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6-11 09:10
一、I/O 單元的基本結構
I/O PAD是芯片與外部電路連接的關鍵部分,通常由壓焊塊、電路、電源線和地線組成。壓焊塊(PAD)用于通過金線連接芯片與封裝管座,形狀通常為幾十微米的矩形。為了避免金線短路,不同封裝形式的PAD之間需要保持一定的最小距離。
I/O PAD一般采用標準單元結構形式,具有一套I/O庫,其形狀通常為等高不等寬。有時PAD指的是整個I/O單元,而Bounding PAD僅指壓焊塊。
1.1 基本的I/O庫組成
I/O庫通常包括以下幾種PAD:
1.供電PAD:如PAD_VDD、PAD_VSS等,負責為芯片供電。
2.信號PAD:包括模擬信號PAD(如ANIN)和數字信號PAD(區分input和output),模擬信號PAD通常是一塊鐵片,有時需要用戶根據要求添加ESD保護電路。
3.電壓轉換電路:通過level shifter實現電壓轉換,電壓值依賴于芯片工藝。
1.2 I/O單元的電路設計
I/O單元電路主要功能包括ESD保護、電壓轉換(level shifter)、施密特觸發器、以及電源環路的提供。電路可進一步分為pre-driver和post-driver,前者負責core電壓部分,通常為低壓1.0V;后者負責pad上的高壓部分,通常為3.3V,并提供較大的驅動能力與ESD保護。
二、幾種常見的數字I/O單元
I/O單元可以分為輸入單元、輸出單元和輸入輸出單元。以下為其具體設計和功能介紹:
2.1 輸入I/O單元
輸入單元主要承擔對內部電路的保護,特別是ESD保護。其基本原理是通過低阻抗并聯通道釋放靜電,并將ESD電壓鉗制在足夠低的水平,以防止損壞芯片。
常見的ESD保護電路有單二極管+電阻結構和雙二極管+電阻結構,分別用于泄放正、負高電壓。
2.2 輸出I/O單元
輸出單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驅動能力,同時兼具一定的邏輯功能。常見的輸出單元包括倒相輸出、同相輸出、三態輸出以及金屬掩膜編程的輸入輸出單元。大驅動能力意味著更快的充電速度,需要更大的電流,因此寬長比大的MOS管更適合此類應用。
對于倒相輸出的I/O PAD,通常采用倒相器鏈驅動,以應對大電容負載。通過合理設計倒相器鏈的級數和驅動能力,可以優化整個電路的速度和性能。
2.3 其他I/O單元
·同相輸出I/O PAD:采用“倒相+倒相”或偶數級倒相器鏈設計。
·三態輸出I/O PAD:用于總線控制,當總線未被使用時,呈現高阻態。
·開漏輸出單元:通過上拉網絡實現線與功能,適用于多個輸出并聯的場景。
2.4 輸入輸出I/O單元
輸入輸出單元通常通過控制信號切換其功能。根據不同的連線,可以將該單元配置為輸入或輸出模式,實現靈活的電路設計。
三、I/O PAD的其他基本概念
3.1 I/O PAD的擺放方式
I/O PAD的擺放方式包括Inline和Staggered。當單層inline pad ring無法滿足面積要求時,可以使用交錯擺放的Staggered方式,以增加PAD的數量。
3.2 Pad Limited與Core Limited設計
根據限制芯片大小的因素不同,設計可分為Pad Limited和Core Limited。對于Pad Limited設計,通常使用Staggered擺放或Flip Chip封裝來容納更多的PAD。
3.3 Corner PAD與Filler PAD
Corner PAD和Filler PAD用于連接芯片拐角處和相鄰的I/O PAD,形成電源地環路,確保電路的連續性和可靠性。
3.4 I/O PAD的選擇
在選擇I/O PAD時,需根據具體應用場景確定Signal Pad和Power Pad的數量,確保設計的穩定性和性能。
通過對芯片I/O單元結構和設計的詳細探討,可以幫助設計工程師更好地理解和應用I/O單元,優化芯片性能并確保其可靠性。
來源:SoC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