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08-25 11:32
絲綢作為我國傳統的特有產品名言海內外,不僅在古代促成了我國文化貿易的交流,演繹出了各種絲綢之路,在現代也是高端產品,被消費者所喜愛。
一、GB/T 18312-2016主要變化:
(1)適用范圍有增有減
新標準適用于“含有蠶絲或絹絲機織絲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絲綢服裝”,與舊標準相比增加了絹絲機織絲。同時,標準規定“不適用于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的嬰幼兒服裝”。
(2)平方米克重增加
舊標準規定“單位面積質量43g/m2及以下的平紋絲織物”改為新標準“單位面積質量47g/m2及以下的平紋、斜紋絲織物”。
(3)色牢度整體要求略下降
染色牢度是紡織品的重要質量指標之一,新標準中只對里料耐洗牢度提高了半級,其他均略下降,例如裝飾物、繡花等附件色牢度不再考核,而舊標準要求3~4級。
除此之外,優等品耐干洗變色牢度、優等品耐濕摩擦(深色)沾色牢度、合格品的耐干洗、耐皂洗(變色)、耐摩擦(深色)沾色牢度、耐光(淺色)沾色 牢度等均降半級。
(4)其他性能
新標準還對紗線歪斜程度、外觀疵點和縫制、撕破強力、縫子紕裂程度、使用說明的缺陷判定規定等做了修改和完善。需要指出的是,在安全性能方面,舊標準對甲醛含量和pH值作出了具體數值限定,例如直接接觸皮膚 產品(B類)要求甲醛含量≤75mg/kg,但是新標準對甲醛含量和pH值指標不再規定具體數值,而是跟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和異味一同按照GB 18401規定執行。
二、專家解讀:標準新變化
1. 關于原料范圍增加絹絲的問題
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顧紅烽:
實際上真絲和絹絲都是屬于桑蠶絲,但它們在加工過程和絲質上有區別。絹絲的加工過程是用外層繅絲后留下的內層繭、滯頭、屑絲等做混合原料,經過選別、精練、制綿、練條、粗紡、精紡、捻絲、合股、燒毛等主要工序紡成的絲,也稱絹紡絲。它的特點是光澤度比棉線好,比真絲差,細度均勻,保暖吸濕性好。絹絲屬于紗線類,故與棉紗線一樣,按支數分等級,支數越高紗線質地越好,高支絹絲纖維的細膩度上與真絲接近,而牢度比桑蠶絲強。新標準對這一范圍的擴大,是符合現實情況的,顯得更合理。”
2. 關于新標準中克重增加問題
福建纖維檢驗局檢驗室工程師李津:
絲綢整體來說克重比較輕,一般織物都在100g/m2左右,對絲綢服裝克重增加也是符合市場發展和人們的客觀需求,使絲綢服裝更有懸垂感,一定程度上增加外觀性能,但這或許會對企業成本造成一定的壓力。
3. 關于染色牢度指標要求降低的規定問題
茜兒絲綢有限公司總經理陸先生:
我對這一改變拍手叫好。絲綢染色牢度是個大問題,即便是棉、羊毛類的染色也是一個問題,我在很多會議上都會提到,目前標準跟技術存在脫節現象,標準要求高,而實際上技術根本達不到。絲綢服裝新標準對染色牢度的修改考慮到了這點,讓標準更加合理。
福建纖維檢驗局檢驗室工程師李津:
裝飾物、繡花等附件產品,所占產品比重較少,考慮到絲綢染色工藝比較復雜、成本較高,在滿足GB 18401的前提下略降低要求,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絲綢染色工序生產技術的實際現狀。
蘇州市纖維檢驗所所長杭志偉:
絲綢的印染和后整理技術落后,色牢度是長期困擾絲綢生產者的問題,目前還沒有很好的方法解決這一難題。
三、新標準對絲綢服裝企業帶來哪些影響?
浙江湖州華天盛絲綢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沈建華:
絲綢服裝標準對色牢度略微降低要求,對我們生產企業來說能節省一定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而同時新標準對克重的要求提高了,這意味著成本增加。因為現在真絲的原料要四十多萬一噸,而且好的繭絲比較少。
國家絲綢及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驗室副主任翟清:
絲綢服裝生產廠家想要提高產品質量,需要從每個環節、每道工序抓起,嚴格按照相應的標準生產。真絲面料按GB/T 15551—2016標準考核,真絲服裝按GB/ T 18132—2016標準考核,特別是pH值、染色牢度、紕裂、纖維含量等指標需要嚴格把關,面料服裝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按GB 18401—2010標準考核,除了前期對面料的水洗尺寸變化率、紕裂等進行考核外,成衣后再按照服裝標準進行檢測。
來源:中國纖檢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