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藥典(Ph. Eur.)在藥典論壇(Pharmeuropa)35.1中公布了關于兔熱原檢查(Rabbit Pyrogen Test,RPT)替代策略相關的59篇草案,包括新增通則5.1.13.【熱原性(Pyrogenicity)】以及修訂其他58個文本,這些文本涵蓋了多種產品,包括人用疫苗、血液制品、抗生素、放射性藥物等,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截止日期為2023年3月31日。
歐洲藥典關于熱原、細菌內毒素檢查的策略
歐洲藥典通則2.6.8.【熱原(Pyrogens)】于1986年首次發表,兔熱原檢查(RPT)廣泛用于檢測致熱物質,通過將一定劑量的供試品靜脈注入家兔體內,在規定的時間內觀察家兔體溫升高的情況,以判定供試品中所含熱原的限度是否符合規定。大多數熱原是細菌內毒素,可以采用歐洲藥典通則2.6.14.【細菌內毒素】和2.6.32.【使用重組C因子檢測細菌內毒素】中描述的細菌內毒素檢查(Bacterial Endotoxin Test,BET)來檢測。但細菌內毒素檢查(BET)不能檢測非內毒素熱原。2009年通則2.6.30.【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onocyte-activation Test,MAT)】引入歐洲藥典,提供了一種體外替代兔熱原檢查(RPT)并能夠同時檢測內毒素和非內毒素熱原的方法。
2021年6月歐洲藥典委員會提出了一項戰略計劃,該戰略致力于替代、減少和優化(3R)動物實驗,并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完全替代并最終取消兔熱原檢查(RPT)。2022年9月發表的移除或替換兔熱原檢查的策略文件中,公布了一系列新的熱原性(Pyrogenicity)檢測策略:
引入新的通則5.1.13.【熱原性(Pyrogenicity)】,以指導企業選擇和實施適當的檢查方法:細菌內毒素檢查(BET)或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AT)。新增的通則將涵蓋風險評估,以支持使用細菌內毒素檢查(BET)作為唯一的熱原檢查方法,同時考慮可能導致BET未檢測到熱原的因素。
修訂涉及兔熱原檢查(RPT)的歐洲藥典文本,包括:總論藥用物質(2034);藥用物質各論;劑型各論注射用制劑(0520)、膀胱內制劑(2811)、用于沖洗的制劑(1116)和用于器官保存的溶液(1264);各論人用疫苗(0153);各論人用動物免疫血清(0084);以及與血液制品、大容量注射劑、容器、放射性藥物相關的各論和通則等。修訂的文本引入了新通則“熱原性(Pyrogenicity)”,取代了“細菌內毒素(Bacterial endotoxins)”和“熱原(Pyrogens)”的要求,并提供了如何選擇和實施細菌內毒素檢查(BET)或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AT)的具體指導。
修訂通則2.6.30.【單核細胞活化試驗】和5.1.10. 【細菌內毒素檢查使用指南】,并將信息提取和納入到新的通則5.1.13.中。主要的變化包括靈敏度的描述、內毒素標準曲線的可靠性標準以及含量可接受標準等。
新通則5.1.13. 草案的主要內容
新通則5.1.13. 草案目前已經發表在藥典論壇35.1中,該草案旨在從歐洲藥典中完全取消兔熱原檢查,并取消通則2.6.8.【熱原(Pyrogens)】,鼓勵采用合適的體外替代方法進行檢測。主要的內容包括:
來自革蘭氏陰性菌的內毒素是受污染藥品引起熱原反應的最常見原因,通常使用細菌內毒素檢查(BET)來檢測內毒素。但非內毒素熱原(如來自革蘭氏陽性菌、真菌、病毒和顆粒)的檢測需要進行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AT)。單核細胞活化試驗能夠檢測內毒素和非內毒素熱原。
在生產工藝的開發過程中應進行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AT),以排除非內毒素熱原的存在,生產工藝中進行的任何可能改變產品熱原性的變更,建議重復單核細胞活化試驗。如果不能排除非內毒素熱原的存在,則必須對所有注射劑產品進行單核細胞活化試驗。
通則2.6.14.【細菌內毒素】、2.6.32.【使用重組C因子檢測細菌內毒素】和2.6.30.【單核細胞活化試驗】中所描述的方法已經過驗證,不需要重新驗證,除非用于特定分析環境中的特定物質或產品。
如果選擇細菌內毒素檢查(BET)作為唯一的熱原評估方法,則需要進行風險評估。如果重要的工藝參數發生變更,則應重新進行風險評估,因為不能排除非內毒素熱原的潛在污染。進行風險評估時應考慮的因素包括:生產工藝(化學合成、發酵、生物技術方法)、生物負荷(微生物污染水平,Bioburden)、下游工藝的去除能力和安全性(如目標人群和給藥途徑)等。
為支持風險評估,建議使用相同的3個批次進行單核細胞活化試驗(MAT)和細菌內毒素檢查(BET)的驗證試驗。
歐洲藥典新通則5.1.13. 草案與2020版中國藥典的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