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11-18 20:53
本文主要介紹了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發的創新醫療器械“復合疝修補補片”的臨床前研發實驗。
一、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產品結構及組成
該產品以 L-丙交酯、己內酯的共聚物與豬源纖維蛋白原的共混物為原料,采用靜電紡技術制成的復合補片,具有三維網狀支架結構,非化學交聯固定。產品經電子束輻射滅菌,一次性使用,產品貨架壽命1年。
二、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產品適用范圍
該產品適用于開放性腹腔外修補腹股溝疝。
三、復合疝修補補片的工作原理
該產品在植入人體后對腹股溝疝缺損起到修補作用,產品具有微孔支架結構,材料在降解過程中人體組織在支架內部生長并修補缺損。產品還具有比表面積大和親水性的特點,有助于患者自體創傷愈合相關因子和細胞的粘附。
四、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產品技術要求研究項目
1 外觀
2 厚度
3 補片長度、寬度、小孔密度和孔徑的測定
4 孔隙率
5 拉伸強度
6 斷裂伸長率
7 縫合強度
8 頂破強力
9 撕裂強度
10 單位面積重量
11 吸水性
12 重金屬總量
13 pH值
14 蛋白質含量
15 紅外吸收光譜
16 六氟異丙醇殘留量
17 聚乙二醇6000(PEG)殘留量
18 聚乳酸聚己內酯特性粘度測定
19 聚乳酸聚己內酯分子量分布測定
20 聚乳酸聚己內酯共聚物結構比例測定
21 聚乳酸聚己內酯共聚物殘留單體測定
22 殘留溶劑測定
23 水分測定
24 錫殘留量測定
24 殘留雜蛋白含量
25 細菌內毒素
26 無菌
五、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產品性能評價研究
除技術要求研究項目外,產品性能評價還包括產品的物理形貌研究等。通過對不同靜電紡參數(如不同溶劑、不同共聚物濃度、電壓、靜電紡距離、靜電紡液流速、裝置轉動速率、橫移速度以及共聚物與纖維蛋白原的比例等)的分析,采用掃描電鏡、傅里葉全反射紅外光譜分析、靜態水接 觸角測定、孔隙率測定以及生物力學測定等手段研究了對物理形貌等性能的影響,從而確認了生產工藝及其關鍵控制點。
該產品由可降解材料制備,上海松力生物提供了豬源纖維蛋白原、L-丙交酯和己內酯共聚物、相關降解產物在體內代謝情況的文獻或研究資料。體內降解研究資料顯示犬腹壁植入第4周時肉眼難以分辨補片結構,被組織完全覆蓋。植入1個 月時 L-丙交酯和己內酯共聚物基本上完全降解。
六、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該產品為持久植入器械,與組織接觸。上海松力生物依據GB/T 16886系列標準進行了生物相容性評價,選擇開展的生物學試驗包括細胞毒性、皮內反應、致敏反應、遺傳毒性(Ames試驗、小鼠淋巴瘤試驗、染色體畸變試驗)、植入實驗、亞 慢性全身毒性、急性全身毒性、生物降解、熱原、溶血項目,生物相容性風險可接受。
七、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生物安全性研究
該產品中含有豬源纖維蛋白原,上海松力生物依據《動物源性 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報資料指導原則》提供生物安全性研究資料。上海松力生物按照 YY/T 0771 動物源醫療器械系列標準對動物 源原料來源、收集與處置的控制進行風險管理,對病毒去除/滅活進行了研究。控制及研究環節主要包括:
1)固定動物養殖場;
2)屠宰前后檢疫;
3)無菌采血;
4)PCR 技術對原料血漿中病原微生物的檢測;
5)生產過程中采用SD 法、干熱法病毒去除/滅活的驗證。生物安全性研究資料顯示產品 在病毒、其他病原體感染方面的風險可接受。
上海松力生物提供了免疫原性風險評價資料,參照 GB/T 16886-20《醫療器械免疫毒理學試驗原則和方法》開展了相 應的免疫毒理研究,包括大鼠抗原提呈功能試驗、體液應答 試驗、細胞應答試驗、生物相容性試驗中可提示局部及全身 免疫應答反應的項目。選擇雜蛋白作為免疫原性質量控制的 項目并列入產品技術要求。綜合上述內容及臨床試驗中免疫 原性等安全性指標的結果,認為補片中豬源纖維蛋白原的臨 床最大用量低于人體安全使用最大劑量,產品免疫原風險可 以接受。
八、復合疝修補補片的滅菌研究
該產品無菌狀態提供,采用電子束輻照滅菌,劑量25kGy。上海松力生物提供了滅菌確認報告,證明無菌保證水平達到10-6。
九、復合疝修補補片的產品有效期和包裝
該產品在 2~8℃存儲條件下,采用密閉避光包裝。產品有效期為1年。上海松力生物提供了有效期的驗證報告。驗證試驗為實時老化試驗(包括產品穩定性和包裝完整性)。
十、復合疝修補補片的動物實驗研究
1.犬腹壁缺損修補研究
實驗目的為評價補片在比格犬腹壁缺損模型中對腹壁 組織的修補效果,同時評價材料降解周期、組織再生情況等。動物實驗結果表明,犬腹壁組織得到修補,該產品達到預期設計要求。
2.犬跟腱組織缺損修補研究
上海松力生物考慮跟腱的組織學結構類似腹壁筋膜,設計了犬跟腱缺損修復試驗。試驗目的為評價補片在比格犬跟腱缺損模型中對跟腱組織的修補效果。動物實驗結果表明,犬跟腱組織得到修補。
來源:嘉峪檢測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