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wǎng) 2019-05-15 16:26
本文旨在通過對高效液相色譜中引入反離子產(chǎn)生的一些常見的不能用現(xiàn)有理論解釋的實驗現(xiàn)象進行分析,對液相色譜中緩沖鹽及其他鹽類添加劑的使用提出新的理論解釋,為擴展反離子的使用范圍提供理論指導(dǎo)。
一、現(xiàn)象與思考
1. 為什么有些分析方法在流動相中加入硫酸鈉或者高氯酸鈉?
2. 為什么很多分析方法在流動相中使用沒有緩沖能力的強酸-三氟乙酸?
3. 為什么有些分析方法的流動相中使用緩沖能力很弱pH5.0的磷酸鹽溶液?
4. 為什么有時候不改變pH值增加緩沖鹽濃度待測組分保留時間會增加?
5. 為什么有時候在稀釋劑中加入中性無機鹽如氯化鈉會導(dǎo)致峰型異常?
6. 為什么有時候在稀釋劑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鈉會導(dǎo)致峰型異常?
二、什么是本文的反離子?
本文所述反離子是相對于待測組分而言,如待測組分為具有電離傾向的化合物,待測組分在流動相或稀釋劑中為離子狀態(tài)或部分為離子狀態(tài),則與待測組分離子電荷相反的離子即為本文論述的反離子。
三、現(xiàn)行相關(guān)理論及其缺陷
1 緩沖鹽
在反相色譜(RPC)中,疏水化合物樣品的保留值較大。當某種酸或堿發(fā)生解離,其疏水性將會大大減弱(親水性增強)。以某堿B為例,其電離平衡為
其保留值T=TB×B%+T BH+×(1- B%),其中TB與 T BH+分別為B與BH+的保留值。再由以下兩個公式
由于TB、TBH+與kb均為常數(shù),可知保留值為[H+]的一元函數(shù),保留值對應(yīng)pH的函數(shù)圖像應(yīng)呈S形,即某堿B的保留情況由流動相中氫離子濃度(即pH值)決定。如欲維持保留時間的穩(wěn)定,只需維持流動相中氫離子濃度(即pH)值穩(wěn)定即可,這就是流動相中使用緩沖鹽的理論基礎(chǔ)。
從上述保留值計算公式可知,堿性化合物的保留值一般隨著流動相pH值的增加而增加,無限趨近于分子狀態(tài)的保留值,隨著pH值的減少而減少,無限趨近于離子狀態(tài)的保留值。該理論是目前主流的關(guān)于緩沖鹽的理論,但是該理論無法解釋一個常見的實驗現(xiàn)象:在同樣pH值的情況下,流動相緩沖鹽濃度的變化會引起某些組分保留時間的變化。這說明流動相中緩沖鹽對保留值的影響因素不只是氫離子濃度,還有緩沖鹽濃度。
2 離子對色譜(IPC)
在反相色譜中,對于極性較強的酸或者堿,其保留值很低,接近于死時間流出,不能進行分析。為了分析離子化的強極性化合物,在上世紀70年代將“離子對萃取”原理引入到高效液相色譜法中,提出了離子對色譜法。離子對色譜法是將一種(或數(shù)種)與樣品離子電荷(A+)相反的離子(B-,稱為對離子或反離子,Counterion)加入到色譜系統(tǒng)的流動相(或固定相)中,使其與樣品離子結(jié)合生成弱極性的離子對(呈中性締合物)以增加待測組分的保留值。最常用的陰離子對試劑為烷基磺酸鹽,陽離子對試劑為烷基銨。
離子對色譜法的應(yīng)用較少,一般適用于在反相色譜中保留極弱的強極性化合物的檢測;且該理論只能分析流動相中反離子的作用,而未闡述稀釋劑中反離子的作用機制。
四、離子締合理論
上述兩個理論均不能解釋文中提及的實驗現(xiàn)象,筆者在對上述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之后,提出了新的假設(shè):液相色譜中的反離子,對于待測組分非中立,它會一定程度上與待測組分離子形成保留更強的中性離子締合物。以某堿B為例,在有反離子A-的體系中,其離子締合平衡為:BH++A-BHA。由此可知,在該體系中堿B存在三種形式:分子形態(tài)B、離子形態(tài) BH+與離子締合物BHA。其保留值T=TBHA×BHA%+TBH+×BH+%+ TB×B%,其中TB、TBHA與TBH+分別為B、BHA與BH+的保留值。也就是說,緩沖鹽不只是控制酸堿的電離平衡,其反離子還會與酸堿離子形成離子締合的平衡。結(jié)合上述的電離平衡公式B+H+BH+,我們可以推出在H+濃度不變的情況下,隨著A-濃度的增加,離子締合平衡向生成BHA的方向移動,BHA濃度增加,BH+濃度降低,并引起B(yǎng)濃度降低,由于BHA保留更強,因此保留值增加。
由于反離子A-的存在,BH+被締合成中性BHA,即BH+相對于無反離子時降低,堿B的電離傾向可以等同認為降低,減弱了對流動相中緩沖能力的要求,且由于BH+的減少,堿B與硅氧負離子的二次保留作用減弱,峰型更加對稱。
在A-濃度不變的情況下,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H+濃度的增加,BH+濃度增加,促進離子締合平衡向生成BHA的方向移動,因此保留增加;超過一定范圍后BH+濃度增加導(dǎo)致的保留減少超過BHA的保留增加效果,將會導(dǎo)致待測物保留減少,同理保留值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H+濃度的減少而減少,超過一定范圍后B濃度的增加導(dǎo)致的保留增加超過BHA減少的負面作用,H+濃度減少保留時間增加。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就不再推導(dǎo)T對應(yīng)A-濃度與H+濃度的計算公式,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推導(dǎo)。
五、實踐中離子締合理論的應(yīng)用
1 堿性化合物分析
如待測組分為堿性化合物,在流動相中加入反離子,可以減少待測物離子與硅氧負離子的二次保留作用,減少待測組分峰拖尾的程度,可在流動相中加入適量反離子如硫酸鈉或高氯酸鈉等。
3 溶劑效應(yīng)
如稀釋劑中存在強離子締合作用的反離子,則可能由此導(dǎo)致待測組分在稀釋劑與流動相中離子締合狀態(tài)差異較大而導(dǎo)致溶劑效應(yīng)。
4 兩性化合物
可通過離子締合理論研究減輕堿性接團導(dǎo)致的峰拖尾方法,如引入反離子硫酸鈉或高氯酸鈉甚至烷基磺酸鈉,酸性基團可以通過加入緩沖鹽控制電離比例的方式控制峰型。筆者一般不建議加入兩種電荷相反的強締合作用的反離子。
六、其他
由于該理論為新創(chuàng),筆者尚未來得及進行系統(tǒng)的研究,如離子締合強度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有機相比例又會如何影響離子締合?除了電離狀態(tài)與離子締合,液相色譜中的離子對色譜行為是否還存在其他的作用機制?這些都是非常讓人感興趣的值得研究的內(nèi)容,歡迎各位同仁及院校學(xué)者一起研究,如引用本文觀點,請注明來源。
來源:藥事縱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