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07-25 19:23
通常而言的無損檢測技術方法,指的是射線檢測、超聲檢測、渦流檢測、滲透檢測、磁粉檢測以及各種新技術新方法。
無損檢測
顧名思義是以不損壞被檢測物體內部結構為前提,應用物理的方法,檢測物體內部或表面的物理性能、狀態特性以及內部結構,檢查物質內部是否存在不連續性(即缺陷),從而判斷被檢測物體是否合格,進而評價其適用性。
無損檢測的發展
以1895年倫琴發現X射線為標志,無損檢測作為一門多學科的綜合技術,正式開始進入工業化大生產的實際應用領域,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
1900年法國海關開始應用X射線檢驗物品,1922年美國建立了世界第一個工業射線實驗室,用X射線檢查鑄件質量,以后在軍事工業和機械制造業等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
1912年超聲波探測技術最早在航海中用于探查海面上的冰山,1929年超聲波技術用于產品缺陷的檢驗,至今仍是鍋爐壓力容器、鋼管、重要機械產品的主要檢測手段。
20世紀30年代,開始用磁粉檢測方法來檢測車輛的曲柄等關鍵部件,以后在鋼結構件上廣泛應用磁粉探傷方法,使磁粉檢測得以普及到各種鐵磁性材料的表面檢測。
毛細管現象是土壤水分蒸發的一種常見現象。隨著工業化大生產的出現,將“毛細管現象”的原理成功地應用于金屬和非金屬材料開口缺陷的檢驗,其靈敏度與磁粉檢測相當,它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檢測非鐵磁性物質。
經典的電磁感應定律和渦流電荷集膚效應的發現,促進了現代導電材料渦流檢測方法的產生。1935年第一臺渦流探測儀器研究成功。20世紀50年代初,德國科學家霍斯特發表了一系列有關電磁感應的論文,開創了現代渦流檢測的新篇章。
到了20世紀中期,在現代化工業大生產促進下,建立了以射線檢測(RT)、超聲檢測(UT)、磁粉檢測(MT)、滲透檢測(PT)和電磁檢測(ET)五大常規檢測方法為代表的無損檢測體系。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相互間的滲透,新的無損檢測技術不斷涌現,新的無損檢測方法層出不窮,建立起一套較完整的無損檢測體系,覆蓋工業化大生產的大部分領域。
進入20世紀后期,以計算機和新材料為代表的新技術,促進無損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例如,射線實時成像檢測技術,工業CT技術的出現,使射線檢測不斷拓寬其應用領域。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射線成像技術將獲進一步的提升。目前無損檢測技術正向更高層次的無損評價方向發展。
現代工業的“質量衛士”
作為現代工業的基礎技術之一,無損檢測涉及到光學、電磁學、聲學、原子物理學及計算機、數據通訊等學科,在冶金、機械、石油、化工、航空、航天各個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在保證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上發揮著愈來愈重要的作用,其“質量衛士”的美譽已得到工業界的普遍認同。可以說,現代工業離不開先進的無損檢測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經濟的一體化,市場經濟的競爭將變得愈加激烈,而競爭的焦點是科技與質量。無損檢測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質量結下不解之緣,無損檢測是現代工業生產中質量控制和質量保證的重要方法,有專家斷言:“在現代化大生產中,誰掌握了高超的無損檢測技術,誰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無損檢測方法有哪些?
無損檢測方法很多,據美國國家宇航局調研分析,認為可分為六大類約70余種。但在實際應用中比較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常規無損檢測方法
超聲檢測 Ultrasonic Testing(縮寫 UT)
射線檢測 Radiographic Testing(縮寫 RT)
磁粉檢測 Magnetic particle Testing(縮寫 MT)
滲透檢驗 Penetrant Testing (縮寫 PT)
渦流檢測Eddy current Testing(縮寫 ET)
非常規無損檢測技術
聲發射Acoustic Emission(縮寫 AE)
泄漏檢測Leak Testing
光全息照相Optical Holography
紅外熱成象Infrared Thermography
微波檢測 Microwave Testing
。。。
無損檢測有哪些應用?
應用時機
設計階段
制造過程
成品檢驗
在役檢查
應用對象
各類材料(金屬、非金屬等)
各種工件(焊接件、鍛件、鑄件等)
各種工程(道路建設、水壩建設、橋梁建設、機場建設等)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