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5-03-07 20:36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干細胞與組織工程研究中心/骨研所/生物治療全國重點實驗室解慧琪團隊于2024年12月在Bioactive Materials發表文章“Smart design in biopolymer-based hemostatic sponges: From hemostasis to multiple functions”(點擊二維碼閱讀原文)。本文從材料組成和結構調控的新視角入手,綜述了近年來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最新進展,介紹了其從止血到多功能的智能化設計。此外,從材料研發、臨床應用和轉化研究等多角度,對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現有挑戰和未來發展方向進行了總結。
創傷引起的嚴重失血是導致創傷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成為威脅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為了有效控制出血,眾多止血材料應運而生。隨著該領域的飛速發展,止血材料已由原先的輔助性、單一的止血功能,發展至智能化階段,更好地滿足臨床新趨勢與新需求,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在止血材料的設計中,其組成成分和結構直接影響著材料性能和功能。天然來源的生物聚合物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生物活性備受關注。此外,海綿由于其快速吸血和膨脹的特性,在臨床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因此,本文著眼于智能化設計與多功能性,綜述了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領域的最新進展。
該綜述強調了材料成分與結構對其功能的關鍵性作用:①從材料成分的角度出發,系統介紹了多糖類和多肽類材料在止血中的應用,并特別關注了它們在抗菌、抗氧化和免疫調節等生物活性方面的潛力;②從材料結構的角度出發,總結了不同制備工藝對材料止血、抗菌和組織修復等性能的影響;③進一步地,全面總結了止血材料智能化設計的進展,特別是在增強凝血功能、抗菌性能、預防腫瘤復發、促進組織修復以及出血監測等方面;④最后,強調了該領域發展中所面臨的挑戰,并提出了體內安全性、新興材料、多應用場景和轉化研究的未來方向。生物聚合物基多功能止血海綿的結構、成分和功能化設計示意圖見圖1。
圖1 生物聚合物基多功能止血海綿的結構、成分和功能化設計示意圖
材料成分是影響止血材料性能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止血材料的設計中至關重要。生物聚合物材料主要分為兩大類:多糖類(如纖維素、殼聚糖、葡聚糖、海藻酸鹽、透明質酸和淀粉)和多肽類(如膠原/明膠、角蛋白和絲素蛋白)。每種材料在物理性質、止血機制、生物活性等方面都具有獨特優勢。主要生物聚合物的化學結構示意圖見圖2。
圖2 主要生物聚合物的化學結構示意圖
止血海綿常見的結構可歸納為3類:多孔結構、微通道結構和3D納米纖維結構。不同的制備方式賦予了材料不同的結構,而這些結構又影響了其理化特征、止血效果和生物活性等。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結構設計見表1。
表1 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結構設計
智能化止血材料正逐漸成為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本研究團隊從止血性能增強、抗菌能力、防止腫瘤復發、促進組織修復和出血監測5個方面對其研究和應用進行了總結,并提煉出實現該目標的具體設計策略和典型案例。這些功能的實現,不僅提高了止血材料的安全性和效率,還推動了其朝著更高智能化的方向發展。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多功能設計見表2。
表2 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的多功能設計
同時,該綜述總結了止血材料領域的主要挑戰和新興趨勢,并提出了體內安全性、新興材料、多應用場景以及轉化研究的未來發展方向。
該綜述從“成分-結構-功能”新視角,系統性地總結了近年來止血海綿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重點突出了其智能化設計,旨在為更多研究者提供幫助與參考。在不久的將來,將會有更多功能化的新型止血海綿被開發出來,并成功應用于臨床,惠及更多的患者。
專家點評
趙偉鋒教授:止血海綿在臨床和急救中應用廣泛,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近年來這一領域受到了研究者的廣泛關注。解慧琪研究員團隊從一個新的視角對止血海綿的發展進行了總結。從組成和結構入手,綜述了這些關鍵因素對材料理化性能、止血效果和智能化設計等方面的影響。在材料成分中,關注了不同生物聚合物內在的特性,如抗菌、止血和組織修復活性;還突出了材料制備工藝的重要性,以及結構對于材料性能的影響。特別地,強調了止血材料的智能設計,包括凝血增強、抗菌、預防腫瘤復發、促進組織修復和出血監測等方面。此外,從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等多角度,對生物聚合物基止血海綿目前所面臨的挑戰進行了總結,并展望了其未來的發展趨勢。總體而言,這篇綜述有助于研究者從新的角度了解止血海綿的研究前沿,有望吸引更多研究者的關注。
來源:華西醫學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