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7-15 14:15
醫用親水涂層產業是生知識密集型、資金密集型產業。作為關系到人類生命健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龐大而穩定的市場需求下,全球醫用親水涂層產業長期以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增長勢頭。2017-2021年銷量的復合增長率是5.61%左右,在2021年全球醫用親水涂層產值達到4.07億美元。
醫用親水涂層產品主要有以下幾種應用:導管、支架輸送系統、導絲和其他產品。其中,導管占比最大,在2021年,銷量市場占比達到了63%。導絲是具有較高附加值的高端醫用親水涂層領域,占比約為20%。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發布了題為“血管醫療器械產品潤滑涂層分離”的安全通訊,隨后是醫療產品安全網(MedSun)最終報告題為“用于脈管系統的醫療器械裝置的親水性和疏水性涂層”。報告包含臨床醫生的調查結果,并強調了程序技術在最小化顆粒物產生方面的重要性。
用于評估神經血管導管,鞘管和醫用導線(左)和外周PTA導管(右)的涂層完整性的玻璃模擬使用模型
親水性涂層
在過去幾年中,出現了新的涂層配方,去除了在高度潤滑性和少量顆粒物產生之間作出選擇的需要。但直到最近,這些配方只能通過雙重涂層應用工藝用于醫療器械上,而且許多制造商目前只配備單一涂層加工。幸運的是,現在可以使用的單涂層配方,在保持以前一流的親水涂層的潤滑性的同時,還能大幅度地減少顆粒物的產生。
通過減少在血管介入治療過程中操作血管內醫療器械產品所需的力度,親水性涂層降低了損傷血管壁的風險,并防止血管痙攣。因為它們允許導管在迂回曲折的血管通路內和沒有涂層的裝置難以接近的病變損傷部位穿行導航,所以親水性涂層也擴大了用于手術治療部位的范圍,諸如球囊導管血管成形術,神經系統干預,病變交叉或局部藥物遞送等,顯示出能夠降低血栓形成。治療和支持導管之間減少的摩擦也改善了結果,并減少了手術時間和成本。
親水性涂層可以減少血管器械裝置之間10至100倍的摩擦力。但是,使親水涂層擁有如此潤滑的屬性特質—吸收和滲出水的能力—也使得它們容易受到機械降解的影響,導致顆粒物的產生。在20世紀90年代引進的親水性涂層—其中許多今天仍在使用—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即使歷史上同類最佳涂層的耐久性只能通過提高交聯水平來改善,但這導致水分吸收的減少,從而降低了潤滑性。
抗菌性涂層
接觸式抗菌涂層是研究最早的一類抗菌涂層,多采用物理吸附或化學鍵合的方式將抗菌性能較強的有機或無機殺菌劑固定于生物醫用材料表面,細菌直接接觸該涂層而被快速殺滅. 其中,季銨鹽(QAS)是使用最多的一類有機殺菌劑。
生物醫用材料在臨床治療過程中應用廣泛,隨之帶來的醫源性感染問題愈發突出,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 采用合適的表面改性手段在生物醫用材料表面構建抗菌涂層是解決此類醫源性感染問題的有效途徑。 其中,智能抗菌涂層不僅能解決接觸式抗菌涂層細菌尸體黏附集聚問題;還可通過物理、化學激發響應機制實現對殺菌物質的可控釋放,避免環境危害;且往往通過不同抗菌方法協同作用達到高效抗菌功效,是抗菌涂層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可以根據涂層組成可將其分為抗生素類涂層、非抗生素類有機抗菌劑涂層、無機抗菌劑類涂層、抗黏附性涂層和抗菌生物活性聚合物涂層。
1.抗黏附性涂層
抗黏附性涂層可通過改變植入體表面的粗糙度、親水性、電導率等特性來改變細菌在植入體表面的黏附數量和繁殖,從而達到抗菌目的。
表面改性抗黏附性涂層是相對簡單和經濟的方式,通過植入體表面性能消除細菌附著,如紫外光照射處理使鈦植入體的骨傳導能力和抗菌性能提高等。實驗證明,植入體的表面改性可提高植入體抗菌,也是抗菌涂層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2.聚合物涂層
聚合物鈦合金涂層可顯著降低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附著力,擁有良好的抗菌能力且提高了生物活性分子。這些涂層是通過阻隔細菌在內植物的黏附、防止生物膜的形成來達到抗菌效果。
生物活性分子,如脫乙酰殼聚糖和透明質酸具有抗細菌黏附和殺菌能力。脫乙酰殼聚糖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生理惰性、抗菌性、抑真菌等多種性能,具有廣泛的抗菌性,被應用于人工骨組織、傷口敷料、組織工程支架等。當脫乙酰殼聚糖被結合到鈦合金,可促進骨細胞的附著和生長,且比磷酸鈣和其它涂層相比,殼聚糖具有更好的促進骨整合作用;脫乙酰殼聚糖還可以對納米粒子表面進行修飾,提高其抗菌性能、降低細胞毒性;混合磷酸鈣/殼聚糖鈦合金涂層中,殼聚糖可改進磷酸鈣涂層性能同時不損害其良好的黏合強度,該涂層已被證實可為局部骨髓基質細胞增殖和成骨細胞分化提供一個良好的接觸面,殼聚糖等生物活性聚合物涂層的抗菌性能已被廣泛認知,具體性能需要進一步詳細研究。聚合物涂層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但其在體內的作用機理及過程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
3.抗生素類抗菌涂層
抗生素類涂層是抗菌材料的早期研究方向,具備抗菌作用快、持續時間長、毒性小等優點。常見由于抗菌涂層的抗生素有慶大霉素、頭孢菌素、米諾環素、羧芐青霉素、阿莫西林、妥布霉素和萬古霉素等,但其在臨床應用中仍面臨許多難題:如何選擇細菌敏感性強的抗生素負載到內植物表面,如何使其具備較長的抗生素有效緩釋時間,如何防止其釋放抗生素的濃度低于最低抑菌濃度等。
4.非抗生素類有機抗菌劑涂層
非抗生素類有機抗菌涂層相比于抗生素類抗菌涂層,耐藥風險低(如洗必泰、氯二甲酚、聚六亞甲基雙胍),可應用于體內相對更長的周期。同樣的,非抗生素類有機抗菌劑涂層也需要考慮適合涂層材料做載體,滿足臨床應用中需要的載藥量和釋放方式。
5.無機抗菌劑類涂層
無機抗菌劑類涂層具有抗菌能力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穩定性等優點,可廣泛應用于醫療器械。無機抗菌劑類涂層有銀、銅、鋅、氯、氟等,他們可通過陽極氧化或等離子浸入等方式載入,依靠釋放的離子破壞細菌細胞膜、抑制新陳代謝抗菌。銀在各種不同的無機殺菌劑中是最為熟知的,具有諸多抗菌優點:抗菌范圍廣,低濃度的銀即可抑制革蘭陽/陰性桿菌和某些耐藥菌;銀可抑制細菌附著到植入體生物材料表面且不影響骨細胞和上皮細胞的活性;銀的抗菌效果相對持久且不易產生耐藥性;銀作為涂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無遺傳、細胞毒性;銀涂層相對穩定,可通過多種技術制備;銀可作為添加劑加入多種生物材料提高其使用性能;銀的抗菌能力可通過其它條件加強等。
多孔醫用植入涂層
多孔材料表面粗糙程度、所帶電荷性質、親水性均可影響細菌的黏附與定植。 多孔醫用植入材料可以根據表面孔徑大小、制備過程、體內降解程度、材料來源進行分類。其憑借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力學性質被廣泛應用于醫療領域。盡管如此,多孔醫用植入材料本身的抗菌性能并不明顯,需要通過結構修飾、整體修飾以及涂層改性的方法獲得提升。
當多孔材料表面的橫向粗糙程度與縱向粗糙程度與細菌本身尺寸相稱時,更利于細菌的黏附,反之則不利于細菌的黏附;當多孔材料表面為親水表面時,更利于細胞黏附而不利于細菌的滯留;當多孔材料表面帶正電荷時,則不利于細菌的生長及生物膜的形成。
對于新型抗菌材料的研發有以下要求: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該材料生物相容性以及組織整合能力要滿足人體內長期存在的需要;其次,若生物材料本身能滿足替代組織所在部位的生物力學要求,同時本身具有較強可塑性,那么結合 3D 打印將其定制為整體型抗菌多孔植入物,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最后,抗菌性能的長效以及防止生物耐藥性的產生,同樣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此外,新型涂層材料的應用預示著多孔抗菌材料的研發角度是多方面的。增加自身免疫系統對入侵微生物的反應性,通過調動自身免疫系統對抗感染的發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式。
總之,隨著新型多孔材料的不斷開發,新型抗 菌物質的陸續發現,如何將二者性能有效結合,制 備出具有更加高效的抗菌醫用多孔材料滿足臨床 需要,仍是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