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俗稱中風,分為缺血性腦卒中和出血性腦卒中兩種類型,是由多種原因導致腦血管受損,產生局灶性或整體腦組織損害的疾病。腦卒中具有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和死亡率高的特性,是中國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其中,缺血性腦卒中占所有腦卒中的75%~90%,而出血性腦卒中占10%~25%。
無論是缺血性腦卒中還是出血性腦卒都需要得到及時快速治療。對于缺血性腦卒中如何疏通堵塞血管是關鍵。根據研究顯示,一位腦卒中患者如果沒有任何治療干預下,每分鐘就會造成約190萬個腦細胞死亡,這些死亡腦細胞往往是不可逆的。如果無法及時疏通血管,就會給患者造成不可逆損傷--不是死亡就是癱瘓。
在這個大背景下,神經介入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尤其是機械取栓技術,這些技術出現讓在腦動脈主干上的血栓變容易取出。然而對于深入腦遠端區域的血管細小且彎曲,這些取栓技術就無能為力。因此目前取栓技術只能滿足大于10%的缺血性卒中患者。
想要拯救更多腦卒中患者,需要顛覆性技術革命。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在解決深入腦遠端區域血栓提供解決方案。他們在《Science Advances》和《Science Robotics》公布一項治療腦卒中的新技術---磁控納米機器人---tPA-nbots。

tPA-nbots
tPA-nbots是一種可回收的磁性膠體微群,由tPA(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和載體Fe3O4@mSiO2納米機器人組成,可在球囊導管下用超低劑量的tPA實現體內增強溶栓效果。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的研究團隊介紹tPA-nbots早期臨床前研究顯示:tPA-nbots能夠通過磁驅動和熒光成像引導的實時跟蹤,將tPA-nbot微群引導至亞毫米級段 (M3/M4) 的血栓部位。通過機械作用和化學溶解的耦合來是使血栓的高效溶解,與純tPA相比劑量減少約42倍,但溶栓率提高約20倍。治療后,tPA-nbot可以通過磁導航回球囊導管附近(即其尖端),并且絕大多數(即 80%)的 tPA-nbot 可以被收集。不僅能夠快速打通堵塞血管,而且能夠減少溶栓藥物帶來副作用,減少中風帶來腦損傷。
tPA-nbots核心技術在于Fe3O4@mSiO2納米機器人。納米機器人由磁芯、介孔二氧化硅殼和接枝的tPA外層(機器人尺寸約為 300 nm)組成。
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中大、港中大(CUHK),是一所享譽國際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在人文學科、數學、計算機科學、經濟與金融、醫學、法律、傳媒、地理等領域堪稱學術重鎮,也是香港唯一同時擁有諾貝爾獎、菲爾茲獎、圖靈獎、拉斯克獎及香農獎得主任教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