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25-07-04 16:21
制劑處方因含有多種成分,其生產過程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不僅與中藥材與中藥飲片的質量相關,還與中藥材的前處理和提取工藝有關,同時也與制劑生產過程中的關鍵質量控制點相關。因此,中藥制劑的生產過程尤為復雜,質量控制也相對困難。
中藥制劑的生產過程質量控制之所以較為困難,主要是由于原材料質量不穩定。中藥材原料的質量會因產地、采集時間、炮制方法等因素而有較大差異。有時甚至會出現以次充好的情況,若貯藏保管不當,中藥材可能會發生受潮、發霉、蟲蛀、變色等現象。制劑人員的專業素質和技術水平,以及質量意識,同樣對制劑質量產生重要影響。此外,不恰當的生產操作規程或不規范的操作,都會影響中藥制劑的療效及有效成分的均一性。
綜上所述,中藥制劑生產質量難以控制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為了提高中藥制劑的質量,必須從源頭抓起,嚴格控制原材料的質量,改進炮制技術和貯藏保管方法,提高制劑人員的專業素質,并建立和完善生產操作規程。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就中藥制劑生產工藝質量控制要點進行詳細探討。
01 機構與人員
應配置獨立于生產部門的質量管理部門,全面負責質量控制。相關人員應具備藥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并定期接受相關培訓。應建立完善的工作秩序,確保生產各環節嚴格按照 GMP 規范 [1]運轉,使每位員工都能勝任其職、負起其責,嚴格把關質量,堅決防止生產中的混淆 , 污染和差錯,確保生產出合格的產品。培訓內容應以 GMP 的基本要求為主 , 同時根據不同的對象,進行“藥品管理法”、質量法規 , 質量管理基本知識、專業技術知識、崗位技能和操作、衛生規范等相關內容的培訓。從事藥品生產操作的人員要接受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從事藥品質量檢驗的人員要接受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對潔凈區的人員要進行凈化要求的重點培訓。中藥材和中藥飲片驗收人員要接受相關知識培訓 , 具備識別藥材真偽的能力。培訓方式包括脫產集中培訓、業余自學、公司外派培訓、公司內部培訓等多種方式。公司為所有員工建立個人培訓檔案,記錄每次培訓的情況。
02 供應商管理
供應商提供的產品直接關系到公司產品的品質,因此必須提高供應商的準入標準,選擇那些信譽良好、質量可靠的供應商,并與之簽訂供貨合同與質量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與責任。質量部門需對所有生產用物料的供應商進行質量評估,并與相關部門合作,對主要物料供應商(尤其是生產商)執行現場質量審計,對質量評估結果擁有最終決策權。定期對供應商進行審計,及時發現供應商在生產過程、質量管理體系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和漏洞,以防止質量問題影響到企業的生產和產品品質,確保供應商的合法合規性。
質量管理部門對供應商的評估至少應涵蓋:供應商的資質證明文件、質量標準、檢驗報告、企業對物料樣品的檢驗數據和報告。若進行現場質量審計和樣品小批量試生產,還應包括現場審計報告,以及小試產品的質量檢驗報告和穩定性考察報告等。
制定合格供應商名單,并將此名單分發至采購、倉庫、生產等部門。嚴格執行按照合格供應商清單進行采購、收貨、發貨、領料。使用合格供應商清單有助于企業遵守行業法規和標準,避免因使用不合格產品而導致的法律責任和罰款。按照合格供應商清單進行采購、收貨、發貨和領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項重要策略,它不僅能夠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性,還能幫助企業實現成本控制和合規運營。
03 倉庫管理
原輔料及成品存放在倉庫中,倉庫的日常工作管理涉及原輔料及成品的質量。根據公司實際情況,設立原輔料庫、中藥材庫、中藥飲片、內包材庫、外包材庫、成品庫、特藥庫等。具體包括原輔料常溫庫、原輔料陰涼庫、中藥材常溫庫、中藥材陰涼庫、中藥飲片常溫庫、中藥飲片陰涼庫、成品常溫庫、成品陰涼庫;科學合理地堆放物料,確保垛與垛、垛與底、垛與頂、垛與墻、垛與柱之間的距離符合規定,保持庫內通風;每天觀察溫濕度計,并記錄。在潮濕天氣(濕度 90% 以上),物料堆放區不得開啟窗戶,并應采取措施降低濕度;下雨天,應關好窗戶以防止雨水進入倉庫;已入庫的物料,要及時、準確地登記入帳,未入庫的做好到貨驗收記錄,要求帳、卡記錄字跡清楚,帳、卡、物相符。
對于倉庫物料到貨后,藥材及原輔料需要進行驗收入庫。在日常工作中要經常檢查,確保物料不潮濕、不被蛀蟲侵蝕、不變質、不混淆,一旦發現異常要及時采取措施妥善處理;所有到期需復檢或有其他復檢需求的原輔材料,必須及時填寫請驗單,請中心化驗室復檢,并根據復檢結果按相關規定執行;每周對倉庫進行一次循環檢查,查清帳、卡、物是否相符;物料收發是否有差錯;各種物料是否有積壓、損壞、變質、超過有效期等情況;倉庫物料的發放領用,要遵循先進先出、易變先出、近有效期先出原則,計量要準確。
制定倉庫狀態標識管理規程,規范倉庫的狀態標志管理,杜絕混批,防止差錯。制定物料及成品庫的區域牌(合格區域、待驗區域、退貨區域、不合格品區域)、貨位簽、合格證、不合格證、待檢簽、退貨簽。制定倉庫區域牌并按照顏色(綠色表示合格、黃色代表待驗、紅色代表不合格)表示區域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僅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還能夠規范操作流程,便于管理和查找。
04 中藥材前處理和提取
首先,對待揀選的藥材進行檢查,核對品名、批號、數量、產地等信息,確保藥材符合質量標準。通過篩網篩選,去除藥材中的泥塊和砂石;隨后,將藥材置于凈選臺上,仔細撿除無法入藥的雜質,例如蟲蛀和霉變部分。挑選過程中,確保所有藥材徹底翻動并清理干凈。挑選完畢后,將凈藥材集中存放,并與未挑選的藥材分開,嚴禁藥材直接接觸地面。認真記錄揀選操作,并對挑選后的藥材進行稱重。經 QA 檢查合格后,將凈藥材裝入潔凈的袋子中,移交下至下一工序。
將藥材裝入筐中,用大量清水自上而下澆淋;或者將藥材投入清水中,經過淘洗或快速洗滌后及時取出。洗滌后的藥材應置于潔凈容器內,并由車間質量監督員檢查合格后送交下一道工序。
將切碎或榨汁后的藥汁置于潔凈容器內,并附上標簽,標簽上需注明名稱、生產批號、數量、操作者、日期等信息。經質量監督員檢查合格后,送交至下一崗位。
檢查提取罐及其他相關設備的狀態,確保運行正常。核對本批投料的中藥材,確保與批生產指令相符,并確認為合格物料。提取完成后,及時進行收膏和清場工作。
05 工藝用水質量監控
制定并規范工藝用水質量監控的標準操作規程。定期對水質進行取樣監測,純化水和飲用水的檢驗周期如表 1 和表 2 所示。若發現檢測結果超出規定限度,QC 人員應加強監測頻率。若連續三次結果超過限度或某次結果異常高,應立即報告設備部,并采取糾正性措施,如樹脂再生。若采取措施后軟水水質仍未改善,必須立即停止出水并向相關負責人報告。
表 1 純化水檢驗周期
表 2 飲用水檢驗周期
每次取樣時,需及時填寫取樣記錄,并詳細記錄取樣點、取樣量、取樣人、取樣日期等信息。
06 生產設備維護與保養
為每臺設備制作銘牌,并建立設備檔案。制定設備預防性維護檢修計劃,并定期進行維護與保養。設備連續運行一年后,應拆下各軸承端蓋,給設備加入潤滑油。操作人員每天下班前對設備進行檢查,清掃和擦試,確保設備處于整齊、清潔、安全、潤滑良好的狀態。定期維護保養可以提高設備的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延長設備壽命,減少維修成本,從而提高生產效率。
07 配料
檢查現場文件,確保無上次生產文件殘留,本批次配料的批生產指令及相應的配套文件應完整無缺,并確認文件為現行有效版本;檢查計量器具,確保有合格標志,并在規定的使用有效期內;檢查生產現場所用容器,確保潔凈無上次生產遺留物,并掛有已清潔狀態標志;檢查本批配料所用原輔料,確保與批生產指令相符,并確認為合格的原輔料。根據批生產指令單中的品名、規格、數量、批號及均分鍋數,認真精確地稱取各種原輔料,裝入專用桶內 , 進行稱重并由雙人復核,貼上標記單,注明操作者、操作日期,確認合格后送往下一道工序;剩余原輔料應封口妥善貯存,在容器上附上標簽,注明品名、批號、封口日期、剩余數量等,經復核無誤后,暫存或退庫。操作結束后及時填寫生產操作記錄,確保填寫內容符合要求;進行原輔料的結料、退料統計,確保符合規定的限額要求。
08 灌裝(液體制劑)
生產前的準備,檢查操作間門上是否有“已清潔”的狀態標識,確認本班生產是否在清潔有效期內。檢查是否有“清場合格證”。將門上“已清潔”狀態標識取下,換上“正在生產”狀態標識。將設備“已清潔”狀態標識取下,換上“運行”標識。對設備直接接觸藥品的部位和容器進行消毒,檢查設備性能是否完好。崗位操作人員根據生產指令到內包材暫存間領取灌裝所需內包裝材料 , 并認真核對待灌裝產品品名、規格、批號、數量、質量狀況。生產結束后,對容器具、灌裝機進行清場和清潔。更換品種、規格、批號時按規定全面進行清場。操作完成后填寫生產記錄、清場清潔記錄及設備運行記錄。清場結束后,工序負責人通知 QA 人員進行清場檢查,檢查合格后,由 QA 人員掛上“已清潔”狀態標志,同時發給“清場合格證”。
09 制粒、整粒(顆粒劑)
首先確認所使用的物料與生產指令相符,并且質量檢查符合要求并在有效期內;核對物料的標識信息,包括物料名稱、規格、批號、數量、重量等,確保準確無誤;檢查盛裝中間產品的容器,確保完好無損、清潔,并且中間產品未受到污染,同時進行稱量和復核。
現場檢查本崗位的壓差、照明是否符合規定范圍。確保生產所需的水、電、氣等公用介質供應正常。檢查生產場所的清潔衛生狀況,必須符合該區域的衛生要求,并持有有效的清場合格證才能進行正常操作。所需使用的設備、設施必須完好,并有相應的狀態標識才能投入使用。容器具必須符合清潔要求,并有有效的清潔合格標識才能使用。計量器具的測試范圍應符合生產要求,必須經過校驗合格,并在有效期內。生產用的測試儀器、儀表應按要求進行必要的調試或校正。
操作人員在檢查后需填寫檢查記錄并簽名;崗位負責人應對檢查結果進行復核,確認無誤后簽名確認;檢查記錄應納入批生產記錄中。作業前,先取下上次的清場合格證(副本),將它納入本次批生產記錄中,并掛上生產狀態標志卡,注明崗位、品名、規格、批號、日期等信息;根據操作間、設備、容器的標示標準操作規程,更換或標示所需使用的設備、容器具等的狀態標志。
濕顆粒干燥操作:使用前確認設備的清潔合格證在有效期內,若已過期,則需重新進行清潔;沸騰干燥:安裝好細粉捕塵袋,合上總電源開關,開啟壓縮空汽開關,啟動設備運行開關,開啟引風機,空機運轉 15 min,確認設備進入正常運轉狀態后;均勻加入待干燥的濕顆粒,按照工藝規程要求設定沸騰干燥機的溫度,加入濕顆粒的量以沸騰干燥器視鏡的最低點平面處出現明顯的堆料情況為限。隨時觀察干燥過程中的溫度變化,當干燥顆粒的水分達到各品種規定要求時,進行下料。將烘干后的顆粒在方形篩選機中進行篩選,篩選后合格的顆粒裝入潔凈的容器中密封,并進行標識;若水分未達到工藝要求,則需將顆粒重新干燥,直至符合要求。
整粒:按照工藝規程要求選擇并安裝整粒篩網。整粒過程中,注意隨時檢查篩網有無破損,如有破損應立即更換,以保證顆粒的均勻性;整粒結束后,將顆粒裝入潔凈的容器(貯桶)內稱重,每件容器均附有物料標示卡,標明物料名稱、規格、批號、數量、日期、操作者等信息。
10 顆粒包裝(顆粒劑)
按照顆粒內包的標準操作規程、工藝規程及生產指令執行生產操作,并妥善記錄;遵循顆粒內包間設備清潔規程進行設備清潔,并詳細記錄清潔過程;按照顆粒內包清場規程進行顆粒填充場地的清場工作,確保狀態標志符合要求,并詳細記錄;按照人員進出潔凈區規程進出潔凈區;遵守潔凈工作服管理規定,保持個人衛生;根據設備維護保養規程對顆粒填充設備進行日常維護,確保設備安全運行及本崗位防火安全;參與顆粒內包崗位操作培訓,掌握顆粒內包崗位的專業生產技術;確保顆粒填充所使用的模具規格無誤;對顆粒內包的外觀質量達到內控標準及其他技術要求負責。
11 外包裝
制劑批包裝指令應明確包裝品種名稱、規格、批號、生產批量、生產周期、包裝材料定額量等信息;檢查生產場所清潔衛生狀況,確保符合該區衛生要求,并持有有效的清場合格證;操作人員檢查后需填寫檢查記錄并簽名;崗位負責人復核檢查結果,確認無誤后簽名確認;作業前,取下上次的清場合格證(副本)納入本次批生產記錄中,并掛上生產狀態標志卡,注明崗位、品名、規格、批號、日期等;需用的設備、容器具等的狀態標志也應根據操作間、設備、容器標示標準操作規程進行更換或標示。
確認產品批號、生產日期、有效期正確無誤、打印位置準確、字跡清晰端正后,按照貼標機標準操作規程規定的步驟進行操作。在貼標過程中,隨時對貼標質量進行檢查,發現漏打碼、打碼不清晰、貼標粘連等問題時,及時挑出并返工。
在處理生產異常情況時,需綜合考慮環境、設備、工藝、物料、中間品、公用介質、安全等多個因素。例如,當生產設備出現故障時,應立即通知設備部門的人員進行維修,確保故障排除后能夠恢復正常的生產流程。若在生產過程中發現標簽數量不足,應迅速通知生產管理人員,待查明原因后,開具領料單,并詳細說明原因,經生產部門批準后前往倉庫領取所需物料。
12 質量檢驗
QC 人員需對進廠原輔料、包裝材料、中間產品及出司成品進行檢驗,嚴格執行法定標準和企業內控標準,按檢驗周期出具報告單,做到結論準確可靠;按藥典規定配制各種試液,標定各種標準溶液并定期復標,做到準確無誤;認真、準確、及時、真實、工整地填寫檢驗記錄及其他相關記錄;基本掌握常用的儀器分析測試理論和實際操作技能。正確調試、使用、維護保養儀器分析室的各種分析儀器;出現異常情況時,及時向部門負責人報告,并積極提出解決方案;努力學習專業技術知識,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定期對工藝用水進行檢驗;定期監測潔凈區塵埃數及微生物數;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杜絕安全事故的發生。
13 總結
綜上所述,中藥制劑的工藝流程較為復雜,藥材來源復雜且質量不一,生產工藝流程眾多,每一步驟對制劑的影響顯著,因此必須嚴格控制生產工藝流程,以保證中藥制劑的產品質量。
參考文獻
[1]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10年修訂)[S]. 2010.
來源:制藥工藝與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