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監管召回
嘉峪檢測網 2016-09-14 17:55
寫在前面:
今年上半年,上海質監局發布“塑料包書膜及書套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點擊復習】,主要原因是塑料書膜及書套產品中,80%以上的產品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項目不符合判定要求,存在安全風險。
近日,貴州省質監局公開的消息顯示,該局在對游泳圈開展質量監測過程中發現20個樣品里有13個樣品中塑化劑(即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含量超過標準值規定。
兒童產品塑化劑超標問題再一次引起大家的關注。
游泳圈塑化劑超標危害大
依據我國國家標準GB 6675-2014《玩具安全》,游泳圈屬于水上玩具,需滿足標準5.3.7 條款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限值要求。檢測人員計算出了各個樣品的塑化劑含量。發現20個樣品里有13個樣品中塑化劑含量超過標準值規定。這13個樣品中,有7個樣品超過標準值百倍以上,超標最高值為標準值的377倍。
塑化劑的分子結構類似荷爾蒙,進入生物體后會形成假性荷爾蒙,傳送假性化學訊號,并影響本身體內荷爾蒙含量,進而干擾身體內分泌的原本機制,極大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影響生理特征。
以往曝光的塑化劑問題都是往食品中添加塑化劑,因此人們對于皮膚接觸類塑料制品塑化劑超標的問題并不關注,但事實上,塑化劑通過皮膚接觸進入人體帶來的危害同樣不容忽視。這些類固醇的激素有脂溶性的特點,很容易被皮下脂肪吸收。在夏天人接觸的面積比較大,實際上跟吃進去效果一樣,只不過是改變了一種吸收途徑。
65%游泳圈材料厚度不合格
在檢測時還發現,兒童游泳圈厚度最薄的只有0.17毫米,相對于標準要求的0.25毫米差了30%左右。檢測人員對20個批次泳圈進行了檢測,泳圈的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達到13個批次,不符合率達到65%。
游泳圈不等于救生圈
我國國家標準GB 6675-2014《玩具安全》中,將游泳圈界定為水上玩具,同時行業標準QB 1557-1992《充氣水上玩具安全技術要求》規定:產品應在顯著位置上印有安全標記。標記內容為:“注意:非救生設備,僅供在成年人監護下淺水中使用”。在抽取的20款游泳圈中,經過標識的逐一比對,發現只有5款游泳圈的標識符合標準要求。所以,游泳圈≠救生圈。
成本因素是游泳圈質量問題主因
國家標準委頒布了GB 6675-2014《玩具安全》國家標準,這個強制性標準,對兒童玩具的6種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提出了嚴格的限量要求,和歐盟現行要求一致。可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這一標準對兒童游泳圈生產的約束作用卻沒有完全體現出來。
全國玩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艷芬介紹:“國家標準里限制的六種增塑劑價格相對于新增塑劑要便宜很多,包括按新增塑劑在加工產品過程中可能涉及到一些企業工藝參數也要作調整,工業裝備也要作一定的調整,成本肯定會提升的。”
寫在最后:
目前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對于人體健康的危害已經取得共識,并且相關的國標規定了使用限量,生產廠家就應當嚴格遵照執行,而不應該用成本推升的理由消極執行相關標準。針對這一現狀,相關執法部門也在積極行動,推進鄰苯二甲酸酯類塑化劑在生產工藝中的退出。
相關閱讀:
來源:深圳市英柏檢測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