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傷類疾病如肱骨、橈骨和脛骨等四肢部分發生閉合性骨折或開放性骨折等疾病;
脊柱類疾病如頸椎、胸椎和腰椎等部位發生椎體骨折、畸形、椎管狹窄、椎間盤突出以及骨腫瘤等疾病;
關節類疾病如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等發生骨關節炎、骨腫瘤等需要 進行人工關節置換的疾病;
運動醫學類疾病如肩關節、髖關節、膝關節以及小關節等部分發生韌帶撕裂、關節不穩等疾病。
創傷骨科概覽
創傷骨科是骨科里面一個分支,主要治療的是四肢和脊柱的創傷性的骨折、脫位這類疾病。比如脊柱的壓縮骨折、爆裂骨折、頸椎骨折。還有就是四肢的,比如上臂骨折、肩關節骨折、錯位;肘關節骨折、脫位、腕關節的骨折。下肢就是大胯髖關節骨折、骨盆骨折、股骨骨折、髕骨骨折、膝關節周圍的脛骨平臺骨折、小腿骨折,還有各種的脫位。
所以創傷骨科主要是治療一類因為創傷,如車禍、摔傷,或者是一些骨質疏松性的脆性骨折。主要是治療骨折和脫位等創傷性疾病的骨科,比如說是骨盆骨折車禍導致骨盆骨折,然后髖關節脫位、肩關節脫位,都是創傷骨科的治療范圍。
開設創傷骨科的代表性醫院
北京積水潭醫院(全國骨科第1) ,其創傷骨科成立于1957年,是北京積水潭醫院建立最早的骨科臨床科室之一。創傷專業組建立后,逐步建立創傷專業、急診與病房工作的醫療、護理常規,并承擔北京市乃至國內重大搶救任務。2010年10月,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列為國家衛生部臨床重點學科。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 (全國骨科第2),其創傷骨科成立于1953年,是骨科歷史最長的專業組,也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學科專業組。現有高職專家40人、專業技術人員220人,年手術量4000余臺次。科室在嚴重戰創傷損傷修復與功能重建方面特色鮮明,先后獲國家、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科室立足常見創傷救治,針對復雜骨盆骨折精準復位與微創固定、髖部骨折穩定固定與風險控制、感染性骨缺損修復、周圍神經損傷、新型內植物及計算機輔助骨折復位固定系統研發等關鍵難題,取得了系列成果和出色成績,形成了特色鮮明的創傷骨科救治體系。
創傷骨科器械概覽
創傷類常用的器械主要耗材包括骨釘、髓內釘、金屬接骨板、外固定架等。
創傷類植入物器械主要指可將各類骨折損傷進行復位、固定并維持其穩定的骨科植入物,主要器械可分為內固定系統和外固定支架,內固定系統又可分為鎖定鋼板系統、普通鋼板系統、髓內釘系統和足踝類系統等。外固定支架主要包括鋼板、螺釘,髓內固定主要是髓內針(釘)。
例如:強生DePuy Synthes創傷類器械
強生DePuy Synthes的創傷類器械主要來自收購了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Synthes,但由于這類產品技術含量不高,市場門檻低,在中國市場與本土企業的競爭優勢并不明顯。
創傷骨科器械市場
近年來, 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細分市場最大類別為創傷類,主要是由于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市場起步較晚,整體尚未開發成熟。隨著我國居民醫療支付意愿、消費能力的提高和對高端骨科植入產品接受度的提升,脊柱類和關節類產品逐漸縮小與創傷類產品的市場份額差距。截至 2019 年,我國創傷類、脊柱類、關節類骨科植入醫療器械的市場份額為 29.80%、28.23%、27.77%,各細分領域市場份額較為接近,合計市場份額占比超過 85%。
就骨科器械幾個細分市場來看,創傷類產品一致占據著我國骨科植入醫療器械的最大市場份額,目前市場技術成熟,國產化率高,預計未來產品同質化會進一步加劇,產業整合趨勢明顯。
2019 年創傷市場規模達到 92 億元,同比增長 19.48%,自 2015 年至 2019 年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15.76%。根據米內網、標點信息,在 2024 年國內創傷規模 將達到 170 億元。
2019 年至 2024 年年復合增長率達 13.15%,繼續保持較高速的增長。
總結展望
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創傷骨科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無論是骨折最新治療理念、最新的微創技術及新型內固定產品,我們與國外已不存在技術上的壁壘與差距。國內外同行應用同樣先進的技術和內植物治療骨折,取得與之媲美的臨床效果。
智能化、微創化、個體化、精準化將成為未來創傷骨科的重要發展方向。創傷骨科將進入操縱內鏡、微創器械及手術機器人的微創/極微創手術時代。在未來功能更加強大的計算機及其軟件的支持下,可以通過計算機模擬技術深入研究各類骨與關節損傷的創傷機制,通過更加接近人體生理狀態的生物力學動態仿真實驗評估、篩選最適宜的骨折內固定器及最佳置放位置等;可以通過技術含量更高的快速成型機床以及質量更好、精度更高的模型打印直接將內植物材料三維成型;可以通過人機交互方式設計個體化內植物和關節假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