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雜質測定中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
在雜質研究中,因某一雜質與主成分在某一波長下的響應因子不在0.9-1.1范圍內,可考慮采用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對照法。此校正因子可直接載入各品種項下,用于校正雜質的實測峰面積。這些需做校正因子的雜質,通常以主成分為參照,采用相對保留時間定位,其數值一并載入各品種項下。(可以理解為校正因子具有法律效應的作用)
關于校正因子的理論知識如下:
色譜定量分析的依據是被測組分量與檢測器的響應信號(峰面積或峰高)成正比。但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類型檢測器上往往有不同的響應靈敏度;同樣,不同物質在同一檢測器上的響應靈敏度也往往不同,即相同量的不同物質產生不同值的峰面積或峰高。這樣,各組分峰面積或峰高的相對百分數并不等于樣品中各組分的百分含量。
色譜的檢測器對不同物質有不同的響應,換句話說,1mg化合物A在檢測器上能產生1000mAu的響應,但同樣是1mg的化合物B在該檢測器上也許就只能產生847mAu的響應,所以我們不能在檢測器輸出1000mAu的響應時就認定樣品中一定含有1mg化合物,這時就必須引入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后的峰面積或峰高可以定量地代表物質的量,校正因子的作用就是反映某物質的量與檢測器響應之間的關系。
定量校正因子分為兩種:
1、絕對定量校正因子f;f=M/A,(其中M代表被測物質的量,A代表檢測器信號響應,可以是峰面積或峰高),其意義為單位響應所反映的物質量。絕對定量校正因子,即單位峰面積所代表的物質量。這是以峰面積表示的定量校正因子,也可以用峰高來表示定量校正因子。此外,也有用它們的倒數來表示的,簡稱為響應值。絕對定量校正因子的值隨色譜實驗條件而改變,因而很少使用。
2、相對定量校正因子f';f'=fi/fs=(Mi/Ai)/(Ms/As)=(Mi*As)/(Ms*Ai),(其中i代表被測定物質,s代表選定的基準物質)。定義為某物質i與所選定的基準物質s的絕對定量校正因子(即單位峰面積所代表的物質的量)之比。
絕對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外標法,相對定量校正因子一般用于內標法。
色譜法的含量測定中之所以要先用待測成分的對照品來建立校準曲線,然后才用這個曲線來計算待測樣品中該化合物的含量,實際上就是在測定樣品前先確定校正因子。日常操作中我們都是以:M標/A標=M樣/A樣 直接計算樣品含量了,所以沒太注意有什么校正因子,事實上只要將公式作一個簡單的變形:M樣=A樣*(M標/A標),不難看出式中的(M標/A標)其實正是定量校正因子f,那么M樣=A樣*f了。(簡單來說可以理解為標準曲線的斜率)
所以,用面積歸一化比法做含量測定時,不可簡單地認為各成分的峰面積百分比就是它們的含量百分比哦,理由如上所述,各成分含量與響應的比例關系可不一定都相同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