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4-11-16 09:40
一、 實驗原理
BCA是一種堿性的水溶性復合物,性質穩定。在其提供的堿性環境下,蛋白質可以將BCA試劑中的Cu2+還原為Cu+,Cu+繼而與BCA試劑螯合,從而產生藍紫色的絡合物,在562nm波長處具有強吸收峰,通過測定吸光度,結合標準曲線即可得知蛋白濃度。BCA法因抗干擾性強、簡便準確,靈敏度高而得到廣泛應用,但其也易受溫度、孵育時間的影響。
二、 實驗步驟(視試劑盒而定)
1) 蛋白標準品配制
室溫完全溶解蛋白標準品,取20µl 5mg/ml BSA蛋白標準溶液用PBS溶液稀釋至100µl,使其終濃度為1.0 mg/ml。
2) 配制BSA標準測定溶液
3) 工作液配制
將A液與B液按照50:1的比例混合,配成BCA工作液,并混勻。注:此處一定要精準計算待測孔所用工作液的量,如測定4個蛋白樣本,均做3個復孔,那么加上標曲一共有39孔,每個測定孔均需加入200µl的工作液,那么共需7800µl工作液,則A液:B液=7800:156。
4) 加樣
按照第二步所示表格加標準曲線測定孔,將待測樣本以適當體積加入并用PBS補足至20ul(待測樣本加入的量可按照經驗值進行估計)。
5) 孵育
向各孔中加入200µl的工作液,混勻后37℃孵育30min,亦可室溫放置2h。
6) 測吸光度
測定562nm處的吸光度,記錄數值,代入標曲計算濃度。
7) 繪制標準曲線計算樣品濃度
a.新建一個Excel表格,將得到的標準品的吸光度按照下方表格排列,并按照試劑說明說輸入相應標準品的濃度(這里作者剔除了一個離群值);
注:此處進行了一個單位的換算,這個可根據大家的個人習慣來
b.選中標準品的吸光度和濃度,點擊“插入”,選擇散點圖;
c.點擊散點圖上的任意一點,右鍵選擇添加趨勢線
d.點擊設置,趨勢線選項選擇“線性”,勾選“顯示公式”和“顯示R平方值”,即可得到標準曲線;
注:橫坐標為吸光度,縱坐標為濃度,R2需要大于0.99方可使用
e.計算樣本濃度:代入公式直接計算即可,但要記得樣本稀釋倍數再給還原回去哦。
三、 注意事項
1)標準品可現配現用,也可配制后在-20℃保存一年,但工作液需要現配現用。
2)為保證蛋白濃度測量的準確性,最好做3個復孔,必要時剔除離群值。
3)BCA法測蛋白濃度易受時間及溫度的影響,所以最好每次測定都做標準曲線。
4)在制作標曲時,一定要分清橫縱坐標哪個代表濃度哪個代表吸光度,不要搞錯。
5)加樣時一定要準確加樣且盡可能避免氣泡產生,以免影響測量(加樣結束可以用注射器戳破氣泡,并將96孔板放在搖床上混勻片刻,以使樣品與工作液充分接觸)。
6)孵育結束應盡快檢測吸光度,并盡可能加快檢測速度,以免帶來誤差。
7)一般情況下,樣品的蛋白濃度是比較高的,需要用PBS溶液進行稀釋后測量,稀釋倍數可根據經驗值進行調整,保證濃度測量在標準曲線范圍內進行。
來源:實驗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