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形鋁殼鋰離子電池的腐蝕機理和軟包電池腐蝕條件一樣,但是,對于鋁塑膜來說,由于其具有CPP絕緣層,所以,有必要探討下導致鋁塑膜腐蝕的條件。鋁塑膜腐蝕現象如圖1 所示,鋁塑膜結構如圖 2 所示。
由于采用的是鋁塑膜,理論上無論正極還是負極與鋁塑膜之間的鋁層是絕緣的,殼電壓應為0V;但實際過程中鋁塑膜會發生局部受損,導致鋁塑膜中的鋁和正極及負極之間局部導通(電子通道,離子通道),形成微電池,形成電勢差。
離子通道:電芯封裝過程中,封邊位的PP層受到熱壓后比較容易發生破損,另外折邊工藝也容易造成PP層破損。
電子通道:鋁塑膜鋁層與鎳極耳或陽極接觸。


1 軟包電池腐蝕的條件
為探究PP破損點,對不同殼電壓的電池采用鍍銅方法分析。取軟包電池,剪開保留鋁塑袋,在鋁塑袋中導入10%硫酸銅溶液,外接3.7V直流電源,負極探針刺破鋁塑袋,讓負極與鋁直接接觸導通,正極探針浸沒在溶液中,測試20min后倒入溶液觀察鋁塑袋內部析銅情況。若PP層存在破損,硫酸銅溶液會直接與鋁層接觸,并在鋁層表面還原成金屬銅。
選取挑選正殼電壓<0.8V,0.8-1.0V,1.0-2.0V,>3.0V電池進行電鍍分析,切剖分析析銅位置,研究其產生的原因。
正殼電壓 |
析銅情況 |
封裝PP狀態 |
腐蝕風險 |
備注 |
<0.8V |
無析銅 |
破損情況很小 |
無負短風險 |
|
0.8-1.0V |
點狀析銅 |
輕微破損 |
負短風險較小 |
|
1.0-2.0V |
密集且連續的析銅 |
破損 |
風險較大 |
|
>3.0V |
無 |
/ |
風險最高 |
極耳處未封裝好導致殼電壓比較高,子通道發生聯通 |
殼電壓小于0.8V電池發生殼腐蝕的風險最低,殼電壓在0.8-2.0V之間隨著殼電壓的增大,腐蝕的風險隨之增大,殼電壓大于3.0V時為電子通道發生連接,腐蝕風險最高。
對析銅位置進行分析,發現析銅的位置緊緊貼著鋁層(距離約4μm),但是宏觀無法看到明顯破損點,說明破損點可能是微孔,電解液進入其中,并接觸到鋁層。對彎折前后的鋁塑膜進行觀察,可以看到彎折處的PP層存在泛白,而未析銅的PP層未發現彎折處泛白的現象,說明封裝后的PP層機械性能發生變化,形成了微孔,導致電解液和鋁殼接觸,形成了殼壓。
PP層破損會導致電解液和鋁層接觸,當正殼電壓達到一定程度時,并且極耳處的電子通道同時存在時,也就形成了腐蝕的三個條件。

2 預防措施
設計方面:通過改善PP層的性能,改善其拉伸性能或者增加其厚度,可以改善殼電壓;
工藝方面:優化工藝參數,減少PP層的拉伸,可以改善殼電壓。

參考文獻:
[1]趙彥孛,殷睿,李金恒,賈學恒. 軟包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殼電壓研究[J]. 電源技術,2020,44(03):330-332+351.
[2]任寧,孫延先,吳耀輝,任晴晴,朱彥榮,伊廷鋒. 軟包裝鋰離子電池鋁塑膜的腐蝕行為[J]. 有色金屬工程,2015,5(05):29-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