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18-07-12 14:33
背散射電子(BSE)是由入射電子束與原子核的彈性散射或非彈性散射所產生的高能電子。背散射電子(BSE)的產率,即出射的背散射電子(BSE)數與入射電子數之比,取決于樣品平均原子序數:平均原子序數越高,或元素越重,襯度就越亮。在飛納臺式掃描電鏡中,背散射電子是通過放置在樣品上方的四分割半導體探測器檢測到的。在這篇文章中,將解釋什么是半導體探測器,以及如何在掃描電子顯微鏡下檢測背散射電子。
背散射電子的發射
當入射電子擊中樣品表面時,入射電子與原子的原子核相互作用,并偏離其軌跡,如圖 1 所示。
圖1:入射電子與原子核相互作用后散射的示意圖
如果條件合適,入射電子可以被散射回來,并脫離樣品表面,保持其高能量。一般來說,較重的元素,因為它們的原子核較大,可以比較輕的元素更強烈地偏轉入射電子。因此,在掃描電鏡圖像中,像銀這樣的重元素(原子序數為 47)與原子序數為 14 的輕元素(如硅)相比顯得更加明亮,因為更多的背散射電子從樣品表面發射出來。
圖 2 顯示了銀和硅之間的背散射電子(BSE)圖像的對比。這張圖片顯示了一個太陽能電池板的區域,白色區域是銀,黑色區域是硅。
圖2:太陽能電池板的掃描電鏡(SEM)圖像,白色區域為銀,黑色區域為硅
但是如何在掃描電鏡中檢測到背散射電子呢?
半導體探測器的物理性質
通常用固態(或半導體)探測器進行背散射電子(BSE)的檢測。這些由摻雜的半導體材料(通常是硅)組成,并直接置于樣品上方,如圖 3 所示。半導體探測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入射的背散射電子(BSE)在半導體中產生電子空穴對。簡而言之:撞擊探測器的背散射電子(BSE)激發硅電子,形成電子空穴對。
在硅中形成電子空穴對,需要 3.6 eV 的能量,產生的電子空穴對的數量與入射電子的能量及數量成正比。此外,半導體探測器只對高能電子敏感,這也是為什么它們只用于探測背散射電子的原因。
圖3:半導體探測器示意圖 ¹
掃描電鏡中半導體探測器的電子電路
從入射的背散射電子中產生的電子空穴對可以在重組前被分離,從而產生電流。這種電流可以通過電子電路來測量,該電路是具有輸入電阻和反饋電阻的運算放大器,如圖 3 所示。
在這里,探測器為電荷收集電流發生器(Icc),與摻雜硅(Rd 和 Cd)的 p-n 結處形成的損耗層的電阻和電容平行,與半導體(Rs)的內部電阻串聯。由于放大器對于較大的 RF/Re 值會變得不穩定,所以在反饋回路中增加了額外的電容,以防止放大器振蕩。
圖4:半導體探測器系統的電子電路 ¹
掃描電鏡(SEM)中半導體探測器的噪聲
半導體探測器噪聲的主要來源是入射的背散射電子(BSE)電流和前置放大器的噪聲。入射電子束的噪聲是由入射的電子數量的波動引起的。前置放大器的噪聲是熱噪聲,也叫約翰遜-尼奎斯特噪聲,它與波爾茲曼常數和電阻的溫度成正比。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