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檢測案例
嘉峪檢測網 2024-10-30 17:23
電磁閥內線圈是電磁閥實現自動化控制的關鍵部件,其應用領域廣泛且重要。
本文以某電磁閥內線圈斷路失效為例,通過失效確認、化學溶解、物理拆解等測試方法,分析其失效原因與機理。
測試分析
1.失效確認
由表1可知,NG1和NG2拆解前為開路,OK件阻值約為36Ω。
2.化學溶解
將NG1與OK1用溶劑侵泡,將外層尼龍去除后測阻值,表2為化學溶解前后電阻值。由表可知,NG1溶解前為開路,溶解后顯示高阻值,這可能與化學溶解將斷面絕緣物質清理干凈有關。
圖1為對溶解后的線路進行電阻測量。由表3可知,NG1異常位置位于繞線內,排除電極與銅線接線容易引起的不良。
圖1.線路測量示意圖
如圖2,拆開線圈時發現銅線易折斷,低倍圖下觀察可見銅線漆包線破壞,基材裸露,裸露處可見明顯的腐蝕疏松特征。
圖2.NG1異常位置低倍圖
由圖3可知,銅線發生嚴重腐蝕,橫截面積減小。
圖3.化學溶解NG1微觀與能譜圖
由圖4可知,異常處銅基材疏松,為明顯腐蝕特征。腐蝕降低橫截面積,疏松顆粒間表面接觸,顯著增加電阻。
圖4.NG1金相微觀圖
3.物理拆解
對其他位置斷線斷口進行觀察,斷口表面可見藍/綠色結晶物,將結晶物從銅線上取下后進行能譜分析,發現存在Br元素,結晶產物疑似為Cu\Br元素有關的晶體。
圖5.斷線斷口微觀與能譜圖
4.Br來源
經過對透明殼體與藍色殼體能譜圖分析,殼體內可見填充物,其主要元素為Si/Ca/Al/Mg。
由紅外光譜可知,銅線表面油脂為飽和烴類油,外殼為尼龍66。
對外殼進行XRF測試可知,NG1與OK1均檢測到Br及Sb元素。Br與Sb元素是溴系阻燃劑的特征成分,其中Sb元素是以溴系阻燃劑的協效劑在塑膠阻燃體系中應用。
聚酰胺樹脂(PA)的鹵-銻阻燃體系中,通常鹵化物的加入量為10-15%,銻化物的加入量為4-6%時,才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其中溴含量偏低,推測其并不是以阻燃劑加入在樹脂中,而是以雜質元素的形式存在。
5.分析與總結
由以上分析可知:
銅線發生腐蝕,腐蝕將導致銅線截面積減小,接觸電阻顯著增加,嚴重者發生斷裂開路。
斷裂位置存在Br元素,生成綠色的結晶鹽從顏色看可能為堿式溴化銅物質。
檢測發現在藍色與透明殼體內存在微量常見的阻燃劑Br、Sb,推測可能為回收料混入形成雜質元素,造粒時經過高溫處理,Br以離子分解析出。
銅線發生腐蝕,除Br離子外,還要有空氣、水等離子電解質的載體。銅基材與含Br離子的電解質接觸,其表面漆包線需要發生破裂,這也是腐蝕位置僅局部發生的原因。當銅線處表面形成一層含Br離子電解液膜時,銅發生電化學溶解,形成Cu+,生成高阻抗腐蝕產物。
總結:銅線發生Br腐蝕是電磁閥內線圈斷路的主要原因,漆線局部損傷加快失效。
來源:電子制造資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