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1-03-30 08:44
FMEA這個工具我是從1997年開始使用的,這些年下來感覺有些雞肋了。
這個工具被神圣化了。FMEA最初是美軍應用在復雜系統高可靠性要求的項目中,最早可追溯到50年代戰斗機操作系統設計,60年代應用于阿波羅計劃,70年代成為軍標。80年代初期用于微電子行業,80年代后期汽車行業推廣,其實70年代FMEA就在美國汽車和醫療裝備行業開始引入,但成為行業工具是80年代的事情。90年代進入ISO體系。
FMEA是個結構化的經驗積累型的技術工具,很不錯的工具相對于另一個工具FTA,操作性更強但邏輯性差。對制造業來講FMEA優于FTA。
FMEA這工具的目的是為了復雜系統的風險預防和知識積累而建立的工具。到現在越來越雞肋的原因不在這工具本身,而在于這工具應用的環境變了。
首先是替代工具的出現,各種仿真類工具的出現,軟件模擬,數字孿生等技術的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更經濟快捷超出經驗能力的預測風險,這讓FMEA這工具的價值和地位下降。畢竟這技術的根子是建立在70年前的技術水平上。
其次是FMEA是一種經驗積累型的結構化工具,默認前提是產品生命周期足夠長,這在當代只有少數幾個行業還能滿足這樣的條件。
最后,FMEA這工具對人員能力是有要求的,合適的人員是要有足夠的經驗的。但這就會有個悖論,有經驗的合格人員往往不會犯低級錯誤,他們默認的不應該有的錯誤卻是FMEA的主體。
從風險角度來看技術風險只是眾多風險的一種,FMEA雖然可以用于其他領域,如市場,財務,營銷,但應用不是很成熟。我自己也嘗試過應用,效果一般。主要應用還是在技術領域。
技術領域的風險有三個層級:系統風險,設計風險和制造風險,對應三種FMEA,就是sFMEA,dFMEA,pFMEA。sFMEA我接觸的不多,和職業經歷中涉及的產品類型有關,但我在做設計的時候用的工具是FTA不是FMEA。我個人的感覺FMEA更接近于FTA的表格化輸出,更好的表達FTA分析的結論和對策。
dFMEA要看產品的技術成熟度和復雜性,這兩個坐標構成一個二維矩陣,對于簡單成熟的產品來講,一個經過驗證的設計規范實際上完全可以替代dFMEA,簡單高效而且預防效果更好。成熟度低復雜度高的產品,FMEA的作用不大,解決方案往往是分步要么用迭代法提高技術成熟度,一般新技術比例不超過25%多次迭代,這個思路發展成后來的敏捷設計和小步快跑+迭代思維,要么用標準化設計零組件庫降低復雜度,這個思路發展成后來的ipd。打造爆品時集中全部資源同時走這兩條路,但這對各方面能力要求更高。
dFMEA適用的是高成熟度低復雜度或者高復雜度高成熟度的產品,FMEA有應用空間,但替代的仿真模擬技術似乎更好。
pFMEA目前看來還是比較實用的預防和持續改善以及知識管理工具,但在國內的實際應用中因為管理水平的問題也在雞肋化。舉個簡單的例子:嚴重度,對pFMEA來講嚴重度來自于dFMEA和sFMEA,但工廠基本拿不到這兩個文件,所以對產品制造和零組件來講,完全不知道設計冗余和系統設計中的保險環節,pFMEA中的嚴重度很多都只考慮故障本身,造成很多在系統設計和產品設計中已經考慮過的問題被重復且單獨考慮,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和不能解決的難題。
對于大型復雜系統而言,FMEA作為一個結構化的經驗累積系統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是一個查核表和腦力激蕩器。但對于簡單系統,則是個低效高成本的負累。一個簡單成熟系統生產規范可以涵蓋pFMEA的內容,而且效率更高。pFMEA我經常會看,主要是在新領域,陌生技術方面FMEA很有幫助。企業里的FMEA很雞肋,很多時候FMEA都是硬塞進來的內容。FMEA本身的前提假設是正常情況下可預見的風險,但很多不正常情況也加進來了。這是一個比較頭疼的地方,可預見的問題到底要限制在哪個層級,一個可預見的風險和3個可預見的風險同時發生才能導致的不良后果要不要進入FMEA?理論上是不要的,實際因為管理問題發生了,怎么辦?
在實踐中我一般只要求把獨立發生的風險列入FMEA,需要多個因素共同作用才能發生的風險拆分重要性選擇一個加大冗余或加強管控。經常,我會要求設計變更減少生產壓力和成本,但因為設計和制造分離,這種操作很麻煩。
于是FMEA經常成為有效的新員工培訓資料以及長久未更新的成為工程師負擔的技術資料。而看一個FMEA是否有效的第一個線索就是最近一次更新日期。一個兩年沒更新的FMEA有多大的現實意義?要求每年必須重新評估所有FMEA會造成多大的工時成本?
FMEA,越來越雞肋了,設想一下一個運營十年的公司,會有多少FMEA?怎么辦?
FMEA還有個問題就是僵化評分標準,大概在07年我就不用FMEA手冊上的評分標準了,開始自定義標準。為什自定義標準是因為同一個產品因為市場定位和目標客戶群的不同對技術評價的側重點會有很大的不同,這時候就面臨一個問題,評分的依據到底是技術還是市場?所以我們不得不放棄FMEA手冊的推薦標準,根據我們的實際情況定義適合我們的標準。
FMEA只是個工具,如何應用,需要企業二次開發,僵化的應用會讓這工具越來越僵化!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