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10-12 04:52
1 k的定義
保留因子(k):固定相中的溶質分子總量(s)除以流動相(m)中的溶質分子總量得到。當化合物在固定相中溶質分子越多,K值越大,保留時間越長。
2 k的計算
(1)等度洗脫中,運用公式k=(tR-t0)/t0進行計算,其中t0約等于5x10-4Ldc2/F。式中L是色譜柱的長度,以mm為單位;dc是色譜柱的內徑,也以mm為單位;F是流動相流速,以ml/min為單位;t0以分鐘為單位;其中5x10-4Ldc2為色譜柱的死體積Vm。
舉例來說,對于4.6mm內徑的色譜柱,其死體積Vm近似為0.01L,因此對于一根150x4.6mm的色譜柱,如果使用流速為 0.5ml/min,那么t0=Vm/F=1.5/0.5=3分鐘;然后根據待測樣品的保留時間tR就可以計算出該色譜峰的k值了。
(2)在梯度洗脫中,條件比較復雜,k值計算公式為0.87tGf/vmΔΦs。其中tG為梯度時間,F為流速,Vm為色譜柱的死體積,ΔΦ為梯度范圍,一般分子量為100-500Da的化合物S大約為4,根據此公式我們同樣可以計算出梯度洗脫中化合物的k值。
3 k的使用原則
在進行HPLC方法開發時一般要求k為1到10,最大容許范圍為2-20。在這個范圍內我們可以得到又窄又高的色譜峰,同時化合物的分離能夠達到最佳。如果k小于1時,化合物的分離就會很差;當化合物的k大于20時候,繼續提高k值,化合物的分離度變化十分微小,但是保留時間卻增加明顯。
來源:實驗室儀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