露(CVD)機制、風險管理流程及定期更新方案;
b網絡安全保障流程:證明設計開發流程能提供“網絡安全合理保證”;
c軟件物料清單(SBOM):強制公開商業及開源組件,標注支持狀態及終止日期。
3質量體系與監管依據深度綁定
指南預告2026 年2 月2 日起,質量體系法規(QMSR)將整合ISO 13485:2016,要求企業提前調整管理體系。同時,FDA 明確將網絡安全作為評估設備“安全有效性” 的核心指標,重大漏洞可能導致“不等效(NSE)” 判定。
二、技術要求革新:全生命周期管控強化
1安全開發框架(SPDF)成強制路徑
指南要求采用SPDF 覆蓋設計、開發、部署到退役全流程,需提交威脅建模、漏洞評估、第三方組件分析報告,并新增“未解決異常的網絡安全影響說明”。
2加密與安全標準升級
加密算法:強制采用NIST FIPS 140-3 標準,禁用棄用算法(如附錄1 明確加密控制要求);
威脅建模:需覆蓋供應鏈、生產、運維等全環節,例如針對第三方組件漏洞(如URGENT/117、SweynTooth)需專項評估。
3透明度要求制度化
a;SBOM 強制公開:需包含所有第三方組件(如開源庫、SDK)的版本號及漏洞狀態;
b;用戶端風險披露:產品標簽需標注網絡安全風險警示及應急響應手冊。
三、新舊規對比:監管力度顯著提升
監管維度<sup>1</sup> | 2025·版要求 | 2023·版舊規 |
---|---|---|
產品范圍 | 覆蓋非聯網設備(如獨立診斷儀器) | 僅限聯網設備 |
組合產品 | 生物制品-設備組合需單獨論證 | 未明確要求 |
生命周期 | 上市后漏洞監控系統納入申報文件 | 僅建議事后響應 |
開發框架 | 強制采用 SPDF,覆蓋全流程 | 未指定框架,僅推薦 |
四、企業應對:7 個月合規倒計時
1產品定性與流程重構
a;按“網絡設備” 定義審查全產品線,USB / 藍牙功能設備需遵循524B 節要求;
b;將SPDF 與質量管理體系整合。
2技術與文檔準備
a;部署OWASP CycloneDX/SPDX 格式SBOM,聯動漏洞掃描工具;
b;研發團隊掌握FIPS 140-3 加密標準,更新威脅建模工具鏈。
3關鍵節點提醒
2026 年2 月1 日前未滿足SPDF 和SBOM 要求的“網絡設備” 將喪失上市資格,企業需在7 個月內完成體系升級。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