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chǎn)品管
嘉峪檢測網(wǎng) 2024-11-07 17:45
介紹制藥企業(yè)真空冷凍干燥機的原理,對設備進行風險分析,得出設備確認要點。從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等設備關(guān)鍵點入手,對真空冷凍干燥機的性能做出評估,以保證設備滿足生產(chǎn)需要。
引言
醫(yī)院常用的凍干粉劑是利用真空冷凍干燥技術(shù),將濕物料或溶液在較低的溫度下凍結(jié)成固態(tài),然后在真空下使其中的水分不經(jīng)液態(tài)直接升華成氣態(tài),最終使物料脫水而干燥制備工藝。凍干過程作為凍干產(chǎn)品制備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真空冷凍干燥機的關(guān)鍵性能,直接影響了產(chǎn)品的質(zhì)量。
真空冷凍干燥機原理:將藥品溶液經(jīng)過冷凍后,在真空狀態(tài)下,不經(jīng)過液態(tài),直接由固態(tài)升華至氣態(tài),并由解吸附的方法去除制品中水分。該設備整個系統(tǒng)包括冷媒循環(huán)系統(tǒng)、制冷系統(tǒng)、電加熱系統(tǒng)、真空系統(tǒng)、控制系統(tǒng)、液壓壓塞系統(tǒng)、在位清洗(CIP)和在位蒸汽消毒(SIP)等,通過確認證明該設備能夠達到各項預定的標準要求,滿足冷凍干燥的工藝需要。該設備有 9 塊有效板層和 1 塊溫度補償板層,材料均為 316L 不銹鋼,總面積為9.72 m2,板層溫度范圍-55~+80 ℃。
1、確認目的
對設備進行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確保設備能夠滿足工藝、GMP 要求。
2、確認小組人員與職責
人員職責見表 1。
表 1 人員職責一覽表
3、風險分析
風險分析見表 2。
表 2 風險分析一覽
4、運行確認
4.1 目的
(1)確認設備運行狀況良好,如無異常振動、噪聲和泄漏等。
(2)確認運行參數(shù)的指標在合格范圍內(nèi)。
(3)確認設備功能,如操作功能、控制功能、安全功能和報警功能等。
(4)確認板層降溫速度、板層升溫速度和冷凝器降溫速率。
4.2 內(nèi)容
4.2.1 設備控制系統(tǒng)確認
在空載的狀態(tài)下,依次測試觸摸屏各功能按鈕的動作情況是否正常。每個功能按鈕測試 3 次,每次均需合格。
4.2.2 設備運行情況檢查
檢查設備運行情況,包括檢查壓縮機 1、2 循環(huán)管道是否密封完好,設備有無異常噪聲等。
4.2.3 安全性能測試
檢查確認設備的安全保護性能和記錄打印功能是否符合要求;在空載情況下,人為設置各種異常情況,檢查控制系統(tǒng)是否實施相應的安全保護。
4.2.4 抽氣速度和極限真空度測試
(1)測試方法:冷凝器制冷到-45 ℃以下,開啟泵阱隔離閥,開啟真空泵記錄時間。干燥箱加熱至 40 ℃記錄真空度至 10 Pa的時間。繼續(xù)抽真空,記錄極限真空度。
(2)合格標準:當冷凝器溫度低于-45℃、真空度自 1×105 Pa降至 10 Pa 時,所需時間不大于 30 min,極限真空度≤1 Pa。
4.2.5 真空泄漏率測試
(1)測試方法:在空載狀態(tài)下運行真空冷凍干燥機,冷凝器制冷到-45 ℃以下,開啟真空泵,當達到極限真空度時關(guān)閉泵阱隔離閥并保壓 30 min。觀察真空度變化,計算真空系統(tǒng)泄漏率。
(2)合格標準:真空泄漏率≤5×10-3 Pa·m3/s。
(3)計算公式:Q=(P2-P1)×(V(/ T2-T1))。
其中,P1 為起始壓力;P2 為最終壓力;V 為體積;T1 為起始時間;T2 為最終時間。
4.2.6 在位清洗(CIP)功能測試
(1)測試方法:在箱體內(nèi)部各個角落以及每一塊板層上下兩面噴灑濃度為 0.2 g/L 的核黃素溶液,確保箱內(nèi)表面各個拐角內(nèi)以及每一塊板層上下要全部噴到,加熱烘干,用黑光燈檢視確認每個部位均應顯黃色熒光。開啟注射用水閥門,運行在位清洗(CIP)程序,確保清洗水的壓力在 0.4 MPa 以上。清洗完畢后,程序停止運行,加熱烘干,打開箱門用黑光燈檢視確認每個部位均無黃色熒光,同時對箱內(nèi)有無積水進行檢查。
(2)合格標準:按照 CIP 預定程序執(zhí)行,箱體內(nèi)部及板層上下沒有核黃素殘留物,箱內(nèi)排水順暢、無積水。
(3)試驗次數(shù):3 次。
4.2.7 板層(冷媒)降溫速度
(1)檢測方法:進入手動模式,啟動干燥箱制冷,記錄板層(冷媒)溫度和時間。當板層(冷媒)溫度達到-40 ℃時,記錄板層(冷媒)溫度和時間。持續(xù)對板層降溫,觀察板層(冷媒)所能達到的最低溫度。
(2)合格標準:板層(冷媒)從常溫降至-40 ℃所需時長≤60 min(或 20 ℃降至-40 ℃,降溫速度≥1.0 ℃/min)。繼續(xù)降溫,板層(冷媒)能達到-55 ℃。
4.2.8 板層升溫速度
(1)檢測方法:在手動操作模式下,保證箱體真空度低于 10 Pa,板層溫度低于-40 ℃。啟動電加熱,記錄時間和硅油入口溫度。當板層溫度加熱到 20 ℃或以上時,記錄時間和硅油入口溫度。計算板層升溫速率。繼續(xù)加熱板層,觀察板層所能達到的最高溫度。
(2)合格標準:板層(冷媒)從-40 ℃升至 20 ℃的時長≤60 min(或-40 ℃升至 20 ℃,升溫速度≥1.0 ℃/min)。繼續(xù)升溫,板層最高溫度能達到 80℃。
4.2.9 冷凝器降溫速率
(1)檢測方法:在手動操作模式下,當冷凝器啟動制冷時記錄瞬間溫度和時間,當溫度降至-40 ℃或以下時記錄溫度和時間。繼續(xù)降溫,確認冷凝器所能達到最低溫度。
(2)合格標準:冷凝器從常溫降至-40 ℃的時長≤30 min。繼續(xù)降溫,冷凝器最低溫度能達到-75 ℃。
5、性能確認
5.1 目的
通過設備性能測試,如最大捕水能力、蒸汽化霜效果、滅菌溫度均一性、板層溫度均一性等,證明設備冷凍干燥性能滿足要求。
5.2 內(nèi)容
5.2.1 最大捕水量測試、化霜測試
(1)測試方法:在每塊有效板層上鋪設儲水容器,確保純化水總加注量>200 kg。配方設定完成,啟動凍干循環(huán)。冷凍干燥結(jié)束后稱取板層儲水容器內(nèi)的殘留純化水總重(Wn),然后根據(jù)計算設備的最大捕水量 W=W 總-Wn。
(2)合格標準:最大捕水量≥200 kg。蒸汽化霜效果好,盤管上的冰霜能全部化完。
(3)試驗次數(shù):3 次。
5.2.2 干燥箱內(nèi)空載熱分布測試
(1)測試方法:按 121 ℃、20 min 的在線滅菌程序進行滅菌。準備溫度探頭 16 個,測試干燥箱內(nèi)空載熱分布的情況,探頭布置見圖 1,其中 T2、T3 為進汽口附近,T15、T16 為排水口附近,其他探頭均勻分布。探頭布置時考慮到可能的冷點、熱點。
圖 1 探頭布置
(2)合格標準:最冷點和各個測溫點的平均值之間誤差≤±1 ℃。要求試驗 3 次。
5.2.3 生物指示劑的分布測試
(1)測試方法:取嗜熱脂肪芽孢桿菌 16 支,按圖放置,關(guān)閉箱門,隨空載熱分布測試同時進行生物指示劑的挑戰(zhàn)性試驗;結(jié)束后,將滅菌后的生物指示劑直接放于 56~60 ℃培養(yǎng) 7 d(另取1 只未滅菌的指示劑作為陽性對照)。
(2)合格標準:滅菌后的生物指示劑應保持紫色,陽性對照應由紫色變?yōu)辄S色。
5.2.4 板層溫度分布均勻性及溫控能力確認
(1)測試方法:將溫度探頭放于凍干箱內(nèi),要求溫度探頭頂針不能與板層接觸。將驗證探頭置于各板層表面上 (板層 4 個角、板層中間位置),對 9 個板層進行測試。關(guān)好箱門分別設置板層溫度為-40 ℃、0 ℃和 40 ℃,待溫度穩(wěn)定后保持 30 min 記錄相關(guān)數(shù)據(jù);本次測試每個溫度值分 2 次進行,第一次確認 1~5號板層,第二次確認 5~9 號板層,5 號板層為復試層。計算各板層所有溫度點與平均溫差的最大值 (Max-Avg 即最大值-平均值,Avg-Min 即平均值-最小值),分析其是否在要求溫差范圍內(nèi)。
(2)合格標準:在-40 ℃、0 ℃和 40 ℃保持過程中,板層各點溫度波動<±1.0 ℃(以板層平均溫度為基準),板層溫度控制性能合格;在-40 ℃、0 ℃和 40 ℃保持下,保溫 30 min 各板層上所有測試點溫度最大及最小差值≤2.0 ℃,板層溫度均勻性合格。
(3)試驗次數(shù):重復試驗 3 次。
5.2.5 壓塞效果
(1)測試方法:將注射用水灌入 5 mL 西林瓶內(nèi),裝量為1.5 mL/瓶,半壓塞,共灌裝 28 980 瓶(即 3220×9);然后放置于箱體擱板上。關(guān)閉箱門,按照真空冷凍干燥機的操作規(guī)程進行冷凍真空干燥程序。對干燥后的西林瓶,壓塞全部目測其膠塞壓合情況,要求密合、無壓偏壓破現(xiàn)象,掉塞率<0.1%、破損率<0.02‰。
(2)試驗次數(shù):3 次。
6、結(jié)束語
通過風險分析評估出真空冷凍干燥機的關(guān)鍵參數(shù)及影響因素,通過運行確認和性能確認的一步步實施,最終證明設備性能符合要求,可以滿足生產(chǎn)。
本文作者張燕,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源自設備管理與維修,僅供交流學習。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