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其他
嘉峪檢測網 2015-08-29 16:44
自從“工業4.0”在2011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提出,這個新名詞就成為國內政府、學界、業界以及媒體的關注熱點。而在此前的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中,中德兩國簽訂的《中德合作行動綱要》也宣布,將開展“工業4.0”合作。這一消息也點燃了“工業4.0”概念股的熱炒——市場期待,“工業4.0”在我國的進程將加快。
從我國的具體情況來看,近年來,兩化融合的推進,我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信息產品供給行業發展迅速,已為我國借鑒“工業4.0”實現工業生產網絡化、智能化、服務化等創造了有利條件。
機構對“工業4.0”概念股也展開分析研讀。中金公司此前在研報中表示,受中國制造業挑戰,德國開始力推“工業4.0 戰略”,如果成功推廣,中國未來依靠大規模工業化生產高性價比產品的比較優勢將被顯著削弱。機械產品作為生產工具,必須優先發展智能化,才能力保我們未來制造強國的地位。中金公司表示,作為趕超型國家,提高生產效率、產品質量、產品能效以及自動化整體水平,降低生產能耗是我國當前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第一步,看好智能工廠的核心設備:機器人、智能機床、智能儀器等,看好未來能做智能工廠大集成的企業。
民生證券研報認為,國內智能設備一般會經歷“進口-進口核心零部件國內組裝-完全國產化”幾個階段,這一過程將極大降低客戶采購成本。如弧焊機器人,隨著ABB、Fanuc、安川電機等生產本地化以及新松等公司具備生產能力,弧焊機器人由當初的100萬以上降低至50萬以下。人力成本逐漸提高和智能裝備采購成本逐漸下降使得智能裝備的比較優勢日益突出。目前我國機器人產業鏈尚不完善,上游方面,國內還沒有能夠提供規模化且性能可靠的減速機等核心部件企業,導致國內機器人成本較高;中游方面,本體等核心技術也被外資品牌所壟斷;只有下游方面,國內系統集成商依靠本土優勢發展迅速,可作為重點投資考慮方向。
(來源:南方日報)
來源:中國貿易救濟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