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22-12-19 11:20
本文中所述的電針治療儀產品,是指YY0780標準中3.1定義的通過電針給患者進行治療和輔助治療的儀器。在《醫療器械分類目錄》中分類編碼為20中醫器械-02中醫治療設備-01穴位電刺激設備,管理類別Ⅱ類。
一.電針治療儀結構組成和工作原理
1.產品通常包含主機和附件,若產品電源外置還包含外置的電源適配器。從輸出形式上,產品可分為單通道和多通道,即一路輸出和多路輸出。
產品主機通常包含波形(信號)發生單元、信號控制和定時單元、輸出幅度提升單元、輸出強度調節單元、輸出端子以及內部電源(若有)。產品結構示意圖見圖1。
圖1 電針治療儀結構示意圖
附件通常為電極線和電極針連接器,其中電極線和電極針連接器也可一體。若產品的電極針為專用針,則附件還包含有電極針。若產品附件不含電極針,還應明確可配用電極針的要求。
2.產品工作原理/作用原理
2.1工作原理
產品從內部功能原理來看,是一臺單通道或多通道,帶輸出幅度調節裝置的脈沖信號發生器,產品的功能原理框圖見圖2。
控制單元是產品的核心,控制單元產生基本的脈沖波形式、控制脈沖的頻率和脈沖寬度、控制脈沖的輸出模式、控制定時治療的時間,同時接收保護取樣單元反饋的信號,以判斷是否出現異常而關斷輸出,控制單元可控制單一通道也可控制多個通道。
圖2 產品的功能原理框圖
人機交互單元包含輸出端和輸入端。輸出端,可顯示設備的輸出狀態和工作參數的狀態,通常可由顯示屏、數碼管和指示燈組成。輸入端,是對設備進行參數設定或調整以及工作或暫停的控制端,通常可由按鍵、旋鈕和觸摸屏組成。
輸出幅度提升單元,其作用是將控制單元產生的僅有幾伏的脈沖幅度電壓提升至幾十伏,此單元也可稱之為功率放大單元。
輸出強度調節單元,其作用是控制輸出的強度,可以無級調節輸出脈沖的幅度從最小到最大,也可有步長的分段調節。
取樣保護電路的作用是獲取輸出短路、開路或意外輸出的異常信號,將其發送給控制單元。
輸出端子是主機連接電極線的裝置。
產品可以單通道或多通道,各通道間相互獨立,功能可相同,通道之間輸出參數獨立可控。
2.2主要作用機理
電針療法即針刺穴位獲得針感后,在針上通以微量電流,以針刺和電的雙重刺激,疏通經絡,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人體組織是由水、無機鹽和帶電生物膠體組織組成的復雜的電解體。當一種波形、頻率不斷變換的電流作用于人體時,組織中的粒子會發生定向運動,消除細胞膜極化狀態,使離子濃度和分布發生顯著變化,這是電針治療的電生理基礎。
選擇不同治療參數在對不同疾病的治療或鎮痛過程中有著因果關系。脈沖電刺激條件包括五個因素:波形的形態、頻率、脈寬、幅度和組合模式。
常用的波形形態如下:(并不限于此二種波形)
有負向反沖的矩形波,負向反沖可視為尖波。
雙向矩形波。
常用的脈沖組合模式見圖3(并不限于以下模式)。
連續模式是連續按同一頻率輸出;斷續模式是時有時無周期性輸出、疏密模式是按兩種不同頻率周期性輸出,除這三種基本模式以外,還有程序模式,程序模式是制造商對產品的輸出脈沖按頻率、脈寬、幅度等參數進行的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組合的一種模式。
脈沖幅度與治療效果直接關聯,幅度太小起不到治療作用,幅度太強則完全沒有必要,還會引起患者的不適也存在發生電擊傷害的風險[2]。
圖3 常用的脈沖組合模式
二、電針治療儀性能研究實驗要求
1.化學和物理性能研究
應開展產品化學/材料表征、物理和/或機械性能指標的研究。比如,明確脈沖波形、頻率、幅度等參數設計的依據。
如產品與普通針灸針聯合使用時,應開展聯合使用安全有效的研究。
該產品向患者提供電能,應開展量效關系和能量安全性研究,證明治療參數設置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以及能量不會對正常組織造成不可接受的傷害。
2.電氣系統安全性研究
應開展電氣安全性、機械和環境保護以及電磁兼容性的研究。
3.軟件研究
軟件安全級別應為至少為B級,按照《醫療器械軟件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要求開展軟件研究。
具有網絡連接功能進行電子數據交換、遠程監測或采用存儲媒介以進行電子數據交換產品,應按照《醫療器械網絡安全注冊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要求開展醫療器械網絡安全研究。
4.生物學特性研究
對于與患者直接或間接接觸的產品附件,應當按GB/T 16886.1規定的原則進行生物相容性評價。
電極針為短期接觸患者組織,如需做生物學評價試驗,應對其細胞毒性、致敏、皮內反應進行評價試驗。
5.清潔、消毒、滅菌研究
5.1使用者清潔和消毒:應當明確清洗和消毒工藝(方法和參數)并進行相關驗證。電極線和電極針連接器建議低水平消毒。
5.2電極針的滅菌研究
5.2.1生產企業滅菌: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和無菌保證水平(SAL),并開展滅菌驗證及確認的相關研究。
5.2.2使用者滅菌:應明確滅菌工藝(方法和參數)并進行相關驗證;對可耐受兩次或多次滅菌的產品,應開展產品滅菌工藝耐受性的研究。
5.3 殘留毒性:如滅菌使用的方法容易出現殘留,應當明確殘留物信息及采取的處理方法,并開展研究。
6.穩定性研究
6.1有效期
產品主機的有效期參見《有源醫療器械使用期限技術審查指導原則》的相關要求。
無菌有效期驗證試驗可采用加速穩定性試驗和實時穩定性試驗,企業需在試驗方案中設定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及判定標準。產品附件無菌有效期驗證可包括以下內容:產品附件原材料/組件、包裝材料、生產工藝、滅菌方法、儲存運輸條件等基本信息,有效期相關影響因素的說明,穩定性試驗的試驗方案及試驗報告等。
鑒于不良事件歷史記錄中顯示電極針的重復使用容易導致斷針。開發人應對電極針重復使用次數進行嚴格限定和充分得研究。對于多次重復使用的電極針,有效期驗證除了考慮滅菌影響外,還應考慮電流熱效應、使用手法等多重因素的影響。
6.2 使用和運輸穩定性
建議按照GB/T14710的規定執行。
醫用電器環境要求是評價產品在各種工作環境和模擬貯存、運輸環境下的適應性,一般認為屬于穩定性評價項目。可以制定不同的氣候環境條件和機械環境條件來進行試驗,或通過對關鍵部件的試驗來評價整機的情況,也可以通過已上市同類產品比對方式進行判斷。
7.一次性使用的醫療器械要求
對于一次性使用的電極針,應開展研究證明其無法重復使用。
三、電針治療儀主要風險
依據YY/T 0316《醫療器械風險管理對醫療器械的應用》,從各方面列舉了電針治療儀產品的危險(源)分析,見表1。
表1 危險(源)、可預見事件序列、危險情況及傷害示例
危險(源) |
可預見的事件序列 |
危險情況 |
傷害 |
---|---|---|---|
電磁能量(線電壓) |
電極線無意地插入了網電源插座 |
網電壓出現在針上 |
嚴重燒傷、心臟顫動、死亡 |
電磁能量(ESD) |
產品的信號發生和強度控制出現故障 |
產生了高能量的脈沖輸出 |
造成電擊傷害 |
機械能量 |
電極線過粗過硬 |
將針拉偏、拉斷,造成與臨近的針短路,造成能量意外疊加 |
針刺部位發生變化,造成無效或危險; 造成電擊傷害 |
電極針連接器夾持力不足 |
電極針連接器脫落觸碰其它針或患者身體其它部位 |
造成電擊傷害; 治療無效; |
|
化學的(電腐蝕) |
電針儀輸出的直流分量使針發生電化學腐蝕 |
發生斷針 |
針的斷體部分留在患者體內 |
功能(不適當輸出) |
新電池電壓過高或充電后電池電壓過高 |
產生了高能量的脈沖輸出 |
造成電擊傷害 |
使用錯誤 (不遵守規則) |
不適當的操作說明和產品維護保養 |
非專業醫生使用;沒有使用說明書和技術說明書,或其內容不全。如缺少必要的警告說明、缺少詳細的使用方法、缺少必要的技術參數、缺少電路圖和元器件清單、缺少運輸和貯存環境條件的限制、缺少產品維護保養要求。設備在單一故障狀態下運行 |
產生危險;產品損壞 |
產品附件(電極針)有效期標識不清晰 |
患者接觸到過期有菌產品 |
感染,嚴重時導致死亡 |
|
一次性使用的針被意外的重復使用 |
表面氧化導電性差 |
治療無效或療效變差 |
|
發生斷針 |
針的斷體部分留在患者體內 |
||
輸出短路或開路 |
電針的電刺激變強或者沒有 |
造成刺激能量過大或者治療無效 |
|
使用時未將所有輸出幅度設定為最小值,輸出幅度調節過快過大 |
突然的大能量輸出(大脈沖幅度) |
造成刺激能量過大,患者不適,發生電擊損傷。甚至引起患者肌肉強烈收縮,引發疼痛、彎針、斷針或暈針等意外 |
|
不正確的產品貯存條件和產品維護保養。 |
器件老化、部件壽命降低 |
產品壽命降低 |
|
功能喪失或變壞 |
電極線老化 |
產品的輸出無法加載至針上 |
無效治療 |
電極針連接器老化 |
無法與針可靠導電連接 |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