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18-08-14 17:51
數據來源:中國醫學裝備協會
醫學裝備是保障臨床診療、教學科研工作正常開展不可或缺的工具,也是具有較強成長性、關聯性和帶動性的朝陽產業。近日在蘇州舉辦的“中國醫學裝備大會暨第27屆學術與技術交流年會”上,會議主辦方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發布了年度行業綠皮書——《中國醫學裝備發展狀況與趨勢(2018)》(以下簡稱《綠皮書》),對醫學裝備領域給予了全方位的深入解析;與會專家也對我國醫療裝備行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研判。
市場規模增長迅猛
《綠皮書》顯示,近年來,受衛生健康需求增長和經濟發展的拉動,全球醫學裝備市場呈持續增長態勢。
其中,根據歐盟醫療器械委員會等評價機構的數據分析顯示,2016年全球醫學裝備市場規模達到3867億美元,相比2015年,增長率為4.2%。整體來看,全球醫學裝備的市場規模增長率高于GDP的增長。
據統計,外資醫學裝備企業在中國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速均超過國際市場,其中,美敦力、強生醫療、GE醫療、西門子、羅氏診斷、飛利浦醫療和波士頓科學等7家國際知名的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國際市場的平均增速為5%,而在中國的平均增速則達到了14%。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醫學裝備生產國,美國同時也是最大的醫學裝備消費國,占據全球醫學裝備市場的40%左右。這不僅是因為美國增長的衛生服務需求和龐大的人口基數,也源于其健全的科技創新與技術轉化機制,催生了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涌現。目前,美國市場中占比最高的是植入介入類醫療器械,增長最快的產品則是體外診斷設備。
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的醫學裝備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3556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17年的6500億元人民幣,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
《綠皮書》指出,醫學裝備產業伴隨人類健康需求增長而不斷發展,被譽為朝陽產業,是發達國家競相爭奪的領域,吸引著更多的投入。隨著醫療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外資本投資中國醫療服務產業的速度正在逐步加快。
醫學裝備需求旺盛
“我國醫學裝備市場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理事長趙自林分析認為。
據趙自林介紹,首先是國家對于醫療衛生資金投入持續增加。源自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衛生總費用占GDP的百分比約為6.2%,達51598.8億元,人均衛生總費用3712.2元。其次,經濟發展帶動了健康服務需求的顯著增長,這也進一步推動了醫學裝備市場容量的擴展,促進中國醫學裝備產業獲得更快更好的發展機遇。同時,醫療機構需求也是醫學裝備市場需求增長的一個因素。統計顯示,截至2018年2月底,全國醫療衛生機構達99萬個,其中,僅醫院方面,公立醫院為1.2萬家,民營醫院為1.9萬家。與去年同期相比,公立醫院減少了333家,民營醫院則增加了2335家。
隨著我國逐步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增加了對老年病、慢性病診療以及康復、保健乃至醫養結合模式下醫學裝備的需求。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醫療領域的信息化和網絡化是今后醫療服務的發展趨勢,這一趨勢也引發了對影像化、數字化等高精尖醫學裝備需求的增長。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裝備人工智能聯盟專家委員會主任潘云鶴表示,歷經數十年的發展,如今的人工智能正走向2.0時代。在2.0時代,新理論、新技術、新平臺具有強大的延展性和滲透性,與社會需求高度融合。醫學裝備與人工智能的加速融合,正是這一趨勢的集中表現。
潘云鶴強調,我國要推動醫學裝備人工智能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要推進科技創新,還要高度重視加強科研成果的轉化。在這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關鍵領域,中國應盡快布局,率先啟動。
高端產品競爭不足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醫學裝備進出口總額突破400億美元大關,達到420.6億美元,同比增長8.1%。2016年,我國醫學裝備出口較前一年下降3.1%,而2017年的醫療器械出口則扭轉了上一年的下跌態勢,出口總額為217.03億美元,同比上漲5.8%,達歷史新高。
但是,不容忽視的是,目前我國出口的醫學裝備產品中,仍以低值耗材、中低端產品為主,產業對原料和勞動力等低成本要素依賴很大。
據了解,我國醫療設備市場已成長為全球第二大市場,國產醫療設備產業也已取得長足進步,部分中高端產品在功能質量上已具備一定的競爭力,但高端醫療設備市場60%~80%的份額仍為外資企業占據,能夠參與競爭的國內企業較少。
由于我國的醫療設備產業尚處在起步階段,各個跨國企業對中國市場的爭奪,呈愈演愈烈之勢,這也充分暴露了我國醫療設備產業起點低、絕大多數企業均為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不足等諸多問題,對國內醫療設備生產企業更是嚴峻的挑戰。
因此,業內人士建議,要通過市場競爭狀況研究,提高醫療設備使用單位與生產企業識別壟斷行為的能力,提高中國醫療設備產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
來源:中國醫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