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16-08-08 10:57
Just In Time。準時生產,又譯實時生產系統,簡稱JIT系統,在1953年由日本豐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提出,是由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創立的一種獨特的生產方式。指企業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工序只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出所需要的產品。
方式簡介
JIT生產方式(JIT,Just in time),其實質是保持物質流和信息流在生產中的同步,實現以恰當數量的物料,在恰當的時候進入恰當的地方,生產出恰當質量的產品。這種方法可以減少庫存,縮短工時,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是一種"拉動"式生產管理模式,看板系統是準時化生產的重要工具之一。準時化生產方式通過看板管理,成功地制止了過量生產,實現了"在必要的時刻生產必要數量的必要產品(或零配件)",從而徹底消除在制品過量的浪費,以及由之衍生出來的種種間接浪費。
從本質上講,JIT生產方式是一種生產管理技術。但就JIT生產方式的基本理念來說,"準時化"不僅僅限于生產過程的管理。"準時化"是一種現代經營觀念和先進的生產組織原則,它所追求的是生產經營全過程的合理性、高效性和靈活性。
它是包括經營理念、生產組織、物流控制、質量管理、成本控制、庫存管理、現場管理和現場改善等在內的完整的生產管理技術與方法體系。
產生的背景
JIT首先出現于日本,與其國情十分有關:日本國土面積狹小,而人口密度大,自然資源貧乏,因此在生產管理中,就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資源,避免各種可能的浪費;另一方面,土地昂貴,工廠布局必須盡量合理,占地面積小,同時要求物流通暢,減少倉儲面積;在他們看來,有庫存積壓是一種浪費,當然廢品則是更大的浪費。
JIT的創立者們大野耐一認為,生產技術的改進固然可以降低生產成本,但當各企業在生產工藝上的差異不存在或很小時,只能采取合理配置使用設備、人員、材料等資源的方式,以較多地降低成本。
在20世紀后半期,整個汽車市場進入了一個市場需求多樣化的新階段,而且對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隨之給制造業提出的新課題即是,如何有效地組織多品種小批量生產,否則的話,生產過剩所引起的只是設備、人員、庫存費用等一系列的浪費,從而影響到企業的競爭能力以至于生存。
在這樣的前提下,1953年,日本豐田公司的副總裁大野耐一綜合了單件生產和批量生產的特點和優點,創造了一種在多品種小批量混合生產條件下高質量、低消耗的生產方式即準時生產(Just In Time,簡稱JIT)。
JIT生產方式在推廣應用過程中,經過不斷發展完善,為日本汽車工業的騰飛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生產效率。這一生產方式亦為世界工業界所注目,被視為當今制造業中最理想且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型生產系統之一。
JIT生產方式核心思想
在JIT生產方式倡導以前,世界汽車生產企業包括豐田公司均采取福特式的“總動員生產方式”,即一半時間人員和設備、流水線等待零件,另一半時間等零件一運到,全體人員總動員,緊急生產產品。這種方式造成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流不合理現象,尤以庫存積壓和短缺為特征,生產線或者不開機,或者開機后就大量生產,這種模式導致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豐田公司的JIT采取的是多品種少批量、短周期的生產方式,實現了消除庫存,優化生產物流,減少浪費的目的。
準時生產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為“在需要的時候,按需要的量生產所需的產品”,也就是通過生產的計劃和控制及庫存的管理,追求一種無庫存,或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準時生產方式的核心是追求一種無庫存的生產系統,或使庫存達到最小的生產系統。為此而開發了包括“看板””在內的一系列具體方法,并逐漸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生產經營體系。
JIT生產方式以準時生產為出發點,首先暴露出生產過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費,然后對設備、人員等進行淘汰、調整,達到降低成本、簡化計劃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產現場控制技術方面,JIT的基本原則是在正確的時間,生產正確數量的零件或產品,即時生產。它將傳統生產過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貨,改為后道工序根據“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貨,看板系統是JIT生產現場控制技術的核心,但JIT不僅僅是看板管理。
JIT生產方式實現目標
JIT生產方式將“獲取最大利潤”作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將“降低成本”作為基本目標。在福特時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單一品種的規模生產來實現的。但是在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情況下,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產方式力圖通過“徹底消除浪費”來達到這一目標。所謂浪費,在JIT生產方式的起源地豐田汽車公司,被定義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產諸因素”,也就是說,不會帶來任何附加價值的諸因素。任何活動對于產出沒有直接的效益便被視為浪費。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產過剩(即庫存)所引起的浪費。搬運的動作﹑機器準備、存貨、不良品的重新加工等都被看作浪費;同時,在JIT的生產方式下,浪費的產生通常被認為是由不良的管理所造成的。比如,大量原物料的存在可能便是由于供應商管理不良所造成的。因此,為了排除這些浪費,就相應地產生了適量生產、彈性配置作業人數以及保證質量這樣三個子目錄。
消除浪費是準時化生產的起點。JIT強調消除生產中的一切浪費,其中包括過量生產、部件與操作者的移動和等待時間、劣質品的制造、物料儲存等。
準時化生產是在正確時間、正確地點、做正確的事情,以期達到零庫存、無缺陷、低成本的理想生產模式。它的理想目標是6個"零"和1個"一",即零缺陷、零儲備、零庫存、零搬運、零故障停機、零提前期和批量為一。
JIT生產方式原則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JIT 對于產品和生產系統設計考慮的主要原則有:
應使產品的設計與市場需求一致;
應考慮出便于生產的產品設計;
應盡量采用成組技術和流程式生產;
應與原材料或外購件的供應者建立聯系,為JIT 供應原材料。
主要構成:
準時化生產的管理技術體系構成主要包括:適時適量生產、全面質量管理、自動化控制、全員參與管理、人性管理、外部協作關系等。
JIT生產方式在中國
JIT生產方式在70年代末期從日本引入我國,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最先開始應用看板系統控制生產現場作業。到了1982年,第一汽車制造廠采用看板取貨的零件數,已達其生產零件總數的43%。80年代初,中國企業管理協會組織推廣現代管理方法,看板管理被視為現代管理方法之一,在全國范圍內宣傳推廣,并為許多企業采用。
近年來,在我國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制造業等實行流水線生產的企業中應用JIT,獲得了明顯效果,例如第一汽車制造廠、第二汽車制造廠、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等企業,結合廠情創造性地應用JIT,取得了豐富的經驗,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