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19-10-10 09:52
北京時間10月9日下午5點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美國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學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鋰離子電池的發展方面作出的貢獻。
他們創造了一個可再充電的世界。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用于獎勵鋰離子電池的發展。這種重量輕、可再充電且功能強大的電池,如今被用于從手機到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的各個領域。它還可以儲存大量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能源,使一個無化石燃料的社會成為可能。
全球都在使用鋰離子電池來為我們用于交流、工作、學習、聽音樂和搜尋知識的便攜式電子設備提供動力。鋰電池還使遠程電動汽車的發展和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儲存成為可能。
鋰離子電池的基礎是在20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期間奠定的。Stanley Whittingham致力于開發可以實現無化石燃料能源技術的方法。他開始研究超導體,并發現了一種能量極其豐富的材料。Whittingham用這種材料在鋰電池中制造了一種創新性的陰極。這是由二硫化鈦制成的。它在分子水平上擁有可容納插入式鋰離子的空間。
John Goodenough曾預測,如果用一種金屬氧化物而不是金屬硫化物來制造陰極,那么它將具有更大的潛力。經過系統的研究,他在1980年證明,嵌入鋰離子的氧化鈷以產生高達4伏特的電壓。這是一個重要的突破,將帶來更加強大的電池。
以Goodenough的陰極為基礎,Akira Yoshino在1985年創造了第一個商業上可行的鋰離子電池。他沒有在陽極使用活性鋰,而是利用了石油焦。石油焦是一種碳材料,像陰極的鈷氧化物一樣,可插入鋰離子。
由此帶來的是一種重量輕、耐磨的電池。這種電池在性能惡化之前可以充電數百次。鋰離子電池的優點是,它們不是基于分解電極的化學反應,而是基于鋰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來回流動。
自1991年首次進入市場以來,鋰離子電池已經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它們為無電線、無化石燃料的社會奠定了基礎,并為人類帶來了最大的福祉。
獲獎者簡介
約翰·B·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1922年生于德國耶拿。1952年從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畢業。現為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機械工程和材料科學教授。
M·斯坦利·威廷漢(M. Stanley Whittingham),1941年生于英國。1968年從英國牛津大學博士畢業。現為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大學特聘教授。
吉野彰(Akira Yoshino), 1948年出生于日本吹田市。2005年從大阪大學博士畢業。現為東京旭化成株式會社名譽研究員、名古屋明治大學教授。
來源:科學網
延伸閱讀:
鋰電領域的那些牛人 之 Stanley Whittingham
說起鋰電之父,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是John Goodenough. 可是真的論研究的先后,Stanley Whittingham的名氣并沒有John Goodenough那么響亮。可是,他卻在某種意義上才是鋰離子電池真正的開山鼻祖。2015年,湯森路透發布的“諾貝爾獎得主預測”名單中,Stanley Whittingham的名字赫然在列。
20世紀70年代,Whittingham就職于美國石油巨頭Exxon公司,也就是在那里,他開發了鋰離子電池的雛形:以TiS2為正極,Li-Al合金為負極的基于鋰離子嵌入式反應的二次電池。由于負極鋰金屬存在一系列的安全問題,TiS2電池的商業化并不成功。但是Whittingham提出的這種新的電池工作原理——(嵌入)intercalation,無疑成為了之后新式鋰離子電池成功商業化的基石。后來科學家們在嵌入式原理的基礎上,尋找其它正負極材料,直到1991年,John Goodenough和Sony公司合作,成功將LiCoO2-石墨電池商業化,這種電池沿用至今,并且仍然是鋰電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以下是Whittingham教授1976年發表在Science雜志上的文章,大家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鋰離子電池最早期的研究工作。
1968年,Whittingham在牛津大學化學系念完本碩博,離開自己的家鄉英國搬到了美國,在斯坦福大學做了幾年博后,然后在Exxon的研發部門工作到1984年。從那之后,Whittingham就一直是美國紐約州賓漢頓大學(Binghamton)化學系和材料科學工程系的教授。博主今年有幸在學術會議中見到Whittingham教授本人,從他的報告中也受益頗多。教授年近八十,依然活躍在學術圈,講起自己的研究工作也是神采奕奕。https://www.binghamton.edu/chemistry/people/whittingham/whittingham.html
Whittingham教授最高引用(4216次)的文章是發表在Chemical Review上的一篇綜述,介紹了鋰離子電池,尤其是正極材料的研發歷史和未來走向。
近幾年Whittingham課題組重點研究在一種新的鋰電正極材料VOPO4,這種材料和已經產業化的LiFePO4類似,都是多陰離子過渡態金屬化合物,比起傳統的氧化物,它們具有優異的安全性能,價格也比使用Co的LiCoO2,NMC,NCA要便宜很多。與LiFePO4不同的是,VOPO4理論上可以嵌入2Li+/V,也就意味著比電容量可以接近LiFePO4的兩倍。當然從他們發表的工作中也能看出,要完全可逆地使用V3+/V4+和V4+/V5+兩對氧化還原從而可逆地脫鋰嵌鋰,還有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來源:曾林科學網博客
北京時間10月8日下午5時45分許,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普林斯頓大學教授James Peebles,以表彰他“在物理宇宙學的理論發現”,以及日內瓦大學的Michel Mayor教授和日內瓦大學教授兼劍橋大學教授Didier Quelo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一顆圍繞類太陽恒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7萬元)的獎金。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William G. Kaelin Jr., Sir Peter J. Ratcliffe, Gregg. L. Semenza獲獎,獲獎理由:發現了細胞如何感知和適應氧氣的可用性。
來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