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6-21 15:41
傳統上,金線是引線鍵合的絕對主流材料,工藝成熟、性能穩定、可靠性高。然而,驅動行業轉向銅線的核心驅動力是“成本-性能”的綜合優化,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關鍵因素上。
1、原材料成本的大幅降低
1)黃金是貴金屬,且受全球經濟、政治等因素影響波動很大。金線成本通常占整個封裝材料成本的50%以上,甚至在某些封裝中高達70-80%。2)銅作為基礎工業金屬,其價格遠低于金(通常只有金的幾十分之一),且供應相對穩定。即使考慮鍍鈀工藝增加的成本,鍍鈀銅線的總成本仍顯著低于金線(通常只有金線的1/3 到1/2)。這對于追求成本效益的大規模生產(尤其是消費電子)至關重要。
2、卓越的電氣性能
銅的電導率(約58-60MS/m)比金(約41-45MS/m)高出約25-30%。在相同線徑和電流負載下,銅線的電阻更低,產生的焦耳熱更少。
3、優異的機械性能
1)銅的楊氏模量和抗拉強度都比金高,在鍵合過程中能更好地保持弧圈形狀(Loop Stability),尤其在進行長跨度、高弧圈鍵合時,銅線不易下垂或變形,提高了鍵合的一致性和良率。
2)更高的剛度使銅線在超細間距(如< 50μm)鍵合時,相鄰線之間發生短路的可能性降低,滿足了集成電路不斷縮小尺寸、增加I/O數量的需求。
3)更慢的蠕變速率:銅在高溫下抵抗緩慢塑性變形的能力(抗蠕變性)優于金,這對器件在高溫工作環境下的長期可靠性有利。
4、更強的抗電遷移能力
在高電流密度下,金屬原子會沿著電子流動方向發生遷移,導致導線局部變薄甚至斷裂(電遷移失效)。銅原子比金原子需要更高的激活能才能遷移,因此銅線具有比金線更優異的抗電遷移能力。
總結金轉銅的核心驅動力:在滿足甚至超越金線可靠性的前提下,銅線提供了顯著的成本優勢、更優的電氣和熱性能、更強的機械性能以及更好的抗電遷移能力,完美契合了現代半導體封裝對高性能、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小型化的綜合需求。
為什么對可靠性有較高要求的芯片不用純銅線而必須用鍍鈀銅線?
盡管銅線有諸多優勢,但純銅線(裸銅線)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極易氧化。
1、銅的氧化問題
銅高度活潑,在室溫空氣環境中就非常容易與氧氣發生反應,表面迅速形成一層氧化銅(CuO)或氧化亞銅(Cu?O)。
2、氧化層的危害性
1)絕緣/高電阻:銅氧化物是不良導體甚至絕緣體。這層氧化物會嚴重阻礙鍵合點(焊盤和引線框架)與銅線芯之間的有效電接觸。
2)頑固且難以去除:這層氧化物非常致密、穩定且附著力強。在鍵合過程中,即使使用高功率超聲波和加熱,也很難在鍵合界面徹底、穩定地清除這層氧化物。
3)導致鍵合失效:氧化物層的存在會直接導致第一焊點/第二焊點虛焊或弱焊,無法形成良好的金屬間化合物(IMC),鍵合強度低。因制程管控波動,會導致個別批次鍵合良率下降,鍵合過程不穩定,失效率高。長期可靠性差,即使初始鍵合成功,殘留的氧化物或后續侵入的氧氣/濕氣會在界面處持續氧化,導致接觸電阻增大、焊點開裂甚至脫落。
鍍鈀層的核心作用:解決氧化難題
1、惰性保護層
鈀是一種貴金屬,化學性質非常穩定,在常溫常壓的空氣中幾乎不氧化。一層致密的鈀層完美地包裹在銅線表面,將銅芯與空氣/濕氣完全隔絕,可以有效阻止銅的氧化。
且鈀與銅兼容性好,鈀與銅之間可以形成良好的冶金結合;鈀層的硬度和延展性需要與銅芯匹配,以保證線材在收放、送線和鍵合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和可靠性;既能參與鍵合界面反應形成良好IMC,又不會過度擴散導致性能劣化。
雖然鈀也是貴金屬,但相對成本可控,鈀鍍層非常薄(通常在幾十到幾百納米級別),其增加的成本相對于金線節省的成本和帶來的性能/可靠性提升而言,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2、長期可靠性保障
在整個封裝過程(可能涉及高溫烘烤、塑封料填充、固化)以及產品后續的使用壽命中(尤其在高溫高濕、溫度循環等惡劣環境),鈀層持續保護銅芯不被腐蝕和氧化,確保電氣連接的長期穩定性和可靠性。
總結為何必須鍍鈀:純銅線無法克服其極易氧化的致命缺陷,導致鍵合工藝容易出現批次波動、可靠性極差。鍍鈀層是解決這一核心問題的關鍵技術和必要手段。
來源:Top Gun Lab Top Gun 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