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10-12 15:27
某致密砂巖氣井中規格為?73.02mm×5.51mm的外加厚P110鋼級油管發生斷裂,通過宏/微觀形貌觀察、化學成分分析、顯微組織觀察以及力學性能測試等方法分析了油管斷裂原因。結果表明:斷裂外加厚油管位于油管柱上部,承受較高的軸向拉應力,且其材料對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敏感性較高,而氣井采出氣中存在的H2S為油管提供了硫化物腐蝕環境,使得外加厚油管發生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油管的硬度較高,且組織內存在較大的硫化物夾雜,促使油管的斷裂。
· 1 理化檢驗及結果
1.1 宏觀形貌
外加厚油管的斷裂位置位于油管管體加厚段之外,距最近的接箍下端約630mm,其整體宏觀形貌如圖1所示。
由圖2可以看出:外加厚油管斷口平整,且存在2個高度相差約30mm的大面積平坦斷面,斷口無明顯塑性變形,呈典型的脆性斷裂特征;斷口具有明顯的多源起裂特征,斷口上的放射花樣收斂于油管內壁,油管外壁存在剪切唇,據此判斷裂紋由油管內壁萌生,并向外壁擴展,當裂紋擴展至某一臨界尺寸時,油管發生斷裂。
1.2 化學成分
根據GB/T 4336—2016,在外加厚油管斷口附近截取試樣,采用直讀光譜儀測試油管的化學成分,由結果可知,該外加厚油管的化學成分滿足API Spec 5CT中P110鋼級油管的成分要求。
根據SY/T 5329—2012和SY/T 5523—2016,采用原子吸收光譜儀對在壓裂作業現場收集到的3瓶放噴液樣本進行化學成分分析。由表1可知,3個時間段所收集到的放噴液成分基本一致,均呈弱酸性,且含有較高質量濃度的S2- ,說明井內含有硫化物。
表1 不同時段收集放噴液的化學成分及pH
1.3 斷口微觀形貌及微區成分
在斷裂外加厚油管斷口上截取2個含裂紋源的試樣,取樣位置分別位于2個不同高度的平坦斷面上。試樣經清洗后,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觀察斷口形貌,并采用附帶的能譜儀(EDS)進行微區成分分析。
由圖3可以看出:斷口呈脆性斷裂特征,表面覆蓋有腐蝕產物,裂紋源位于油管內壁表面的點蝕坑底部;斷口上局部區域有沿晶開裂的二次裂紋。在斷口表面選擇14個測量點進行EDS分析,均檢測到硫元素存在,統計得到硫元素的平均質量分數約為1%。其中1個點的EDS分析結果如圖3(d)所示,鉀元素主要來源于壓裂作業中使用的大量KCl溶液,鈉、鈣、碳、氧、硅元素主要來源于壓裂作業中的克里摩里組地層,該地層中含有大量的碳酸鹽巖,且存在含有鈣、鈉、鉀等元素的長石(硅酸鹽巖)。
1.4 顯微組織
采用線切割方法在斷口裂紋源處將外加厚油管沿縱向剖開,并截取縱截面金相試樣,試樣經打磨、拋光,用體積分數2%硝酸酒精溶液腐蝕15s后,采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裂紋形貌和顯微組織。
由圖4可以看出:斷裂外加厚油管內有較嚴重的帶狀組織和較大的條狀夾雜物,結合EDS分析結果可知該夾雜物為硫化物;在距離斷口平面不足3mm處的油管管體內存在一條與斷口平面相平行的裂紋(橫向裂紋),裂紋由油管管體內壁向外壁方向擴展,該橫向裂紋較寬,分支較少,呈沿晶開裂,具有典型的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特征;在距離油管內壁約0.5mm處還存在一條縱向裂紋,該裂紋呈沿晶開裂特征。
1.5 力學性能
按照ASTM A370-19ε1,采用線切割方法在斷裂外加厚油管上沿縱向截取標距為50mm的拉伸試樣,采用材料試驗機進行室溫拉伸試驗;按照ASTM A370-19ε1,在斷裂外加厚油管上沿縱向截取尺寸為3.3mm×10mm×55mm的夏比V型缺口沖擊試樣,缺口深度為2mm,采用沖擊試驗機進行沖擊試驗,試驗溫度為273K,測3次取平均值;在斷裂外加厚油管上截取橫截面環形硬度試樣,按照GB/T 230.1—2018,采用洛氏硬度計測試洛氏硬度。由表2可知:斷裂外加厚油管的硬度為31.4HRC,強度、塑性和沖擊功均符合API Spec 5CT對P110鋼級油管的要求。
表2 斷裂外加厚油管的力學性能
· 2 斷裂原因分析
由理化檢驗結果可知:斷裂外加厚油管的化學成分、拉伸性能、夏比V型缺口沖擊性能均滿足API Spec 5CT對P110鋼級油管的要求;在壓裂作業現場收集到的3瓶放噴液中均檢測到了較高濃度的S2-,放噴液呈弱酸性。外加厚油管的裂紋萌生于油管內壁,并沿油管厚度方向擴展,最終使得油管發生斷裂;斷裂油管的斷口平坦,與管體軸向垂直,無明顯塑性變形特征,且可以觀察到沿晶二次裂紋,斷口呈脆性斷裂特征。根據EDS分析結果可知,油管斷口表面腐蝕產物中存在質量分數約1%的硫元素。在距斷口不到3mm處的油管管體內存在一條與斷口相平行的沿晶裂紋,該裂紋較寬,分支較少,具有典型的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特征。
應力腐蝕開裂(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CC)是由腐蝕環境和應力共同作用而引起的一種脆性斷裂。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sulfide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SSCC)是應力腐蝕開裂一種特殊形式,導致其產生的腐蝕介質為硫化物。一般認為SCC的發生需要3個要素的特定組合,即拉應力、特定的腐蝕環境和敏感材料,三者缺一不可。斷裂外加厚油管位于整個油管柱的上部,油管柱總長約5200m,斷裂位置距井口約400m,斷裂位置以下連接著長度約4800m的油管,總質量約4.6×104kg,故該斷裂油管承受著較高的軸向拉應力,符合應力腐蝕開裂的拉應力條件。該外加厚油管斷裂發生在酸化壓裂作業后的放噴試氣過程中,酸化壓裂作業前,氣井已完成射孔,射孔后地層與氣井相連通,隨后經過酸化壓裂,地層縫隙被充分打開,地層中的天然氣、酸化壓裂殘液通過套管的射孔段進入油管柱內,并被輸送至地面(井口點火可燃證明地層中的天然氣已被采出),作為天然氣的主要伴生氣H2S也隨著天然氣一同進入油管柱內,使得放噴液中存在較高濃度的S2-(H2S易溶于水),這為油管發生應力腐蝕開裂提供了特定的腐蝕環境。P110鋼級油管管材是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的敏感材料。后續該氣井通過更換C110鋼級抗硫油管恢復生產后,在產出氣中檢測到了H2S,驗證了硫化物源自地層。
除了上述拉應力、特定的腐蝕環境和敏感材料3個必備條件以外,油管的應力腐蝕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油管表面狀態、強度、硬度、顯微組織、冶金質量以及介質中的其他成分等。應力腐蝕開裂的裂紋往往起源于表面缺陷部位或應力集中處,點蝕坑底部易于萌生應力腐蝕裂紋。而由斷口微觀形貌分析可知,斷裂油管內壁上存在大量點蝕坑,裂紋起源于點蝕坑底部。管材的強度和硬度對應力腐蝕也有一定影響。黃永昌等研究發現,在化學成分相似的情況下,材料的SSCC敏感性隨材料強度的增加而提高。硬度與強度密切相關,硬度越高,發生SSCC的臨界應力越小,為了防止SSCC的發生,NACE MR0175推薦在酸性環境中,鋼的硬度極限為22HRC,但這一極限并不是絕對的,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P110和C110為同一鋼級油管,API Spec 5CT對在H2S環境下使用的油管管材的硬度和屈服強度最高值做出了如下限制:C110鋼級抗硫油管的硬度不高于30HRC,對P110鋼級油管的硬度未做要求;C110鋼級抗硫油管的屈服強度上限為828MPa,P110鋼級油管的屈服強度上限為965MPa。斷裂外加厚油管為P110鋼級油管,其硬度為31.4HRC,遠超22HRC,甚至超過了C110鋼級油管的硬度上限。另外,材料的冶金質量缺陷,特別是大型夾雜物會顯著降低材料的硫化物應力腐蝕抗力,而斷裂油管的組織中存在較大的硫化物夾雜,這些顯微組織缺陷對油管的斷裂起到了促進作用。
· 3 結論及建議
(1) 外加厚P110鋼級油管的斷裂形式為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外加厚油管位于油管柱上部,承受較高的軸向拉應力,且氣井采出氣中的H2S為油管提供了硫化物腐蝕環境,而外加厚油管材料對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敏感性較高,這些為油管發生硫化物應力腐蝕開裂提供了必要條件;油管的硬度較高,且顯微組織內存在較大的硫化物夾雜,促進了油管的應力腐蝕開裂。
(2) 為防止類似事故的再次發生,在H2S環境下開采氣井時應使用抗硫鋼油管,并通過控制抗硫鋼的顯微組織以嚴格控制其硬度和強度,確保油管能夠在酸性環境中安全服役。
引用本文:
王尚衛,羅有剛,趙鵬玉,等.外加厚P110鋼級油管的斷裂原因[J].機械工程材料,2022,46(8):122-126.
來源:機械工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