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7-08-15 11:09
實驗室如何對儀器驗收,以常規高效液相色譜儀(HPLC)為例,給出進行驗收時需要核查的儀器模塊、核查參數、典型的可接受標準,對每個儀器模塊和參數核查提供了相應的核查方法。表中所列技術指標僅供參考,實驗室本身需求確定儀器核查的項目參數,并設定參數的可接受限。
HPLC驗收核查表
E.1 泵
E.1.1 泵耐壓
將儀器各部分連接好,以100%甲醇(或純水)為流動相,流量為0.2 mL/min,按說明書啟動儀器,壓力平穩后保持10 min,用濾紙檢查各管路接口處是否有濕劑。卸下色譜柱,堵住泵出口端(壓力傳感器以下),使壓力達到最大允許值的90%,保持5 min 應無泄露。
E.2 自動進樣器
在樣品盤上均勻選取10 個點,將樣品瓶加1mL 純水,分別放置在這10 個點上,鉑電阻置于樣品瓶內。溫度穩定30 min 后開始測量,設定值與10 個點的溫度平均值的差值即為溫度準確性。設定溫度可選取10 ℃ 和40 ℃ ,或依據儀器條件或實驗要求進行選擇。
E.3 柱溫箱
將溫度計探頭放置在柱溫箱中部,分別測試40 ℃ 和最高可控溫度的90%處的溫度值,每10 分鐘記錄一次,記錄7 次,共計60 分鐘,計算平均值。設定值與平均值之差即為柱溫準確度。在40 ℃ 下,7 次測量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即為柱溫穩定性。
E.4 檢測器
E.4.1 紫外- 可見光檢測器及二極管陣列檢測器
E.4.1.1 波長示值誤差與波長重復性
在儀器內置波長準確度和調整的測試程序時,優先按照儀器自帶測試程序進行檢測;在無自帶測試程序時,選用標準溶液進行檢測。方法如下:
流動相:15%乙腈-水溶液;色譜柱:RP18,5 µm 30-50 x2,1-4.6 mm 或者2.0m×0.12 mm ID 毛細管柱;柱箱溫度:40 ℃ ;流速:1.0 mL/min(使用15%的乙腈-水溶液);注射量:20 µL。
用注射器將紫外標準溶液重鉻酸鉀(標準波長235 nm,257 nm,313 nm 和350 nm)從檢測器入口注入樣品池中沖洗,并將池充滿,將檢測器波長調到低于標準波長5 nm 處,調檢測器波長,每10 s 改變1 nm,工作站記錄所得到的折線,折線的最高點(或最低點)對應的波長與標準溶液波長之差為波長示值誤差。每個波長重復測量3 次,其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波長重復性誤差。
用注射器將紫外標準溶液咖啡因(標準波長273 nm)從檢測器入口注入樣品池中沖洗,并將池充滿,將檢測器波長調到低于標準波長5 nm 處,調檢測器波長,每10 s 改變1 nm,工作站記錄所得到的折線,折線的最高點(或最低點)對應的波長與標準溶液波長之差為波長示值誤差。每個波長重復測量3 次,其中最大值與最小值之差為波長重復性誤差。
有吸光值顯示的檢測器,改變波長時可直接讀出吸光度值,其最大(或最小)吸光值對應的波長與參考波長之差為波長示值誤差。有波長掃描功能的儀器可畫出標準溶液的光譜曲線,其波峰(或波谷)對應的波長與參考波長之差為波長示值誤差。對于有內置標準濾光片可進行自檢的儀器可直接采用其測量數據。
E.4.1.2 基線噪聲
將輸液泵與檢測器的“入口”相連,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色譜數據工作站(或記錄儀)連接,流動相為二次蒸餾水,泵流量設定1.0 mL/min,運行系統,記錄基線1 h。
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選取所記錄基線中噪聲較大的5min 作為計算噪聲的基線,以1 min 為界畫平行包絡線,按公式(4)計算基線噪聲。5 個平行包絡線寬度的平均值,作為檢測器基線噪聲。
E.4.1.3 基線漂移
將輸液泵與檢測器的“入口”相連,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色譜數據工作站(或記錄儀)連接,流動相為二次蒸餾水,泵流量設定1.0 mL/min,運行系統,記錄基線1 h。
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如圖5 所示),取1 h 內平行包絡線的中心線的起點與終點的差值為檢測器基線漂移。
E.4.2 熒光檢測器
E.4.2.1 波長示值誤差和重復性
1. 連續波長:萘-甲醇290 nm(激發),330 nm(發射)注入1×10-7g/ml 萘-甲醇標準物質,沖洗檢測池并將其充滿。調整激發波長為290 nm,發射325 到335 nm,每5 s 到10 s 改變1 nm,記錄每個波長下的吸收值,曲線最高點對應的波長與參考值波長之差為發射波長的示值誤差
2. 使用去離子水,調整波長350nm,397nm。
E.4.2.2 基線噪聲
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選取所記錄基線中噪聲較大的5 min 作為計算噪聲的基線,以1 min 為界畫平行包絡線(如圖所示),按公式計算基線噪聲。5 個平行包絡線寬度的平均值,作為檢測器基線噪聲。將輸液泵停止運行(此時檢測池內充滿二次蒸餾水),記錄靜態基線5 min,計算短期基線噪聲。
E.4.2.3 基線漂移
將輸液泵與檢測器的“入口”相連,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色譜數據工作站(或記錄儀)連接,流動相為二次蒸餾水,泵流量設定1.0 mL/min,運行系統,記錄基線1 h。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取1 h 內平行包絡線的中心線的起點與終點的差值為檢測器基線漂移。
E.4.3 示差折光檢測器
E.4.3.1 基線噪聲
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選取所記錄基線中噪聲較大的5 min 作為計算噪聲的基線,以1 min 為界畫平行包絡線(如圖4 所示),按公式(4)計算基線噪聲。5 個平行包絡線寬度的平均值,作為檢測器基線噪聲。將輸液泵停止運行
(此時檢測池內充滿二次蒸餾水),記錄靜態基線5 min,計算短期基線噪聲。
E.4.3.2 基線漂移
將輸液泵與檢測器的“入口”相連,檢測器的信號輸出端與色譜數據工作站(或記錄儀)連接,流動相為二次蒸餾水,泵流量設定1.0 mL/min,運行系統,記錄基線1 h。開機預熱后,記錄基線1 h,取1 h 內平行包絡線的中心線的起點與終點的差值為檢測器基線漂移。
E.4.4 蒸發光檢測器
E.4.4.1 基線噪聲
選用C18 色譜柱,將儀器各部分連接好,以甲醇為流動相,流量為1.0 mL/min,漂移管溫度70 ℃ (低溫型35 ℃ ),霧化氣體流量為(2.5~3.0)L/min 或適當的氣
體壓力(280~350)kPa,靈敏度選擇在適當的擋位,接通電源,待儀器穩定后記錄基線1 h,計算參照示差檢測器。
E.4.4.2 基線漂移
計算參照示差檢測器。
來源:實驗室ISO17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