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中我們會發現烯醇式出兩處峰,以此類推烯醇式也出兩處峰。那么定量核磁在計算的時候如何處理呢?
1、OOS調查:定量核磁含量偏低
問題描述:A分析員在復核A項目定量核磁含量檢驗記錄時,發現定量核磁結果為95.1%,不符合規定,標準規定NLT98.0%,故展開OOS調查。
人員排查:所有相關人員已通過核磁檢測資質,且非首次操作,具備對A項目進行檢測的資質,通過口頭交流,未發現人為差錯。
儀器排查:經過確認涉及到的儀器(核磁和天平無誤)。
試劑排查:稀釋劑氘代氯仿,內標1,3,5-三甲氧基苯兩種試劑經過核對名稱、批號、有效期、廠家等信息均和原始記錄一致無誤。
樣品排查:樣品儲存條件適宜,標識清晰完整。
檢驗方法排查:分析員使用的方法儀器上的設置與技術包參數一致,檢驗原始記錄書寫準確無誤,未發現檢測方法相關的問題。
檢驗環境排查:檢驗溫濕度符合房間控制要求,溶液配制及序列運行過程未發現異常情況,儀器周圍未發生儀器維修和施工等引起噪音的工作,未發現檢驗環境異常。
OOS第一階段調查結論:經以上調查確認,未發現實驗室明顯差錯。
2、深入調查:結果偏低原因剖析
對比原來放行合格兩批的樣品我們發現,合格的兩個批次在化學位移2.5ppm也有相同類似的峰形,應為同一雜質,不合格的這批明顯偏大。
根據產品結構式和合成路線,以及理論知識,能確定產品本身以兩種結構形式存在。
結合核磁圖譜,可確定化學位移2.8pmm為主結構的特征峰,化學位移2.5pmm為主結構烯醇式的特征峰,故應使用化學位移2.8pmm和2.5pmm兩處峰面積之和計算主成分含量更合理,如果只積分一種形態的會導致含量偏低。
3、CAPA:解決方案
調查結論:結構互變導致主結構形態減少從而使得定量核磁結果偏低。
解決方案:主結構和烯醇式兩個加和計算含量。
CAPA:
1.升版A項目工藝技術包,寫明最終產品是以兩種結構式存在的,說明兩種形態不影響后續產品質量。
2. 升版A項目的定量核磁方法,樣品中需要積分的化學位移由“2.8”改為“2.8 and 2.5”,使用兩處化學位移峰面積之和計算含量。
3.不合格批按升版后的方法,重新處理核磁圖譜并計算含量,出具COA。
總結:實戰經驗分享
當我們在開發分析方法的時候,要仔細觀察結構并結合工藝條件評估是否會產生烯醇式。仔細觀察核磁圖譜中是否有類似峰也能發現是否有此種結構互變的。一般烯醇式的產生有如下兩種機理,當我們分析人員無法判斷的時候可以和合成人員共同探討務必確保結果準確性。
當有機分子中的一個羥基和氫離子(H+)反應時,羥基中的H離子與羥基中的OH離子分離,形成了水(H2O)和一個帶有雙鍵和羥基的烯醇分子。這個化學反應被稱為酸催化脫水反應。因為在反應中產生的H+離子來自于溶液中的酸,所以這個反應需要一個酸性的環境。在實驗室中,經常使用硫酸、鹽酸或磷酸等強酸作為反應的催化劑。
另一種產生烯醇的方法是加成反應。加成反應是在化學反應中,兩個分子直接發生化學結合,而不是通過某些類型的分解或消除反應發生變化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烯醇形成是由于雙鍵中的一個碳原子發生了加成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