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其他
嘉峪檢測網 2015-09-10 22:49
歐盟環保市場持續擴展,潛力優厚,為香港出口商帶來機遇,但是歐洲消費者重視成本/效益比率,不會輕信生產商為其產品所作的環保聲稱,而且歐盟不時修訂環保法規,港商必須注意。
雖然經濟陰霾未散,但歐洲人并無忽略環保議題,反而大為關注。他們仍愛尋覓廉宜劃算的產品,對生產商聲稱的產品功能半信半疑。無論如何,即使是環保產品,其成本/效益比率仍是影響購買決策的重要因素,而銷售商必須證明其產品確有環保價值,才能吸引買家。因此,香港出口商單單提供比普通產品昂貴的環保型號并不足夠,還要申領歐盟的環保標簽以作證明。
???
香港出口商不但要滿足業務伙伴越來越多的守規要求,還須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規定,包括涉及電器及電子設備的廢料和有害物質、化學物、節能設計及標準等的條例。為了在歐盟市場保持競爭力,港商應密切留意現行及將會實施的環保產品規定,致力構思可讓物料資源循環利用(cradle-to-cradle)的設計,并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
歐盟綠意盎然
消費者行為
當世貿成員國開始磋商放寬環保產品貿易之際,歐盟消費者已在個人層面承擔責任,購物時多從環保角度考慮。不過,由于歐洲經濟復蘇緩慢,消費者仍愛發掘廉宜產品,雖然不會舍棄環保原則或降低品質要求,但是價格也要劃算。香港出口商必須明了歐洲消費者的心理,方能把握綠色消費風氣帶來的機遇。
歐洲委員會于2013進行調查,以了解歐盟消費者對建立單一環保產品市場的看法。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二受訪者關注環境問題。他們完全或相當同意,環保產品對環境的損害比其他產品少。大部分(占89%)受訪者認為,購買環保產品對環境有利;74%受訪者認為環保產品和普通產品一樣有效。此外,84%受訪者表示關注產品對環境的影響。
???
即使如此,調查中只有26%受訪者聲稱經常購買環保產品;相比之下,間中購買環保產品者占54%。沒有購買環保產品的受訪者較少,占15%。
?
?
調查發現,奧地利消費者最具環保意識,93%受訪者有購買環保產品;其次是德國人(90%)以及瑞典人(89%)。雖然保加利亞(61%)、馬耳他(68%)以及立陶宛(70%)消費者的環保意識似乎較低,但大多數受訪者還是會購買環保產品。
影響歐盟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的因素值得留意,其中環保產品的成本/效益比率是個重要因素。經常購買環保產品的受訪者中,68%同意環保產品物有所值。間中購買環保產品的受訪者中,53%認為環保產品物有所值。由于成本是重要因素,調查指出,收窄環保與非環保產品的價格差距,應可增加環保產品的銷路。
??? ???
此外,77%受訪者表示,假如他們對環保產品的效能有信心,會愿意付出較高價錢購買。由此可見,許多歐洲人并不輕信生產商為其產品所作的環保聲稱。
???
三分之二受訪者表示對環保標簽有信心,相信附有環保標簽的產品對環境損害較少。相比之下,受訪者未必盡信生產商自稱環保之言,52%表示大致相信生產商就其產品的環保效能所作的聲稱,54%說并不信任企業發表的自我環保表現報告。
???
另一方面,55%受訪者表示,知道所買產品對環境的影響。不過,59%受訪者認為,現時的產品標簽沒有提供充分資料說明產品對環境的影響,另有32%認為部分產品的標簽資料并不清晰。至于應在何處展示產品的環保資料,81%受訪者認為應在產品標簽展示。
調查結果反映出,歐盟消費者確實需要獨立可靠的資訊,在購物時作參考之用。這亦是歐盟環保標簽成功的原因之一。歐盟環保標簽于1992年面世,屬于自愿性質,在歐洲各地通用,適用于紡織品、鞋履、電器、家具、化妝品及清潔用品等。標簽上的資料有助消費者了解產品整個生命周期對環境的影響,涉及原材料采集、生產、使用以至處置等不同階段。附有環保標簽的產品都經過獨立專家檢測,因此消費者大有信心。
企業措施
鑒于消費者環保意識日高,很多歐盟公司已經采取環保措施以回應訴求。此舉既有助降低生產成本,加強競爭優勢,亦能顯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歐盟大型企業推行環保措施已是普遍現象,中小公司也日益為環境設想,并在綠色產品市場日漸嶄露頭角。
歐洲委員會于2013年進行的中小企業、資源效益及環保市場調查顯示,幾乎所有受訪者都表示遵守環境法例。活躍于綠色產品市場的受訪中小企業,過半有提供具環保特色的產品及服務。有提供環保產品及服務的受訪企業,26%從事建造業,24%從事食品飲料業,22%從事電子電動機械設備業,20%來自家具、木及紙制品業,9%來自紡織品、服裝及皮革制品業。
?
?
歐盟企業特別是規模較大者,亦會要求業務伙伴采納與其環保政策一致的商業守則。舉例來說,化工集團巴斯夫(BASF)規定,評選供應商時除了要依據經濟準則,亦須考慮這些公司的環保水平。為此,巴斯夫與全球多家化工巨擘發起「共同可持續發展」(Together for Sustainability)倡議,訂立評核供應商的全球標準,目的是建立并發展一個全球供應商參與平臺,促使他們以負責任的態度提供產品和服務,提高環保水平。
環保法規
環保法規修訂
???
歐盟是環保先鋒,一直不斷訂立法規,為環境及人民健康提供更大保障。不過,這些法規難免會影響在歐盟市場銷售的產品。當局定期檢討這些法規,必要時加以修訂,因此香港出口商必須留意有關法規的最新發展。
???
近期的主要發展,涵蓋《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WEEE指令)、《限制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以及能源相關產品的環保設計法例。納米物料也是歐盟日益關注的范疇。
《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
???
歐盟的《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WEEE指令)已經修訂,被第2012/19/EU號指令取代。成員國須于2014年2月14日前實施新指令的條文。2014年4月,歐洲委員會刊登業界期待已久的WEEE《常見問題》文件,藉此澄清新指令一些不明確的部分,并為業者提供更多指引,例如在甚么情況下電器及電子設備制造商必須委任授權代表;部件、耗材及電池是否在《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指令》的監管范疇內;如何詮釋「投放市場」等字眼;電器及電子設備生產商和進口商分別收集該等廢料的問題;把舊電器及電子設備付運到成員國境外是否需要證明文件等。《常見問題》并無法律約束力,若有需要歐洲委員會亦會作出修訂。
《限制有害物質指令》
???
《限制有害物質指令》(RoHS指令)的監管對象仍是電器及電子產品。2014年5月20日,歐盟刊登8項新指令,修訂《限制有害物質指令》(第2011/65/EU號指令)。指令管制6種新增有害物質,但某些特定用途或可獲得豁免。豁免情況載于《限制有害物質指令》附件III及IV。
另一方面,歐洲委員會正在檢討《限制有害物質指令》的限制物質清單,有意在現行6種受限制物質清單加入其他物質。預料歐洲委員會將于短期內采納限制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鄰苯二甲酸丁芐酯(B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及鄰苯二甲酸二異丁酯(DIBP)的議案,并于今年稍后公布。
《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
???
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發展,和《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REACH法規)有關。2014年6月25日,歐洲化學品管理局公布指引,說明如何評估某種物質是否在嚴格控制的環境下被用作中間體,以及如何向國際統一化學品資料庫 (IUCLID) 通報中間體注冊資料。國際統一化學品資料庫是和歐洲化學品管理局有關的軟件應用系統,用于獲取、儲存、管理及交換關于化學物質固有及有害特性的資料。
???
指引為中間體的注冊者及下游使用者提供支援,有助他們判斷所用物質是否符合《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下中間體的定義,以及能否獲得寬免,例如放寬注冊規定和豁免遵守授權規定。指引列舉例子,說明在哪些嚴格控制環境下使用中間體可獲放寬注冊規定。
???
此外,歐洲化學品管理局于2014年6月16日宣布,《化學品注冊、評估、授權和限制法規》的候選物質清單加入了4種高度關注物質。自當日起,向歐盟供應該等物質、含有該等物質的混合物或物品者,須承擔法規所定的責任。候選物質清單現時包含155種高度關注物質。
?
環保設計
???
根據監管能源相關產品的歐盟《環保設計指令》(第2009/125/EC號指令),歐洲委員會現正著手制訂《2015-2017年環保設計工作計劃》。為此,歐洲委員會已展開研究,以篩選出應優先進行環保設計及能源標簽立法工作的產品類別。
???
歐洲委員會根據2014年5月及6月公布的兩份研究報告草稿,提交一份包含108類產品的清單,日后會從中選出優先產品類別。這些產品類別以應用范疇區分,包括清潔設備、室內環境設備、資訊通訊科技和電訊設備、休閑設備以及食品飲料制作設備。在下一份報告,歐洲委員會將選出最多20類獲優先考慮的能源相關產品,并按照資源改善潛力排名。之后,歐洲委員會將加入定量及定質因素以決定排名。最終報告料于2015年1月前公布。
納米物料
???
最后一項發展和納米物料有關。歐洲委員會已于2014年8月5日完成諮詢工作,藉此了解市場上提供的納米物料資訊是否充足。歐洲委員會指出,部分納米物料及相關用途可能潛藏健康和環境風險,因此有需要進行諮詢。歐洲委員會提出一些收集納米物料及相關用途資料的方案,征詢業界意見,目的是更有效地應對潛在風險。
???
諮詢工作通常是立法程序的第一步,歐洲委員會可能在2015年春季前,建議制訂歐盟納米登記制度規例。登記制度一經確立,生產商及進口商便須登記納米物料的相關資料。不過,登記手續應由納米物料供應商還是下游使用者辦理,尚未清楚。在歐盟規例最終通過前,這是需要商榷的要點之一。
對香港出口商的建議
留意綠色市場最新發展
???
歐盟是全球最具環保意識的地區之一,綠色消費蔚然成風。雖然歐盟消費者重視產品的環保特點,但在選購時亦會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價格,以及產品的環保聲稱是否可信。因此,香港出口商應該緊貼歐盟環保產品市場的發展,采取適當對策。
迎合消費者的環保訴求
歐盟消費者審慎精明,要滿足他們的需要,香港出口商必須注意環保產品的成本/效益比率。港商單單提供比普通產品昂貴的環保型號并不足夠,還須證明其產品值得付出較高價錢購買。港商可以凸顯其產品的省錢優點,例如耗能產品的能源效益,此舉應會是有效的促銷策略。同時,港商應善用歐盟環保標簽,彰顯其產品與別不同的優點,消除歐盟消費者對環保產品真實效能的疑慮。
遵守環保法規并留意修訂
???
綠色消費逐漸盛行,香港出口商不但要滿足越來越多的守規要求,還要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規定,包括涉及電器及電子設備廢料、電子設備有害物質、化學物、節能設計及標準等的條例。歐盟監管機構不時收緊現行法例,并推行新例。所以,香港出口商務必留意現行及將會生效的環保產品規定。
物料資源循環利用
真正的環保產品,由設計、生產、包裝到運輸都符合環保之道,而且在用完或報廢后可以循環再造。歐盟的環保法規鼓勵制造商從「循環利用」(cradle-to-cradle)的角度構思產品,由開始生產便采取環保措施;材料一經選定,產品能否循環再造即成定局。現在漸多生產商采用可以重新融入環境的材料,例如生物降解及有機材料,這個趨勢值得留意。此外,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加入循環利用評估也日益普遍。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
隨著循環利用的趨勢興起,港商亦應建立及運用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當中涉及認識使用環保物料的重要性,同時與可靠的環保原材料供應商合作,以改善產品的設計和循環再造特性。此外,面對日益嚴格的監管規定,港商若具備ISO 14001環境管理標準認證,向歐盟出口產品時會更順利,亦可在綠色消費浪潮中保持競爭力。
?
來源:香港貿易發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