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11-20 08:41
近日,博睿康攜手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洪波教授團隊,成功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實施了全國第三例、上海首例的腦機接口產品NEO的臨床試驗植入手術。
腦機接口最知名的案例是今年年初埃隆·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公司宣布完成了首例人類腦機芯片植入手術,受試者能夠憑借腦電活動控制鼠標震驚了全球。
而將視線收回中國,截止日前已有四例腦機接口手術案例,前三例的背后均有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的身影。
其中首例手術在2023年10月24日完成,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與宣武醫院趙國光教授團隊合作。
該例手術也是全球首例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手術,早于Neuralink公司,該手術采用半植入式方案,患者在術后通過康復訓練,能夠利用腦電活動驅動氣動手套實現自主喝水等工作。
第二例手術在2023年12月19日,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教授團隊與北京天壇醫院賈旺教授團隊合作,而上文提及的博睿康則是完成了第三例。
第四例手術也在近日完成,由武漢衷華腦機與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合作,在武漢成功實施了全國第四、湖北首例腦機接口臨床手術。
該手術也是全球先進的高通道數腦機接口技術在中國的首次應用。
中美比拼 誰占優勢
綜合對比四例腦機手術,中國版的腦機接口在安全性上略勝一籌。
Neuralink主要采用侵入式技術,需要在頭骨上打孔以插入微針,而中國的腦機接口技術主要采用半侵入式或非侵入式方案,避免了開顱手術帶來的風險和創傷。
除此之外,在通道數量、感應供電、單雙向傳輸模式等技術細節上也有差別。
值得注意的還有中國兩國的社會情況,這造成了兩國在腦機接口技術上不同的側重點,中國腦機接口研究更加注重倫理和社會價值,強調技術應用于醫學修復而非對普通人的改造。
例如,中國科技部發布的《腦機接口研究倫理指引》明確指出,腦機接口技術應確保社會價值,主要致力于修復型腦機接口技術。
而Neuralink則更多地關注于通過腦機接口提升人類認知和交互能力,甚至實現全腦接口的目標。
來源:智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