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8-18 11:11
海外調研顯示:臨床醫生一致表示,現有微導管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一個最大問題是缺乏主動尖端控制,這常常導致手術時間、成本和手術風險增加。
目前臨床上主要通過導絲引導微導管到達目標區域進行治療。在導絲引導微導管過程中會受到很多種因素的阻礙,例如血管迂曲度、血管分支角度小、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術者水平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往往導致手術進展無法和預期一樣順利,盡管術前可以進行影像檢查來預測復雜的病例。
這些因素導致手術時間增加(尤其是像假性動脈瘤破裂等時間緊迫的手術中,導致較差預后)、輻射暴露增加,單日手術量減少、手術成本增加、手術風險增加等等。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解決導絲可操縱性外,更重要是提高微導管可操縱性性能。因此國內外不少介入領域公司開始開發可操作性微導管,例如Bendit Technologies開發的BENDIT微導管、麥瑞通公司的Swift NINJA等等。這些可操作性微導管具有各種優點和不足,目前臨床上還是沒有一款真正讓醫生滿意可操作性微導管。
因此需要創新者繼續開發真正滿足臨床需求的可操作性微導管,Agile Devices就是創新者其中一員。其開發的可操作性微導管Angler已經獲得FDA批準上市。根據Agile Devices介紹Angler除了擁有傳統微導管優勢外,還增加術中主動偏轉或操縱遠端尖端的能力,這能夠減少或消除器械(導絲、導管)交換,從而減少手術時間、成本、難度和風險。
Angler
Angler是一種遠端可調彎、剛柔并濟的單腔微導管,設計用于進入小而曲折的血管,可以適用于各種類型血管(外周、冠脈、顱內動脈等等)。在Agile Devices公布臨床研究中由于Angler優異可操縱性能,其在部分手術中可以替代導絲,無導線下就能到達預定區域。
Angler設計特點
同軸性設計
Angler采用薄壁設計,其最大外徑為3Fr,內徑始終為0.021英寸,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流量和栓塞輸送能力。
其具備可變剛性設計,近端為硬設計、遠端為軟設計,并在 微導管在遠端 80 厘米涂有親水性聚合物涂層,從而實現以在最小 800 psi 爆破壓力下最佳的可推性和可追蹤性。
其可兼容長達 0.018 英寸的可操縱導絲、最大500 µm的栓塞顆粒或最大 700µm的栓塞微球,額定爆破壓力為1000psi。
符合人體工程學的手柄
手柄經過優化,根據符合醫生使用習慣,可以持續單手使用,同時允許另一只手操縱導絲或其他器械。通過這種直觀的設計,醫生可以很容易控制導管遠端調彎,允許醫生在操縱導管調彎時不必將目光從熒光鏡屏幕上移開。
可調彎遠端設計
完全覆蓋的1.5cm遠端設計為在體內(同一平面上)在兩個方向上實現始終如一的180°調彎。彎曲段遠端和近端顯影標記環使醫生能夠在熒光透視下看到整個遠端的偏轉。
Agile Devices
Agile Devices是一家創新醫療器械公司,其正在將新型同軸偏轉技術商業化,以實現更快、更便宜和更安全的介入手術。其目標是減少手術時間和成本,提高手術室的可用性,最重要的是,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
來源:Med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