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法規標準
嘉峪檢測網 2017-07-06 09:01
DPA分析(DestructivePhysical Analysis)即破壞性物理分析,它是在電子元器件成品批中隨機抽取適當樣品,采用一系列非破壞和破壞性的物理試驗與分析方法,以檢驗元器件的設計、結構、材料、工藝制造質量是否滿足預定用途的規范要求。
根據DPA結果剔除不合格批次,保留合格批次。破壞性物理分析(DPA)是高可靠工程使用的元器件質量保證重要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元器件批質量的評價,也適用于元器件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控。 DPA可發現在常規篩選檢驗中不一定能暴露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是與產品設計、結構、裝配等工藝相關的缺陷。由于破壞性物理分析技術有這樣的技術特點,因此,對軍用電子元器件開展DPA,可以把問題暴露于事前,有效防止型號工程由于電子元器件的潛在質量問題而導致整體失效。
對于DPA中暴露的問題,只要元器件承制廠所與DPA實驗室緊密結合,進行分析與跟蹤,準確找出導致缺陷產生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整改措施,則大多數缺陷模式是可以得到控制或消除的。
破壞性物理分析(DPA)技術不但適用于軍用 電子元器件,而且也同樣適用于民用電子元器件,如采購檢驗、進貨驗貨及生產過程中的質量監測等均可應用DPA技術。
七十年代,美國的航空、航天領域在所使用的元器件中首先采用DPA分析這項技術,這是因為當時的發射成功率很低,歸咎原因主要是所使用的元器件出了問題,這個問題僅靠篩選、考核是不能完全解決的。經過研究和大量的使用性試驗,形成了DPA分析的初步分析方法,并大幅度的提高了航空和航天領域發射的成功率,該技術因此在1980年寫進了美國軍用標準中(如MIL一STD883C微電子器件使用方法和程序)。從此,DPA分析技術被應用到了美國軍事電子裝備的各個領域,并很快擴散到了其他國家,目前,在國外民用電子設備系統中已經開始使用DPA分析技術,一些大的生產商普遍要求提供(出示)采購(生產)元器件的DPA分析報告,以保證元器件的質量。
在國內DPA分析從96年開始在航天領域首先推行,并很快推廣到了航空、電子等行業,形成了比較完善的DPA分析標準和試驗方法。但是,在國內DPA分析仍然局限在為國防軍事事業服務,即使對國防軍事所使用的元器件依然沒有充分發揮DPA分析的作用,例如很少用DPA分析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控等。
DPA分析一般是在元器件經過檢驗、篩選和質量一致性檢驗后進行的以分析其內部存在的缺陷,這些缺陷的存在可能會導致樣品的失效或不穩定,所以說DPA分析的過程是一種對潛在缺陷確認和潛在缺陷危害性分析的過程。與以上其他分析技術相比DPA分析的不同在于DPA分析一般只對未喪失功能的元器件才進行DPA分析試驗,是一種對元器件進行的事前預計,而檢驗、篩選和質量一致性檢驗是以發現缺陷為目的的,當發現缺陷時,就可剔除失效產品或判定生產方沒有生產該元器件的能力和資格,有時為了更加詳盡的考察產品的質量水平DPA分析也用于質量一致性檢驗。
DPA適用對象
?元件(片式電感器、電阻器、LTCC元件、片式電容器、繼電器、開關、連接器等)。
?分立器件(二極管、三極管、MOSFET等)。
?微波器件。
?電路板及其組件。
DPA依據標準
?GJB548B-2005 微電子器件試驗方法和程序
?GJB4027A-2006 軍用電子元器件破壞性物理分析方法
?GB/T17359-1998 電子探針和掃描電鏡X射線能譜定量分析通則
?IPC-TM-6502.1.1 切片方法手冊
?EIA-ECA-469-D STANDARD TESTMETHOD FOR DESTRUCTIVE PHYSICAL ANALYSIS (DPA) OF CERAMIC MONOLITHIC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