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生產品管
嘉峪檢測網 2017-06-16 14:27
GMP檢查每次總是在緊張中開始,又在緊張中結束。這次寫GMP整改報告也不知道是第幾次了,但每次都是不一樣的感覺,好像質量部就是清理戰場的一樣。別的不扯了,說說我們寫整改報告的一些程序和注意事項吧!
一、 GMP整改報告的撰寫
一般情況下整改報告要像申報資料一樣,裝訂成冊,美觀,這也是最基本要求了。
2.整改報告的基本要求
2.1 企業通常應在現場結束后10-20個工作日(雖然有的文件或省里要求的時間還長一些或者也沒有規定,但還是不要太長時間啊),將改正方案上報當地省級藥品認證中心,同時抄報企業所在地市局,當然裝訂資料最好準備上4-5份,這樣除了上報的資料外,自己也可以留一份,備查。
2.2 整改方案可以參考對應省份的《整改報告編寫指南》,通常是由正文和附件兩部分組成。正文部分可以按條款順序逐一進行撰寫, 通常至少應包括:缺陷的描述、產生缺陷的原因分析、相關的風險分析評估、(擬)采取的整改措施及完成時間或完成計劃、預防糾正措施、本次整改的結果等。正文部分可以是文字描述,也可以采用表格的形式進行說明。附件部分應是對正文部分進一步解釋說明的證明性材料,大部分是一些圖片、文件的掃描件、記錄等。
2.3 整改方案應內容完整、表達清楚,文字通順、用語準確,充分如實反映企業的整改情況,并加蓋企業公章。通常要在封面和承諾函的地方還有就是整本材料的騎縫章。
2.4 有的地方還要有公司批準整改報告的文件和市局對整改情況核查的一份文件,也是對整改完成情況的一個確認。
3.整改方案的技術要求
3.1 缺陷的描述
3.1.1 首先將檢查過程中提出缺陷的背景與實際情況進行描述,使審核整改方案的專家老師清楚當時是什么情況,所以這里有技巧但也要尊重事實。同時公司還應將現場檢查時提出的類似問題或其他部分涉及的缺陷內容,如綜合評定、需要說明的問題等。
3.1.2 應對檢查報告中涉及的每項缺陷進行詳細的文字表達,包括發生的時間、地點、具體情節及相關人員等。
【例:缺陷描述:倉庫員工(xxx)在2015年03月11日接受一批XX膠囊(批號:20150101)的退貨時,未嚴格按文件執行企業退貨和收回程序,退貨產品接受處理記錄內容不全,退貨來源、數量均未記錄?!?/span>
3.2 原因分析
3.2.1 應對涉及的缺陷逐條進行原因分析。原因分析不應停留在引發缺陷的表面現象,應找到缺陷發生的根本原因。
3.2.2 對發生的缺陷至少應從以下方面進行分析:
3.2.2.1 涉及軟件的,應分析是否制訂了相應的文件;相應的文件的內容是否完善、合理;相應的文件是否已經過了培訓;員工是否按照相應的文件進行了操作;質量管理部門是否進行了有效的監督。
3.2.2.2 涉及硬件的,應主要從設計選型、施工安裝、日常維護等因素進行原因分析,并審閱支持該硬件的文件系統。
3.2.2.3 涉及人員的,應分析是否配備了足夠的人員;相關人員的能力是否勝任該崗位的需要;相關人員是否受到了應有培訓;培訓的內容是否已被掌握。
3.2.2.4 就是要從人、機、料、法、環進行全面的分析,當然實際過程中最好是將直接原因和間接原因一并進行分析。
3.2.3 根據原因分析的結果進而確定該缺陷是由于系統原因造成還是偶然發生的個例,原因分析要有一個相對明確的結論。
【例:缺陷描述:口服固體車間部分計量器具(溫濕度計、壓差計等)計量合格證上無編號,不能追溯;原輔料倉庫相鄰房間溫濕度計的相對濕度差15%以上。
原因分析:現場檢查時發現口服固體車間部分溫濕度計、壓差計計量合格證上無編號,主要是質量管理人員管理不到位造成。負責計量器具的為新招聘人員,由于培訓不到位,平時工作疏忽,未對該車間的計量器具進行校驗登記,主管也未對此項工作及時監督檢查,造成該缺陷。該缺陷產生為系統原因,涉及培訓、員工對該崗位工作的勝任程度和質量管理部門的有效監督。
原輔料倉庫相鄰房間溫濕度計的相對濕度差15%以上,該倉庫溫濕度計均經過校驗,并在有效期內。經了解,可能是由于倉庫人員在某次搬運時碰到溫濕度計,掉落損壞,未及時發現。質量部門將倉庫所有的溫濕度計都進行了檢查,其余均正常。該缺陷為偶然發生個例?!?/span>
3.3 風險分析與評估
3.3.1 風險分析是對每條缺陷發生后會產生什么后果進行的分析,可以運用失效模式進行評估,應對涉及的缺陷逐條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評估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3.3.1.1 該缺陷帶來的直接后果;
3.3.1.2 該缺陷可能發生頻率的高低;
3.3.1.3 該缺陷涉及的范圍,是否涉及本次檢查范圍外的產品;
3.3.1.4 該缺陷是否對產品質量產生直接的不良影響;
3.3.1.5 該缺陷是否對產品質量存在潛在的風險;
3.3.1.6 風險的高低程度。
3.3.2 風險評估結果認為存在的缺陷對已經生產或上市的產品產生質量風險的,企業應明確是否需要采取進一步的產品控制措施,包括拒絕放行、停止銷售、召回、銷毀等。
3.3.3 通常情況下,現場檢查發現的風險均為中低風險,如果有重大風險那通過GMP的可能性也會下降,所以我們在寫報告進行風險分析也要客觀真實,至少不要讓檢查老師一看就是在應付,那么這樣的整改報告是通不過的,一般都會再重新進行整改,材料會反復的進行修改,浪費時間和精力。
3.4 糾正預防措施
糾正預防措施是兩方面的事情,有時候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很容易只寫了預防措施,在糾正措施上沒有具體寫。
3.4.1 糾正措施
在寫糾正措施時應根據原因分析及風險評估的結果,針對缺陷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企業內部進行全面排查,要舉一反三,分析關聯性環節是否存在同樣問題,如考慮相鄰批次、其他車間相同工序等,提出對缺陷采取的糾正行動或擬采取的糾正行動,以便審核人員很清楚你要做什么,這樣別人也就很容易對你給予支持,也就會放心了。
3.4.2 預防措施
對有可能再次發生的缺陷應提出明確的預防措施,以防止此類缺陷的再次發生,這個就不多說了。
3.5 整改結果
這個就是要針對每條缺陷進行整改的情況,結果,如在上報資料前不能完成整改,則應制訂詳細的整改計劃,最好明確相關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完成時間等。
3.6 附件
3.6.1 就是要將所有整改的證明材料作為附件,可以附在每條缺陷整改結果之后,也可以編號進行統一整理。
3.6.2 附件主要就是提供所采取的質量控制措施和整改措施的證明性材料,材料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3.6.2.1 風險評估認為存在的缺陷對已經生產或上市的產品有質量風險,采取拒絕放行、停止銷售、召回、銷毀等措施的,應提供產品的名稱、規格、批次、數量、銷售情況、流向及對產品的處理情況。
3.6.2.2 涉及關鍵崗位人員調整的,應提供相應的文件及相關人員的資質證明復印件。
3.6.2.3 涉及人員培訓的,應提供相應的培訓計劃或培訓記錄,包括培訓內容、時間、參加人員、考核方式、考核結果等。
3.6.2.4 涉及文件系統的,應提供新起草或修訂的文件文本,修訂的文件應提供新老文件的對照,并標注修訂的內容。新起草或修訂的文件應有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的證明性材料。
3.6.2.5 涉及廠房設施設備變更的,應在文字說明的同時,附變更后圖紙或照片等證明性材料。在10個工作日內,確實無法完成的,應提供相應的方案或計劃。
3.6.2.6 涉及關鍵設施設備、供應商、工藝、檢驗方法等重要變更的,應提供相應的研究驗證資料。在10個工作日內,確實無法完成的,應提供相應的研究驗證方案。
3.6.2.7 涉及計量校驗的還應提供相應的計量校驗合格證書。在10個工作日內,確實無法完成的,應提供相應的說明材料。
3.6.2.8 涉及標識的,應提供改正后反映標識狀況的照片或其他證明性材料。
3.6.2.9 涉及驗證的,應提供相應的驗證報告。在10個工作日內,確實無法完成的,應提供相應的驗證方案。
3.6.2.10 涉及穩定性試驗的,應提供穩定性試驗方案或穩定性試驗結果。
3.6.2.11 涉及有關許可證明的,應提供相應的許可證明文件、批準證明文件、備案材料等。
二、 整改報告的審核、批準與裝訂
完成撰寫后,要讓公司的主管領導進行審核,這個過程最好采用會議的形式大家一起會審,是比較節約時間的。批準就是要公司出一個文件,有的省份要求是公司正式的紅頭文件,有的也沒有具體要求,但是無論怎么這個批準還是要有的。
裝訂就是比較簡單的事情了,如果是外出裝訂就要照顧好自己的東西,所有打印出來的和電腦里的一定不要留給別人,別的也沒什么了,最后裝訂好以后就要蓋上公司的公章,準備上報資料吧!
三、注意事項
1.一定要先了解當地關于整改的具體要求,不同的地方還是有一些差異的。
2.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限內上報,否則會延誤GMP證書的發放時間。
3.一定要有足夠的證據表明你對缺陷項完成了整改,而且是認真進行的整改,必要時還要請市局進行核查。
4.一定要多和審核專家進行溝通,如有不解一定要第一時間進行溝通,需要補充資料就馬上補,不要中間擱置。
5.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在以后的生產中和質量控制中真正起到整改和預防的作用。
完整缺陷整改舉例:
培訓不到位,似乎成了GMP檢查缺陷項的標準一樣,在各家企業都出現過類似的條款,下面分享一下我們的一條培訓方面的整改項目,希望大家繼續跟帖,寫下你們的整改措施!
缺陷項目1:制水崗位在線監測人員對PH值、電導率測定方法不熟悉,培訓效果不佳;QC人員對紫外分光光度計及液相色譜儀的操作技能不熟練。
1、缺陷描述:
(1)現場檢查發現口服制劑車間制水崗位操作人員對PH值、電導率測試均能嚴格按照SOP熟練操作,但對于儀器校正方法的原理理解不夠,回答不到位。
(2)現場檢查專家在精密儀器室提問紫外分光光度計操作人員相關技能操作問題時,該操作人員回答不流暢,有些未能答出。
(3)現場檢查專家在精密儀器室提問液相操作人員一些有關拖尾因子技術處理的問題,該操作人員回答不流暢,有些未能答出。
2、原因分析:
(1)對操作人員進行了PH值、電導率的校正及測試方法的定期培訓,但個別操作人員對儀器校正方法的原理理解不到位,培訓效果欠佳。
(2)所有崗位的操作人員均進行了法規、崗位職責、技能的培訓,并予通關考核合格后上崗,上崗后重在日常的檢驗操作,未反復進行技能操作及常見問題分析解決等方面的培訓及考核。
3、風險評估:
(1)制水崗位操作人員對PH值、電導率的測試均能嚴格按照SOP熟練操作,對純化水日常在線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基本能夠保障,但對于儀器校正方法的原理理解不夠,故評估為低風險。
(2)紫外分光光度計的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對其工作原理比較清晰,在日常樣品檢測過程中能夠按質量標準完成檢驗,檢驗結果準確可靠,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方面還有所欠缺,需進一步加強,故風險評估為低風險。
(3)液相色譜分析的操作人員嚴格按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對其工作原理基本掌握,在日常樣品檢測過程中能夠按質量標準完成檢驗,檢驗結果準確可靠,但是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在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方面還有所欠缺,故風險評估為低風險。
4、采取的整改措施:
(1)對PH值、電導率的測試方法(含校正)及相應的儀器操作程序重新進行培訓,并考試。
(2)對精密儀器操作人員進行相關技能培訓,包括:公司內部培訓、外聘人員培訓、外送培訓、儀器操作及問題分析比武,與市藥監所進行業務學習與交流。
5、預防措施:
制定詳細培訓計劃,對所有人員根據其崗位,進行針對性培訓,加強藥品質量分析技術的持續學習。
6、整改結果(含附件):
(1)2015年XX月XX日,由質量部部長對PH值、電導率的測試方法(含校正)及相應的儀器操作程序重新進行培訓(并測試)(附件1-1口服制劑車間制水崗位人員培訓)。
(2)2015年XX月XX日,制定2015年儀器操作培訓計劃(見附件1-2:2015年儀器操作培訓計劃)。
(3)2015年XX月XX日,由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所長對化驗室所有人員進行了集中培訓,精密儀器操作人員還與所長進行互動交流。(見附件1-3:培訓簽到表記錄;附件1-4:員工個人培訓記錄;附件1-5:培訓現場照片;附件1-6:培訓效果評估報告)。
來源:Any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