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9-04-17 17:41
表面電鍍(金屬)檢驗標準
1、目的
規范檢驗操作,發現、控制不良品,防止批不良品輸入下道工序。同時給檢驗工作提供引導及接收標準。
2、范圍
適用于進料、外協制品回廠、成品的檢驗接收及顧客退貨的挑選檢驗。
3、定義
3.1 A面:指電鍍件正面(在使用過程中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3.2 B 面:指電鍍件四側邊(需將電鍍件偏轉 45~90 °才能看到的四周邊)。
3.3 膜厚:電鍍層厚度(須符合圖紙規定,未明確規定者,須達5um以上)。
4、職責
4.1 質量部負責不合格的發現、記錄和標識,組織處理不合格品。
4.2 采購部負責進料中不合格品與供應商的聯絡。
5、檢驗方案
5.1外觀檢驗方案:一般情況下,產品表面外觀檢驗要求100%進行檢驗,檢驗方式依據本標準。特殊產品根據產品的具體要求檢驗(噴繪類產品的外觀檢驗可參照樣件)。
5.2表面粗糙度達到設計要求的表面粗糙度值。
5.3 性能檢驗方案:性能檢驗屬破壞性實驗,每批次一件或兩件檢驗則可,也可根據公司實際情況檢驗。
6、外觀不良現象及說明
6.1 污漬:一般為加工過程中,不明油漬或污物附著造成。
6.2 異色:除正常電鍍色澤外,均屬之(例如:鉻酸皮膜過度造成的黃化,或光亮劑添加不當等)。
6.3 針孔:電鍍表面出現細小圓孔直通素材。
6.4 軟劃痕:沒有深度的劃痕(無手感)。
6.5 硬劃痕:硬物摩擦造成的劃痕或有深度的劃痕(用手指摸刮有感覺)。
6.6 電極黑影:指工作在電掛鍍時,掛勾處因電鍍困難產生之黑影。
6.7 電擊:電鍍過程中,工件碰觸大電流產生異常的缺口。
6.8 白斑:材料電鍍前表面銹蝕深及底材時,電鍍后因光線折射,產生白色斑紋。
6.9 水紋:烘干作業不完全或水質不干凈造成。
6.10 過度酸洗:浸于酸液中的時間過長,造成金屬表面過度腐蝕。
6.11吐酸:藥水殘留于夾縫無法完全烘干,靜置后逐漸流出,常造成腐蝕現象。
6.12脫層(翹皮):鍍層附著力不佳,有剝落的現象。
7、外觀檢驗允收標準
現 象 |
檢 驗 標 準 |
缺陷度 |
污 漬 |
不允許。 |
輕 |
異 色 |
檢測距離60CM,目視不明顯可接受,否則不允許。 |
輕 |
膜 厚 |
5μm-10μm,小于5μm不允許。 |
重 |
針 孔 |
不允許。 |
輕 |
電極黑影 |
黑影直徑不超過1mm可接受,否則不允許。 |
輕 |
電 擊 |
不允許。 |
輕 |
白 斑 |
直徑不超過1mm,每面不超過3個,否則不允許。 |
輕 |
水 紋 |
檢測距離30CM,目視不明顯可接受,否則不允許。 |
輕 |
吐 酸 |
不允許。 |
輕 |
脫層翹皮 |
不允許。 |
重 |
過度酸洗 |
不允許。 |
重 |
軟劃痕 |
長度不超過2mm,每面不超過3個可接受,否則不允許。 |
輕 |
硬劃痕 |
不允許 |
重 |
8、結合力質量要求和測試
8.1 劃痕法:
用鋒利小刀在表面上切割 1mm ×1mm 的格子,橫縱數的格數不少于 5 格,劃痕深度應深及基體。然后再用 3M 600# 膠帶紙貼在格子上,用垂直于格子表面的方向的力快速拉起膠帶,電鍍層脫落面積<5%。此法不適合于鍍鉻件,其余鍍層可以。
8.2 銼刀法:
用粗齒扁銼刀與鍍層表面成45°,在夾緊的鍍件上銼,檢查鍍層是否有脫落、起皮,此法不適用于的鍍鉻層、鍍鋅層。適用鍍銅、鍍鎳等。
8.3 摩擦拋光試驗法:
8.3.1由于此種方法屬于無破壞性試驗,因此可直接在零件上直接做試驗。
8.3.2此種方法適用于各種鍍層。
8.3.3在鍍層表面不大于6cm2的面積上,用一根直徑為6mm頂端加工成平滑半圓球狀的鋼棒作拋光工具,快速穩定地摩擦拋光15s(摩擦拋光速度25mm/s)。
8.3.4施加于鍍層表面的壓力每一次運動都足以擦光鍍層,但不能切割鍍層,結合強度不良的鍍層將會起泡,并且隨著磨擦的進行鼓起的泡會繼續增大。如果鍍層較差,鼓泡可能破裂并且鍍層會從基體金屬上剝離下來。
9、鍍層厚度要求和測試方法
9.1鍍層厚度要求:
檢驗厚度的方法較多,選擇時應考慮基體和鍍層的種類,本公司選擇采用量具法測量。預測厚度的范圍,所測為平均厚度還是局部厚度以操作方便為準。鍍層的厚度必須達到5μm-10μm。
9.2 量具法:
用帶表卡尺(或千分尺)測量鍍層厚度并記錄下來,與鍍前的裸件尺寸進行比較,兩者的差值即為鍍層厚度。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