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11-01 17:33
特種動物纖維鑒別主要依據GB/T 16988—2013《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采用顯微鏡觀察表面形態鑒別,計算各特種纖維的含量。
天然纖維表面形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后期纖維的再加工以及新型特種動物纖維涌出等現狀給特種動物纖維的檢測帶來困難,并針對該現狀對檢測人員和檢測標準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常用動物纖維
在GB/T 16988—2013《特種動物纖維與綿羊毛混合物含量的測定》中闡述了常用7種動物纖維的橫縱截面特征,有綿羊毛、山羊絨、兔毛、馬海毛、駝絨(毛)、牦牛絨(毛)、羊駝毛。
這7種特種動物纖維雖然來自不同的動物,有其不同動物特有的特殊表現特征,但有些纖維間也有其相似之處,給鑒別帶來了困難,如綿羊毛與山羊絨、紫毛與紫絨、山羊絨與馬海毛。
1 綿羊毛
鱗片多呈環狀,每個鱗片形成一個環套,套在毛干周圍,一個鱗片的根部由另一個鱗片的梢部覆蓋。粗毛多呈瓦狀和龜裂狀。細羊毛的鱗片密度約為80個/mm~110個/mm,粗毛在50個/mm左右;鱗片厚度約為0.5μm~1μm,開張角較大;截面多為橢圓形。
2 山羊絨
由鱗片和皮質層組成,沒有髓質層。鱗片邊緣光滑,類似環狀包覆于毛干,覆蓋間距比羊毛大,鱗片密度為60個/mm~80個/mm,鱗片較薄,緊抱于毛干,開張角較小,橫截面多為規則的圓形。粗毛纖維由鱗片層、皮質層和髓質層三部分組成,在粗毛毛干下部的鱗片邊緣光滑或稍有波形;近毛尖部分的鱗片邊緣呈鋸齒形,粗毛橫截面近似圓形,也有的呈橢圓形。
以上是標準中闡述的綿羊毛與山羊絨的形態特征,全面而又細致。在實際的檢測經驗中發現,由于綿羊和山羊都是天然生長,導致綿羊毛和山羊絨無法做到完全意義上的區分,所以檢測中面臨的問題之一就是羊毛與山羊絨混紡的面料。
鑒別方法
當前綿羊毛與山羊絨的鑒別方法主要可以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和生物學方法三類。
光學顯微鏡法是目前較為常用且相對成熟的鑒別方法,但是由于檢測人員主觀性影響和檢測設備客觀因素的影響,導致不同檢測機構之間檢測結果具有一定的差異性;
掃描電子顯微鏡和原力顯微鏡法,準確率雖然高,但是對于客戶檢測成本高;
溶液法和染色法鑒別的準確率不高,因此并沒有推廣。
DNA鑒別法由于樣本庫的不完善性以及成本高等原因,暫時也不適合推廣。
目前企業和檢測機構仍然以光學顯微鏡法對其進行定性定量分析。
檢測難點
綿羊毛纖維直徑粗、細度離散程度大,容易造成消費者穿著的刺癢感。所以企業為了降低原料成本滿足市場的需求,對綿羊毛進行絲光和拉伸等再加工處理。再加工后的綿羊毛細度變細,手感變得柔軟,可以達到山羊絨的手感效果。再加工處理后的綿羊毛與山羊絨在外觀形態、結構以及理化性能上非常接近,所以對于兩者的鑒別是檢測工作中的難點。
紫毛與紫絨
紫毛即含有色素的綿羊毛;紫絨即含有色素的山羊絨 。
紫毛和紫絨的區別,除了綿羊毛和山羊絨的區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即紫毛和紫絨都是含有色素的,但在色素的表現上有不同。相比紫絨,紫毛的色素更深,在整個纖維縱向上的分布更豐滿。
鑒別方法
紫毛與紫絨難區分,主要是由于含有色素導致其鱗片結構不能清晰可見,影響鑒別結果。
所以針對此問題,檢測人員需要仔細觀察整個有色素纖維的形態,再具體到每根纖維的形態進行鑒別,從而保證定性定量結果的準確性。
山羊絨與馬海毛
馬海毛為異質毛,夾雜有一定數量的有髓毛和死毛。鱗片扁平緊貼于毛干,重疊少、表面光滑、光澤強、截面形狀呈橢圓形或近似圓形。
① 細馬海毛
② 粗馬海毛
鑒別方法
山羊絨與馬海毛的鑒別面臨的問題,就在于馬海毛即安哥拉山羊毛,其實是山羊的一種,所以山羊絨和馬海毛實質上是同一種類動物纖維。粗的馬海毛形態與山羊毛相似,細的馬海毛與山羊絨相似,導致馬海毛與山羊絨、山羊毛很難做到完全區分。
就此問題,不同檢測機構做法不一致,有的傾向于能區分則區分;有的傾向于出“結果僅供參考”。
新型特種動物纖維
GB/T 16988—2013僅概括了常用7種動物纖維的表面形態特征,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一些新型特種動物纖維,如駱馬毛、鹿毛、馬尾纖維等不斷出現。檢測機構面對這些纖維無法定性定量分析,客戶需求得不到滿足。
1 駱馬毛
駱馬是駱駝科、羊駝族、駱馬屬的哺乳動物,早在印加時代就野生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一種小型的羊駝。駱馬毛是世界上極為稀有精細的動物纖維,觸感平滑柔軟,富有光澤。多風、高日照強度和極端溫差,這些嚴苛的氣候條件造就了駱馬毛的平均直徑僅12μm。這類天然纖維極具保暖性,尤其適合制成奢華的衣物。
2 馬尾纖維
馬尾纖維是天然動物蛋白質纖維,在行業內大多將馬尾纖維歸于動物毛鬃類。按照生長部位,馬尾纖維可分為馬毛、馬尾毛、馬鬃等。據記載,在古代馬尾纖維就已經被開發應用,隨著現代化技術發展,馬尾纖維及其織物不斷被開發利用,例如馬尾裝飾布、馬尾襯、馬尾紗等。
除了上述提到的駱馬毛和馬尾纖維外,目前檢測中還會遇到鹿毛、狐貍毛、貉子毛等特種動物纖維,而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他新型的特種動物纖維還會不斷涌現。
現有的標準中都未曾對這些纖維的表面形態有具體描述,也未對這些纖維的密度等內容做出研究,所以目前檢測機構對這些新型的特種動物纖維鑒別還處于束手無策的狀態。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