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行業研究
嘉峪檢測網 2022-11-15 14:27
近期,專注于醫學影像、醫療IT、數字醫療設備的全球知名行業研究機構Signify Research發布了《2022年全球靜態攝影和動態透視報告》(General Radiography & Fluoroscopy X-ray Equipment - World - 2022),數據顯示在經歷了2020年疫情后,2021年市場開始復蘇。
本文基于公開披露的數據和圖表,翻譯并討論普通放射設備和圖像引導治療設備的未來5年(2022-2026)行業需求趨勢。
1通用放射設備
從臨床應用角度,目前通用放射主要包括攝影和透視兩種:
1)攝影是靜態成像,主要用于骨科、呼吸科、消化科等疾病的初步診斷,適用于胸部、腹部、頭顱、四肢等全身各部位的檢查需求。如普通DR、移動DR等。
2)透視是動態成像,能實時觀察兩肺、心臟、大血管、膈等臟器與組織結構形態功能,也可觀察有無胃腸道穿孔、梗阻,體內某些不透光異物、骨折、關節脫位等。如傳統的數字胃腸機,以及新興的數字多功能機,不但滿足傳統胃腸造影需求,還具備從普通攝影(如全場窄縫拼接)到特殊造影(如ERCP、DSA)的全面普放功能。
普放包括攝影和透視(原創)
2靜態攝影設備
因疫情,2020年很多發達國家和地區大量配置移動DR,從而壓縮了固定DR預算。2021年,固定DR市場經歷了強勁增長,增幅達15%,全年營收12億美元。需要說明的是,為解決臨床高通量檢查需求,帶有自動定位及人工智能的DR越來越收到追捧。
與固定DR相反,由于全球2020年的爆炸式增長,2021年移動DR市場萎縮了18%,全年營收6.84億美元。盡管移動DR跌幅情況比預估好,但預計2024年才會恢復增長,因為舊設備更新推動了需求。
由于全球貿易戰等原因造成的供應鏈問題,導致鋼鐵和半導體都供不應求,短期DR的平均成本將上漲約8%,盡管后續設備單價穩定并回落,但這一定程度延長了交貨時間,本土化生產的優勢更加凸顯。
具體拆分到全球各地區:在北美地區,帶智能工作流的高端DR越來越受歡迎;在西歐地區,帶智能工作流的高端DR持續占據主導地位,68%的固定DR是高端DR。盡管落地DR的銷量更高,但懸吊DR的總銷售金額更高;在亞太地區,該地區仍對價格比較敏感,57%的固定DR是低端DR。比如,在印度等國家,傳統X光機和CR仍然相當有生命力。在中國,大家更傾向于CT等影像,而不是高端DR;在拉美、非洲和中東部分地區仍對價格高度敏感,X光機、CR、改造DR仍很受歡迎。
2021-2026全球DR/移動DR需求趨勢(Signify)
3動態透視設備
與DR類似,透視系統也從2020年的4.31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5.09億美元,同比增幅18%。預計2022年將恢復2019年水平,不過由于CT、MR、內鏡等其他成像方式持續壓縮透視需求,預計2026年透視系統將達到6.14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CAGR)僅4%。
目前,上消化道鋇餐檢查仍然是最常見的透視需求,這也就是被稱為數字胃腸機的原因。然而,由于CT和內鏡檢查的優勢,透視檢查越來越少,不過鋇餐檢查仍然意義重大。由于透視檢查越來越少,傳統專用數字胃腸機已逐漸轉變為數字多功能透視系統,并在中國、北美和西歐越來越譜及。
具體拆分到全球各地區:在北美地區,在透視領域,由于歷史、法律和倫理原因,美國是全球唯一采用非隔室操作透視系統的國家,盡管正在過渡,但未來5年仍占據主導地位;在西歐地區,大多數西歐國家對透視需求極其有限,除了法國,占據了西歐30%的透視市場;在亞太地區,其他國家對透視需求有限,日本比較特殊,占據了亞太45%的透視市場;在拉美、東歐、中東和非洲等地區,透視仍然非常仍非常小眾,除了巴西、北非以及少部分中東地區。
2019-2026全球DRF需求趨勢(Signify)
4需求趨勢
從如今全球競爭角度,
在靜態攝影領域,西門子、GE、飛利浦、島津、銳珂位居前五;在動態透視領域,西門子、島津、佳能、飛利浦、日立位居前五。
2021全球攝影/透視市場競爭(按金額,Signify)
從未來全球需求角度,
1)固定DR市場會繼續復蘇,在全球范圍內,2021-2026年懸吊DR復合增長率(5%)高度落地DR(4%),越發達的地區,對懸吊高端DR越需要。由于對價格敏感,非洲、中東、拉丁美洲和亞洲部門地區會繼續推動低端攝影設備的需求。由于競爭原因,DR成本已大幅降低,但在價格充分下降之前,X光機、CR、改造DR仍會發揮重要作用。
2)此外,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對透視需求來自多功能機而非專用機,其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提高該設備使用率。然而,由于面對CT和內鏡的競爭,透視系統將持續低限度增長。
5討論
根據Signify Research報告,我們發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情況:
1)沒想到大部分非洲、拉美、部分亞洲和中東地區仍在大量繼續使用X光機、CR、改造DR這種在我國幾乎消失的設備。因此,也理解了為什么我國近年來出口大量低成本DR,國外確實有廣闊的空間。
2)沒想到美國仍在使用極其傳統的非隔室操作透視系統,其特殊性意味著大部分品牌的透視設備在美國幾乎沒有市場。
根據Signify Research報告,我們也發現了其預測與筆者分析基本一致,即全球DR需求不僅不會萎縮,還會保持平穩增長(請參考:"2025年,DR行業會萎縮一半?"和"中國DR行業透視:頂天立地不如鋪天蓋地"),這再次說明觀察某一事物的發展,絕不能僅看數據,要從整體和細節共同把握,即宏觀上DR是醫院必備,微觀上DR是臨床剛需。
不過,也發現了值得商榷的地方:報告指出中國更傾向CT診斷而非DR,由于疫情這一定程度上是對的,但忽略了在全球約7萬臺DR中,僅我國就占比17%,應該是全球第一大市場;此外,我國各級醫院的DR檢查量都比CT高得多,DR在我國長期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這一點毋庸置疑。
此外,考慮到除美國、日本、中國、法國、巴西、北非、沙特阿拉伯等地區外,大部分地區的對透視需求極其有限,再加上CT和內鏡等影像的巨大價值,預計透視機會持續“冷門”。
然而,由于其明確的臨床,加上多功能機的興起,從全球角度透視設備仍會活得不錯。不過,從這個角度,鑒于透視領域已有西門子、島津、佳能等傳統巨頭,加上我國也有萬東、安健等廠商有“動態多功能機”產品線,既不建議現有玩家擴大產品線,更不建議再有入局者。。。
來源:醫工研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