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2-07-21 12:54
自然界中充斥著靜電。對于集成電路行業,每一顆芯片從最開始的生產制造過程、封裝過程、測試過程、運輸過程到最終的元器件的焊接、組裝、使用過程,幾乎時刻都伴隨著靜電,在任何一個環節靜電都有可能對芯片造成損傷。
一、半導體的ESD失效特征
ESD對半導體元器件的損傷有以下特征。
(1) 隱蔽性
人體對靜電不易覺察,除非發生靜電放電,但是發生靜電放電時人體也不一定會有電擊的感覺,這是因為人體感知的靜電放電電壓為2~3KV, 而敏感的元器件僅須不到20V的靜電放電便能被損壞。對半導體器件而言,人體往往是最大的ESD來源。
(2) 潛在性
有些元器件受到靜電損傷后的功能及性能沒有明顯下降,但造成了潛在的“內傷”。如果元器件完全損壞,必然能在生產及品控中被察覺而排除,影響較小。但如果元器件輕微受傷,在正常測試下不易發現,即使通過老煉也難以暴露問題,基本能蒙混過關,“合格”出廠,直到使用一段時間后(遠低于正常壽命,通常在1周~6個月左右),才發現完全損壞。
(3) 隨機性
一個元器件自生產開始,一直到它損壞以前,所有的過程都可能受到來自人體、設備、外界環境等靜電的威脅,而靜電的產生具有隨機性,元器件受靜電損傷也具有隨機性。
(4) 復雜性
在對因靜電放電損傷的元器件進行失效分析時,因電子產品的精、細、微小的結構特點而費時、費事、費錢,要求較高的技術,且往往需要使用掃描電鏡等高精密貴重儀器。即使如此,有些靜電損傷現象也難以與其他原因造成的損傷加以區別,使人誤把靜電損傷失效當作其他失效。這在對靜電放電損害未充分認識之前,常常歸因于早期失效或情況不明失效,從而掩蓋了失效的真正原因。不但檢查不易,而且要耗費多少的人力、財力、時間才能清查出所有環節中的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更是難以預計。如果在使用時才察覺故障,其損失將可能是巨大的。
二、半導體工藝對ESD防護能力的影響
隨著集成電路工藝不斷發展,半導體芯片的速度越來越快,性能也越來越高。在摩爾定律的驅動下,每18個月集成電路的集成度就要翻一番,晶體管的特征尺寸也越來越小,隨著晶體管的尺寸進一步縮小,晶體管的尺寸幾乎達到了物理極限,單憑減小晶體管的尺寸已經遠遠不能夠使集成電路的發展滿足摩爾定律,因此各種先進的工藝制程逐漸被人們所發明。然而,更先進的工藝制程,對集成電路ESD防護能力的影響基本上都是負面的。首先,晶體管的特征尺寸縮小的同時其柵氧化層的厚度也越來越小,從而降低了擊穿電壓,到了65nm~90nm工藝節點,其柵氧化層厚度更是小于2nm,這將對芯片 ESD保護電路又提出了更加苛刻的要求。表1. 是先進的工藝制程對集成電路芯片的ESD防護能力所帶來的影響,結深變淺、輕摻雜漏(LDD)、 外延層(EPI) 、硅化物注入、淺槽隔離(STI)等等這些先進的工藝制程都會降低其ESD防護能力。如LDD結構,其導電溝道兩端是非常淺的輕摻雜區域,像兩個針尖一樣,這種結構下很容易發生尖端放電,從而使得相對于同樣尺寸的普通MOS,采用LDD結構的MOS更容易被靜電擊穿,大大降低其ESD防護能力,即使用很大的尺寸,也很難得到高的ESD防護等級,這種結構的防護等級一般低于1000V。再如金屬硅化物(Silicide) 工藝,它的作用是降低MOS晶體管的源漏極串聯電阻,使晶體管的工作速度大幅提高,但是當ESD事件發生,并且Silicide 工藝的器件接在芯片電路的輸出級時,ESD電流就很容易從芯片PAD傳到器件內部,使器件損壞。
表1. 先進工藝制程對ESD防護能力帶來的影響
然而這些先進工藝對ESD防護能力的削弱的同時,對于芯片ESD的防護要求不但沒有降低,反而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人們創造出更優的ESD防護電路及方法,當然這也會增加芯片的設計成本。下圖1. 顯示了Sarnoff Europe公司給出的ESD防護設計成本與ESD設計窗口隨著工藝節點減小的變化趨勢。
隨著集成電路工藝節點逐漸變小,ESD防護的設計窗口也越來越小,即ESD防護越來越困難,并且隨著器件尺寸的越來越小,ESD防護的設計成本也迅速增高。從圖1.還可以看出,0.18um工藝節點下,通用的ESD解決方案就能達到防護要求,基本不需要專門定制的ESD防護解決方案;而隨著工藝節點的縮小,通用的ESD防護方案已經滿足不了防護的要求,專用的定制ESD防護方案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從而迅速拉高了ESD防護設計所需的成本。
隨著工藝節點的縮小,ESD設計窗口也越來越小,那么限制ESD設計窗口的因素都有哪些呢? ESD防護電路設計的基本原則:
①保護器件在電路正常工作的時候必須處于關閉狀態(即沒有ESD事件發生時),這與ESD器件的觸發電壓有關,否則誤觸發會導致核心電路出現故障;
②當半導體芯片遭遇ESD事件時,該保護器件必須迅速打開(納秒級別),特別是對于快的ESD事件尤為重要,如器件充電模型(CDM),否則如果保護電路不能及時開啟,會導致核心電路損毀;
③芯片pin管腳上的電壓(即落在ESD保護器件上的電壓與金屬互連線上的電壓之和),必須不能超過核心電路所能承受的最高電壓,否則會導致核心電路損毀;
④在設計的ESD保護等級下,保護電路必須不被損毀,這是ESD器件魯棒性(robust)相關問題;
⑤在ESD事件發生過后保護器件必須回到關閉狀態,否則,器件會進入到被禁止的閂鎖狀態,導致核心電路發生故障。
根據上述ESD防護電路的基本設計原則,就可以確定ESD防護電路的設計窗口。首先,對于一個ESD保護電路,其開啟電壓要低于設計窗口的上限,而窗口的上限是由內部器件柵氧化層的擊穿電壓決定的,即防護電路的開啟電壓必須小于柵氧化層擊穿電壓:其次,對于一個ESD保護電路,其保持電壓要高于設計窗口的下限,ESD設計窗口的下限是由電路的正常工作電壓決定的,即保持電壓要高于電路的正常工作電壓,否則,當芯片正常工作的時候,由于未知的原因一旦導致了ESD電路的誤開啟,防護電路會一直工作下去,直至芯片燒毀;最后,ESD 防護電路工作時,流過其的電流要小于器件的熱失效電流,防止二次擊穿的發生。下圖2.展示了安全的ESD保護窗口的范圍。
下圖3.顯示了主流的工藝節點對應的ESD設計窗口,從圖中可以明顯看出,隨著IC設計中的工藝節點的縮小,ESD設計窗口越來越窄,并且抗擊ESD電壓的能力就越弱。
來源:易瑞來可靠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