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1-01-14 09:10
目前,呼吸機按照使用對象可分為成人型、嬰幼兒型和通用型。按照功能和用途又分為急救型呼吸機、麻醉呼吸機、無創呼吸機、高頻噴射(震蕩)呼吸機和治療型呼吸機。已經頒布的JJF1234-2010《呼吸機校準規范》僅適用于治療型呼吸機。呼吸機為搶救呼吸衰竭或治療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提供了重要手段,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確保呼吸機輸出參數數值準確是個重要問題。
一、呼吸機臨床使用風險
當患者的呼吸生理指標或臨床指標低于一定標準時即需要使用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保證患者維持適當的肺泡通氣量,降低呼吸做功。呼吸機的主要參數有潮氣量、通氣頻率、吸呼時間比、吸氣氧濃度、呼氣末正壓、吸氣流速等。呼吸機輸出適當的參數值才能保證對患者實施有效且安全的救治。
1.若呼吸機實際輸出的潮氣量略大于設定值,則存在對嚴重氣道阻塞或肺順應性降低的患者引起肺損傷的風險,若實際輸出的潮氣量遠低于設定值,則不能保證患者維持適當的通氣量。
2.適當的通氣頻率可以使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壓(PaCO2)維持在理想水平,低通氣頻率能延長吸氣時間,降低氣道阻力,適于高氣道阻力的患者;高通氣頻率適于肺順應性降低的患者。
3.對于那些存在基礎肺部疾病的患者,由具體病情決定了吸氣與呼氣時間比不同于自主呼吸的人。較小的吸呼時間比可減少呼氣阻力,適宜延長呼氣時間,使阻塞性通氣功能障礙的患者呼氣更加充分;較大的吸呼時間比延長了吸氣時間,有助于肺組織充分擴張和氣體分布,對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患者有利。不同的通氣功能障礙患者要求呼吸機提供相應的適宜吸呼比。
4.有時為了迅速糾正患者的低氧血癥狀,改善組織供氧,需要給予患者高濃度的氧,或者在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時提供純氧。而通常情況下,給予患者的吸氣氧濃度在50%以下,如果呼吸機輸出誤差較大,使病人吸入的氧濃度大大超過預定值,容易發生氧中毒。
5.吸氣流速與潮氣量成正比,與吸氣時間成反比,通過調節潮氣量、通氣頻率以及吸呼時間比可獲得理想的吸氣流速。吸氣流速過快將增加氣道峰壓和潮氣量,有利于氣體交換,但可能導致患者肺內氣體分布不均勻和無效腔氣量增加,容易發生氣壓傷;吸氣流速過慢可維持較低的氣道峰壓,雖可減少氣壓傷,但又會引起人體呼吸做功明顯增加。
6.醫學上提出的“最佳呼氣末正壓”可使那些患有呼吸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癥支氣管哮喘疾病或實施開胸手術的患者獲得最佳的氧合效果而副作用最低。呼吸機準確的呼氣末正壓輸出值是保證以上治療的關鍵。
二、校準過程中需注意的事項
一些先進的呼吸機開機后都有自檢功能,在連接呼吸機與測試儀之前,可以先斷開呼吸機的氧氣源,將吸氣和呼氣管對接,完成呼吸機的自檢程序。待自檢通過后,再連接呼吸機與測試儀。
設置呼吸機通氣模式時,JJF1234-2010中采用的是兩種傳統通氣模式:容量控制通氣(VCV)和壓力控制通氣(PCV)。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廠商生產的呼吸機設有這兩種通氣模式,還有一大部分廠商生產的呼吸機并沒有VCV和PCV通氣模式,需尋求可代替的通氣模式。如間歇正壓通氣(IPPV)模式的自動變流(AutoFlow)狀態,該狀態下呼吸機根據當前呼吸系統的順應性和阻力及設置的潮氣量,自動控制吸氣流速,在剩余的吸氣時間內完成潮氣量的輸送。根據由誰來觸發通氣、通氣期間吸氣流速由誰限制、通氣由誰切換,可將機械通氣方式分為四大類,相關的通氣模式如表1所示。觸發可由呼吸機或患者啟動,限制一般由設置的呼吸機流量或壓力決定,切換通常靠設置的容量、時間或流量進行。
表1 機械通氣方式分類及通氣模式
絕大多數呼吸機可以直接設置吸呼時間比,有少數呼吸機需要通過調節其他參數,如吸氣峰值流速(PFInsp),來改變吸呼比。某些不能直接設置通氣頻率的呼吸機,通過調節吸氣時間(TInsp),可以改變通氣頻率。
校準過程中,對于各種不同型號的呼吸機,測試儀提供有不同的補償模式,根據呼吸機型號,要設置好呼吸機測試儀的補償模式,主要有STPD、BTPS、ATP。其中,STPD是轉換為標準溫度和標準大氣壓下的氣流和容積,BTPS是轉換為37℃的體溫和100%相對濕度下的氣流和容積,ATP是轉換為環境溫度和環境大氣壓力下的氣流。
校準不同的潮氣量點時,注意調整模擬肺的參數:順應性和氣道阻力。為達到順應性C值為200mL/kPa,即20 mL/cmH2O,通過勾住模擬肺最外側的兩個彈簧實現。松開全部彈簧時,C=500mL/kPa。通過轉動通氣管道與模擬肺的角度調整氣道阻力(Rp),使通氣管道上的氣孔與模擬肺上不同擋位氣道阻力值的氣孔相連通。
來源:計量資訊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