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第一階段清潔工藝開發和設計完成,就可以進入清潔驗證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清潔驗證/確認階段,這也是我們傳統的清潔驗證階段。
我們按照FDA工藝驗證的行業指南,同樣將清潔驗證/確認階段也分為2個部分:
2.1 階段 設備/設施確認;
2.2 階段 清潔工藝性能驗證/確認。
由于目前國內MAH制度的實施,第二階段往往需要由研發機構向生產工廠或CDMO進行技術轉移。在進行技術轉移的時候,我們會對設備和清潔工藝進行差距分析,并根據差距分析來確認是否需要進入2.1階段,還是直接跳過2.1階段進入2.2階段。
就像上文說的,由于研發機構在進行清潔工藝開發時有可能并不知道生產工廠或CDMO的設備情況,在進入2.1階段之前,可能還需要生產工廠或者CDMO繼續進行第一階段的延伸設計和開發。并根據延伸設計和開發的結果確認是否需要重新對設備進行確認。
當設備確認完成后,就要進入2.2階段,在正式進入2.2階段之前,我們還需要額外解決幾個問題:
清潔殘留標準的確定
取樣方法的分類及回收率研究
最差品種的選擇
1.清潔殘留標準的制定
在清潔工藝開發和設計階段我們已經講到了清潔殘留標準的制定,但是由于篇幅問題,我們還是把部分細節內容放到這個章節來講,讀者請結合這兩個章節來共同閱讀清潔殘留標準的制定。我們在本章節使用問答的模式來解釋這些細節問題。
(1)使用上述清潔殘留標準計算公式時,是否還需要增加額外的安全因子?
在PIC/S的備忘錄PI 052-1中,其寫明“評估HBEL值與清潔限度之間的安全系數。采用10作為系數可能是合理的,可相信不會超出允許暴露限”。
在ISPE清潔驗證指南中也寫明”由HBEL證明的清潔殘留SL不能用作CPPQ之后的常規清潔限度”。
綜上所述,作者認為使用HBEL來進行清潔限度計算時,應使用額外的安全因子。因為HBEL本身是基于健康的暴露限值,意味著人員在每天接觸該濃度化合物的情況下,終生(80年)是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的。但是污染源不僅僅是清潔殘留,空氣傳播、機械傳播等都會帶來化合物的污染,因此使用HBEL作為清潔殘留限度來說是不恰當的,因為結合其他污染源可能就超出了HBEL。所以在使用HBEL的方法時,建議增加2-10之間的安全因子是更準確的。
(2)如果化合物的HBEL我們不清楚的話,應該如何計算殘留限度呢?
PDE=(NOAELx Weight Adjustment)/(F1x F2x F3x F4x F5x)
如果我們有NOAEL值,我們可以根據NOAEL值推導出HBEL。
如果我們沒有NOAEL值,我們可以使用NOEL、LOAEL、LOEL值代替NOAEL推導,但是需要修改F5的對應取值(參見ICH Q3C)。
如果以上數據都沒有,我們仍可以使用OEL值來進行推導,詳見下方公式:
PDE (μg/天) = OEL (μg/立方米) x 10 立方米(在8小時內工人吸入的體積)
需要注意的是,OEL值計算PDE并不是一個太準確的方法,主要原因是由于OEL值是根據生產工人來計算的,而PDE是針對所有人群計算的,有可能存在老人和小孩,兩者是有差別的,且相比于OEL,PDE有更多的獲取途徑。
但是如果OEL值也沒有,特殊情況下我們可以使用LD50來推導HBEL值。
(3)是否可以使用LD50推導HBEL值?
在PDA TR29中給出了LD50推導PDE的公式:
但是在EMA發布的HBEL問答和PIC/S PI 053-1中有如下要求:
Q:是否可使用LD50計算藥品HBEL?
A:不可以,LD50用作藥品HBEL計算起始點是不夠的。
在APIC清潔驗證指南中其進一步的解釋:
制劑和API應該至少有一個或多個NO(A)EL或LO(A)EL值。只有非常少情況下,例如藥品早期開發階段,可能沒有NO(A)EL或LO(A)EL,這時可使用LD50值,但需要使用非常保守的不確定性因子。無論如何,在此類情形下強烈建議限制將LD50作為POD,因為LD50值在預測長期效應方面并不可靠。
因此我們可以看出,就目前業界的認知,LD50用來推導HBEL是不太被認可的,但是結合APIC的解釋,如果在所有數據都沒有的情況下,且后續產品是一次性服藥或短期用藥的話,是可以使用LD50來推導HBEL值的。
(4)如果LD50也沒有或者不可用,我們應如何制定清潔合格限度呢?
如果什么數據都沒有,我們仍可以選擇以下的方法制定清潔合格限度:
根據污染物結構,查詢類似結構化合物的ADE/PDE值,然后進行預估;
用TTC進行清潔合格限度的計算;
根據1/1000日劑量或者10ppm的方式進行清潔合格限度的計算。
(5)既然所有指南都推薦使用HBEL作為清潔合格限度,那么我們之前清潔驗證的限度應如何處理?是否還有必要保留1/1000日劑量和10ppm的限度制定方法?
需注意的是,HBEL的方法僅適用于具有藥理活性的污染物。不具備藥理活性或者滅活破壞藥理活性的污染物不能使用HBEL的方法推導清潔合格限度。
在EMA HBEL問答和PIC/S PI053-1中,有如下規定(ISPE也發布了此觀點):
對于已有產品,生產商可保留其歷史曾使用的清潔限度,將其作為警戒限,前提是在考慮清潔工藝能力時,它們足以保證不會高于HBEL水平。為首次引入某個設施的產品建立清潔警戒水平時,可采用類似的方法。
但是在2021年發布的WHO指南中,其給出了不同的觀點:
在歷史GMP文件中所建議的清潔驗證可接受標準并未考慮HBEL?,F在應計算基于HBEL的清潔限度,并與正在使用的清潔限度進行比較。
之前建立的清潔限度如果比HBEL更為嚴格,也是可以使用的。如果有數據存在(即統計學過程控制),所有警戒限和行動限均不應該依據歷史上建立的清潔限度,而應基于統計學分析。
從上面2種不同的觀點來看,作者更傾向于WHO的觀點,既在沒有任何改變的情況下,我們不應該人為的允許其超出之前的限度。警戒限和行動限也不應該由之前不合理的標準所代替,應該基于統計學的數據。
另外,由于EMA、PIC/S和ISPE都表述了可以使用HBEL推導的合格限度,舍棄歷史更嚴格的限度,但是基于污染本身只有負面影響,作者不建議大家在可以控制更嚴格的基礎上放寬清潔殘留的限度。
(5)如果車間設備材質不同,導致某幾個設備不好清潔至合格標準,是否可以設立額外的限度?
是可以的,在PDA TR29中,有如下描述:
為了評估一個由多個操作單元組成的操作步驟,重要的是計算每一操作設備中的累積殘留。MACO是可能存在于不同設備的共用面積上所有目標殘留的總和。通常一個設備組中每一共用表面都采用相同的限度。另一種選擇是將MACO的總量不平均地分配給不同的設備,其總量依然可以有效反應出MACO。例如,如果一個設備組包含三個獨立容器,三個容器具有相同的表面積,如果將MAC按照總表面積平均分配,則限度可能為 1.0 μg/cm2,相反,可以不平均地分配MACO,使設備A的SAL為 0.5 μg/cm2,設備B是 1.0 μg/cm2,設備C是 1.5 μg/cm2。
(6)HBEL的推導公式以及查詢方法
HBEL主要是ADE和PDE,ADE的推算公式如下:
▲(EMA HEBL指南)
PDE的推算公式如下:
▲(ICH Q3C)
需注意的是:
起始點(POD)是外推得到HBEL的劑量水平。起始點可以有多種形式,它可以來自動物或人體數據,劑量水平可以對應不同的反應水平。它亦可依據評估當時藥品的開發階段。藥品開發后期,會有越來越多的數據,就有幾個POD供選擇。在此情況下,應采用最相關或最保守的HBEL。當然,最恰當的POD應該由專家判斷謹慎選擇。
在PIC/S的指南中,其給出了目前歐盟推薦的查詢網站和網址:
如果制造商是原研廠家(或原研廠家的受托方),應使用/提供原研的藥理和毒理數據。
如果制造商不是原研廠家,則應查詢多個數據源,例如:
歐盟公共評估報告: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field_ema_web_categories%25253Aname_field/Human/ema_group_types/ema_medicine_en
產品特性摘要:
https://www.medicines.org.uk/emc/
毒理在線:
https://toxnet.nlm.nih.gov/
毒性文獻數據庫(ToxRefDB):
https://catalog.data.gov/dataset/toxicityreference-database-bcf19
ACToR:
https://www.epa.gov/chemical-research/actor
綜合風險信息系統:
https://www.toxnet.nlm.nih.gov/newtoxnet/iris.htm
主管當局或原研廠家給出的用以確保工人安全的職業暴露水平(OEL) (WHO, OSHA, MAK)
ECHA 注冊化合物數據庫
(https://echa.europa.eu/information-onchemicals/registered-substances)
(7)HBEL推導人員資質要求及注意事項
EMA和PIC/S在指南中給出了他們對于HBEL推導人員的資質要求:
“基于健康的接觸限值應由在毒理學/藥理學方面具有足夠專業知識和經驗,對藥物熟悉并且具有確定基于健康的接觸限值(例如職業接觸水平(OEL)或每日允許攝入量)經驗的人來確定(PDE)”。
另外,關于使用外部毒理學顧問,EMA 和PIC / S 還要求:
“如果與專家簽訂合同以提供 HBEL,則在進行工作之前應已達成符合 GMP 第 7 章要求的合同協議。對于制造商“購買” HBEL 評估而不記錄對 HBEL 適用性的評估,不被認為是可以接受的。提供者(包括特定的技術專家)作為合格的承包商”。
美國ASTM(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在其指南E3219-20中也對HBEL評估人員資質提出了要求:
應要求提供可證明其教育背景的履歷(例如,毒理學,藥理學,醫學或其他與健康有關的學科) ;
在該領域的多年經驗 ;
多年積累 HBEL 的經驗 。
以下專業信息也可能會有用:
諸如美國毒理學委員會(DABT)或歐洲注冊毒理學家(ERT)的證書
與該領域有關的出版物。
擁有認證和/或出版物并不能直接證明其在 HBEL 推導中的能力。但是,認證注冊機構通常需要相關學科的學位,毒理學主要領域的基礎知識,至少五年的相關毒理學經驗,是否適合注冊(例如,通過發表的作品,報告或評估),以及目前從事毒理學實踐的專業人士。因此,擁有證書確實可以支持資質要求。
盡管“合格專家”并不需要所有上述條件,但是有關這些領域的適當文檔證明了擁有在該領域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
(8)其他項目的清潔限度
除了化學污染物的清潔殘留限度外,我們還應該建立其他項目的清潔限度,一般包括但不限于:
目視清潔;
微生物限度;
細菌內毒素;
清潔劑(等同于API殘留,限度及算法參見ICH Q3C);
降解產物(等同于API殘留,若無HBEL值可采用其它方法)。
對于目視清潔,是清潔驗證/確認必須執行的一項操作,如果目視清潔不合格,化學殘留檢測合格,也是不允許放行設備的。
而在EU GMP附錄15和中國GMP附錄11中,都明確規定目視檢查通常不得作為單一可接受標準使用。
在EMA和PIC/S的HBEL問答中,其對目視檢查提出以下要求:
在進行目視檢查確定設備的清潔度時,生產商應建立產品易于目視殘留的閾值。這時也可以考慮目視檢查設備的能力,例如,現場的照明條件和觀察距離。
目視檢查應包括所有可能留有清潔的產品接觸表面,包括需要拆卸以進入檢查和/或使用工具進行檢查的設備(例如,鏡子、光源、管道鏡)以觀察這些目視不可及的區域。目視檢查中應包括可能殘留產品的非產品接觸表面,而殘留可能在未來掉落或轉移至后續批次中的情況。
應制訂書面指令指明需要目視檢查的所有區域,記錄應清楚確認已完成所有檢查。
執行目視檢查的操作人員需要進行特定培訓,包括定期視力檢查。應通過實際評估來證明其資質。
對于目視檢查的注意事項見下表:
SOP |
應建立SOP,規定目視的注意事項及相關要求。 |
照度 |
低光照往往會導致某些明顯的殘留無法識別。 |
角度和位置 |
目視的角度、距離和位置,都會影響到目視的檢查結果。 |
明確的指令能夠減少目視檢查人員彼此之間的差異。 |
樣板 |
不同的殘留物在設備上的殘留現象不同,應提供照片、影像資料或樣板給目視檢查人員,以對其進行正確的識別。 |
檢測限 |
應建立目視檢查的檢測限,以確保其遠遠低于污染物的殘留限度。 |
方法選擇 |
一般目視檢查作為唯一的一種檢測方法是不充分的。 |
表面 |
目視檢查一般都是檢查干燥的表面,因為濕潤的表面往往更難看出污染物。 |
人員資質 |
進行目視檢查的人員應具備足夠的資質,視力應滿足公司內部的要求,且經過SOP的培訓并考核合格。 |
需注意的是,部門之間的差異也有可能導致目視能力的差別。 |
對于微生物限度和細菌內毒素的合格標準,目前有2種主流方式:
參照化學殘留的計算方法,通過成品標準反推設備所允許殘留;
按照清潔用水的微生物限度和細菌內毒素標準執行。
2.取樣方法的分類和回收率研究
(1)取樣方法的分類
清潔驗證的取樣必須遵循批準的方案或SOP,該方案或SOP應明確定義在何處取樣以及如何取樣。
取樣方法一般分為以下4類情況:
直接表面取樣法:包括目檢法和儀器法
擦拭取樣:也算直接表面取樣的方法,但與其它直接表面取樣法有較大的區別
沖洗取樣:間接取樣方法
安慰劑取樣法
安慰劑取樣法在FDA的清潔驗證檢查指南中明確被拒絕了,FDA認為安慰劑取樣法存在靈敏度低以及污染物分布不均勻的情況,故我們今天在這里不討論安慰劑取樣法。
對于目檢法參見上文合格標準內容。
擦拭法和淋洗法的優缺點對比:
取樣方法
|
優點
|
缺點
|
擦拭法
|
物理去除表面上的殘留物
殘留物可溶于所選溶劑
從最差的位置取樣,更具有代表性
萃取量少,具有更高的靈敏度
小范圍的取樣
|
某些位置無法進行取樣
需要侵入封閉式設備
某些萃取液擦拭后造成二次污染
|
淋洗法
|
更大的表面積采樣,且可以采取無法拆卸的系統
保持系統密閉
更容易操作
取樣后有可能不需要重新清潔
可獲得整體情況
適用于在線監測
適合對不規則表面進行取樣
標準容易調整
|
只能檢測到溶于沖洗溶劑的污染物
必須確保沖洗液能夠接觸到所有表面
無法確認污染物殘留的分布
沖洗溶劑量大,有可能稀釋殘留,導致無法檢出
部分設備無合適的取樣口
沖洗取樣同樣可以對部分不規則的器具進行取樣
|
擦拭法和淋洗法的選擇依據:
取樣方法
|
擦拭法
|
淋洗法
|
選擇依據
|
1.設備或部件可進行直接采樣(例如拆卸零件、開放式設備),包括使用延伸桿能夠達到的區域;
2.最差情況或點可以被識別或被擦拭。
|
1.當直接取樣方法不可行或不切實際時,應選擇沖洗取樣;
2.想要了解整個設備的清潔殘留情況時,可選擇沖洗取樣。
|
擦拭取樣的注意事項:
器具
|
棉簽、容量瓶等器具均不應當對污染物產生不利的影響(例如吸附或者釋出物影響污染物含量)。
為防止人為的污染,取樣人員擦拭時應佩戴手套。
|
取樣框
|
不建議使用取樣框,缺點如下:
1.當取樣框與棉簽接觸時,取樣框會被污染;
2.在每個樣本之間需要進行清潔或者更換;
3.棉簽接觸到取樣框時容易造成樣品流失;
4.取樣框不能用于不規則的取樣區域。
|
棉簽材質
|
1.方便易用;
2.能夠將污染物從設備表面提取出來;
3.能夠將污染物釋放到溶出液中;
4.棉簽本身不會出現溶出物影響檢測結果;
5.棉簽應不會脫落顆粒;
6.棉簽的大小和無菌性根據污染物的殘留水平而定。
|
棉簽數量
|
1.原則上建議使用一個棉簽取樣;
2.僅當一個棉簽不能回收到可接受水平的殘留物時,才可使用多個棉簽。
|
棉簽溶劑
|
1.棉簽溶劑應能溶解目標污染物并溶于萃取液溶劑;
2.應優先選擇揮發性有機溶劑,減少溶劑殘留的風險;
3.TOC檢測必須使用水作為溶劑;
4.擦拭前先用棉簽溶劑容器頸部排出多余的溶劑;
5.擦拭后注意去除設備表面的殘留;
6.通常不需要對棉簽進行預浸泡,但如果棉簽有浸出物影響檢測時,該方法有可能會去除其影響。
|
擦拭順序
|
擦拭順序對于控制樣本污染很重要。
1.微生物負載的取樣應優先進行,其對任何污染最敏感;
2.TOC擦拭取樣應在使用有機溶劑的棉簽擦拭前完成;
3.使用有機溶劑的擦拭取樣應最后完成。
|
擦拭方法
|
1.應建立書面的擦拭SOP用于指導員工進行操作;
2.擦拭應覆蓋規定的擦拭表面。
|
人員
|
1.人員應具備取樣的資質;
2.資質應來源于培訓和模擬考核;
3.一般推薦進行模擬擦拭,要求擦拭回收率在已經驗證的方法的±10%(建議值),且RSD≤15%。
|
樣品容器
|
1.樣品容器必須足夠大以容納萃取溶劑的體積;
2.樣品容器(包括蓋子)應不會影響萃取的樣品,例如不會進行吸附或產生浸出物。
|
樣品穩定性
|
1.提取前的樣品穩定性;
2.提取后的樣品穩定性;
3.回收率研究應證明并符合其穩定性。
|
提取過程
|
1.常見的提取方法包括:渦旋混合、機械搖動、超聲處理;
2.一般來說,提取過程的便利性和時間是考慮的因素,隨著時間延長,樣品變干的可能性就越大,會影響其回收率。
|
分析方法
|
1.一般優先選擇專屬性的分析方法,例如HPLC;
2.當污染物比較復雜,可選用非專屬性的方法,例如TOC。
|
擦拭位置
|
1.應當擦拭殘留最多的位置;
2.不易清潔、污染物容易累計、污染物持續接觸的部位往往是污染物殘留最多的位置;
3.企業應進行風險評估選擇擦拭位置;
4.擦拭位置最好能用圖片的形式展現出來。
|

▲ 來源于ISPE清潔驗證指南
淋洗取樣的注意事項:
淋洗取樣一般分為2種取樣方式,一種是取末次清洗液,即最后一遍的清洗溶液。另一種取樣方式則是在常規清潔流程之后再次加入提取液,對提取液進行檢測。
兩種方法各有利弊,在PDA TR 29中其列明了兩種取樣方法的優缺點:
取樣方法
|
末次清洗液
|
獨立沖洗取樣
|
優點
|
1.代表通常的清潔過程
2.不需要額外的沖洗溶劑
3.不需要額外操作,設備即可進一步使用
|
1.結果容易用來計算殘留量
2.體現清潔結束后殘留在表面的污染物
3.如果操作正確,更更容易獲得合格的結果
4.循環沖洗回收率更高
5.可以采用其他樣品溶液,而不是清潔工藝沖洗溶液
|
缺點
|
1.樣品代表了可能轉移至下批產品的殘留的最差條件,因為它反應了最終沖洗液中的殘留量,而不是最終沖洗后的表面殘留(但是可以證明清潔工藝的耐用性)
2.殘留量計算需用到“假設”
|
1.需要額外的步驟
2.需要額外的沖洗溶劑
3.沖洗劑加入方式可能帶來污染
|
(2)回收率研究
回收率分為擦拭法回收率和淋洗法回收率,目前國內很多企業都對擦拭法回收率進行了研究,但是并未對淋洗法回收率進行研究,但是實際上,早在1993年FDA發布的清潔驗證檢查指南中,其就給出了一個“臟罐子”的比喻。
FDA認為如果只對清洗水進行檢測,但是實際上臟罐子里的污染物并不溶于水,即使清洗水檢測合格了,也無法證明臟罐子是干凈的。這實際上就對淋洗水回收率的一個要求,FDA認為取淋洗液樣品是有缺點的:
殘留物或污染物可能不溶解或被堵塞在設備中,可以推斷“不干凈的罐”可以被使用。在評價對不干凈的藥罐的清潔時,特別是那種有干透殘留物的,不應該只看淋洗液樣品是否干凈,而應該看藥罐是否干凈。
因此,我們也應當對淋洗法的回收率進行研究。
擦拭法回收率的注意事項:
進行正式回收率試驗之前,可優先對棉簽進行提取率試驗,確認棉簽提取率符合要求后,繼續進行回收率試驗;
不同的設備材質會影響回收率的結果,應結合生產設備的材質進行回收率的研究;
回收率的常規做法是至少兩人選擇三個濃度進行回收率研究,每個濃度擦拭三次,選擇單次最低平均回收率作為回收率進行計算;
濃度選擇建議從LOQ開始,最高濃度應大于污染物殘留限度;
回收率應大于50%(最佳回收率范圍70-100%),相對偏差應<15%(PDA TR29中要求RSD應為15-30%)。
當回收率高于90%時,計算限度可不折算回收率(PDA TR29規定>70%時);
回收率會受污染物濃度影響,高濃度或低濃度都有可能具有較低的回收率;
回收率也會受到取樣面積的影響,當使用擦拭取樣時,擦拭面積會影響到回收率的結果,一般建議的允許范圍是擦拭面積的25%-150%;
對于一些可溶性的污染物(例如USP或Merck索引中定義的)且用量遠低于溶解度的污染物,可不進行回收率研究,假如這些污染物不會與表面發生反應或被表面吸附。(來源于PDA TR29)
取樣人員資質確認時需重復進行回收率研究,標準要求擦拭回收率在已經驗證的方法的±10%(建議值),且RSD≤15%。
淋洗法回收率的方法:
模擬沖洗過程的一個方法是在干凈的收集容器上方懸掛一個已涂布的材質試樣,然后將沖洗液從表面沖過,并收集在收集容器中。另一個方法是在合適材料的燒杯底部涂布殘留物,讓殘留自然晾干,向燒杯中加入沖洗液并輕輕攪拌,攪拌時間同最終沖洗相同。采用移液管移出或從燒杯中倒出沖洗液并分析。第三種方法適用于沒有合適材質燒杯的情況,在燒杯底部放置一個材質試樣然后同第二種方法一樣模擬沖洗。
▲ 來源于PDA TR 29
3.最差品種的選擇
在清潔驗證中,為了降低工作量和成本,往往會使用產品分組的情況,選擇最差品種來進行驗證。
作者對統計了FDA在2020年發布的關于清潔驗證的警告信:
序號
|
時間
|
檢查公司
|
1
|
2020.02.04-03.13
|
KVK-Tech.Inc
|
2
|
2020.02.17-02.20
|
Mayon's Pharmaceuticals.Pvt.Ltd.
|
3
|
2020.02.24-03.17
|
Cosmax USA.Inc
|
4
|
2020.02.26-03.10
|
Coupler Enterprises
|
5
|
2020.03.02-03.06
|
LEC Custan Products Inc
|
6
|
2020.03.09-03.12
|
Calvin Scott and Company Inc
|
在所有的警告信中,FDA都有相同的一個描述:
對清潔驗證程序進行了適當的改進,特別著重于納入在藥品生產過程中確定為最差情況的條件。最差情況的識別和評估,應包括但不限于:
具有較高毒性的
產品具有較高活性的
產品在清潔溶劑中溶解度較低的產品
具有使其難以清潔的特性的產品
清潔最困難區域的擦拭位置
清潔前的最長放置時間
在其他法規指南和指導文件中也給出了類似的考慮點,見下表:
法規或指南
|
考慮點
|
備注
|
EU GMP附錄15
|
決定采用最差條件的標準可能包括溶解性,清潔能力,毒性和效能。
|
N/A
|
PDA TR29
|
溶解度、清潔難易程度
|
應進行實驗室研究和試驗
|
ISPE清潔驗證指南
|
溶解度、ADE/PDE、清潔難易程度(殘留物特性)、殘留物負荷
|
應進行實驗室研究和試驗
|
APIC清潔驗證指南
|
溶解度、清潔難易程度
|
ADE/PDE用來評估最小殘留標準的運算
|
綜上:最差品種的選擇評估應至少考慮:溶解度、清潔難易程度、殘留物負荷(批次量)、ADE/PDE值,并應當進行實驗室研究,以證明評估數據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純理論性的分析最差品種目前來看是不充分的,所以一定要進行相對應的實驗室研究。
同樣需要注意的是:最差品種的評估是取最差值,而不是評估“綜合實力”。當不同的最差值分別指向不同的品種時,我們應當分別進行驗證,而不是選擇綜合評分最差的品種。
舉例:
品種
|
ADE/PDE
|
溶解度
|
清潔難易程度
|
批次量
|
A
|
7.2
|
3.3
|
6.6
|
200kg
|
B
|
6.3
|
7.9
|
3.3
|
150kg
|
C
|
2.2
|
2.2
|
2.7
|
100kg
|
D
|
5.4
|
4.3
|
7.9
|
200kg
|
E
|
3.0
|
6.5
|
1.1
|
250kg
|
* 數值越高證明越惡劣的條件。
從上圖可以看出,我們選擇最差品種應當選擇A、B、D和E,這4個品種都需要研究,而不是選擇綜合實力最差的A或者D品種。
某些行業專家認為不應當將毒性(ADE/PDE值)作為清潔最差品種來考慮,是因為毒性影響的是清潔殘留限度,而不是清潔難易度。但是考慮到部分監管方期望我們將最毒的產品也來進行清潔驗證以減少對患者危害的可能性,所以一般還是建議將毒性作為產品最差條件之一。
4.清潔驗證/確認的實施
一個完整的清潔驗證包含以下3個項目的驗證:
清潔方法的驗證
DHT(骯臟放置時間)驗證
CHT(清潔效期)驗證
其中清潔方法的驗證就是傳統的清潔驗證,我們根據風險評估的取樣點進行擦拭或淋洗取樣,并進行檢測,合格后即認為清潔方法是適用的。
但是DHT和CHT研究都是清潔驗證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清潔驗證不僅僅是驗證清潔方法,它還包括整個儲存過程,如果清潔干凈了,但是后續的儲存過程中被污染了,同樣不是我們期望的事情。
DHT(骯臟放置時間)驗證是清潔驗證的一部分,不需要進行額外的研究,只需要在設計清潔驗證方案的時候將設備生產結束的時間到清潔的時間進行記錄和規定(骯臟放置時間),日常所允許放置的骯臟時間不應大于驗證時候放置的時間,例如,我們在進行清潔驗證的時候骯臟放置時間驗證了24小時,那么在日常清潔過程中,我們應當在生產完畢24小時內完成設備的清潔。
DHT研究的原因是由于對于一般的污染物來說,放置時間越長,其越難被清潔(讀者可以想象一下我們煮粥用的鍋)。但是同樣需要注意的是,DHT時間不應該設置太長,因為化學污染物在長期放置情況下會降解,導致污染物種類發生變化,一般來說,放置24小時是默認不會發生降解的,讀者也可以結合自家產品的強制降解試驗的數據來評估。
CHT(清潔效期)驗證往往是與產品無關的,即對于同一設備,多個產品可使用同一個CHT的報告,即不需要每個產品都進行CHT研究。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們在驗證清潔方法的時候就已經將化學污染物清潔合格了,故CHT的研究主要是考慮微生物限度和細菌內毒素(若適用)。常規的做法是清潔驗證完畢時檢測微生物限度及細菌內毒素,等到了放置時間后繼續檢測微生物限度及細菌內毒素(可在放置過程中增加取樣點),均符合標準即可。對于非潔凈區內的設備可參考潔凈區設備或設置單獨的微生物限度標準即可。
還有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清潔驗證/確認設備的放行問題,很多人員在問,是否清潔驗證/確認報告完成之前不允許對清潔后的設備進行使用,以避免影響后續品種。實際上這種說法是對的,原則上,清潔驗證結束后,設備方可放行用于生產。但是目前很多企業為了生產效率,都將風險控制在工廠內部,提前將設備放行掉,但是在完成清潔驗證/確認之前,該設備生產的所有品種暫不放行。
清潔驗證/確認完成后,應形成書面的驗證報告,并結合數據,來評估驗證是否通過,一般來說,清潔驗證需要至少3個連續的批次,但是目前工藝驗證的批次都是基于統計學來確定了,后續清潔驗證的批次估計也要基于統計學來設計,但是目前行業內基本還是按照連續3個批次來執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