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15-11-16 00:08
MicroFast沙門氏菌快速增菌培養基是專為沙門氏菌的快速增菌而設計,該培養基能夠促進沙門氏菌的快速增殖,抑制競爭菌的生長,從而達到沙門氏菌的快速增殖。
實驗通過三種不同培養基對沙門氏菌菌的復蘇效果的比較,可以看出MF培養基對于冷損傷和熱損傷的該菌具有三種中最高的復蘇效果,且8h的復蘇效果和國標24h的復蘇效果相同或者更優。測定沙門氏菌在不同培養基中的生長曲線,可以得到在MF培養基中,殺菌氏菌具有最高的生長速度。經過優化的培養基仍然保持了沙門氏菌菌增菌的特異性。綜上,MF培養基時一種能夠實現沙門氏菌菌快速、特異增殖的培養基。
注:MICRO FAST 培養基以下簡稱MF培養基、BPW為GB/T 4789.4-2010要求培養基、*FM為某國外品牌培養基
1.修復能力(比較MF、BPW和*FM培養基的復蘇效果)
1)熱損傷模型制備:經過試驗,選取55℃,加熱15min的方法建立熱損傷模型
2)冷損傷模型制備:選取-20℃冷凍,然后解凍建立冷損傷模型
3)試驗方法:分別對冷損傷組和熱損傷組進行檢測。相同濃度的沙門氏菌菌分別用上述方法進行建模,將建模后的沙門氏菌,分別加入到96孔板中,并用不同的培養基進行復蘇培養,分別培養8h,24h,然后接種于選擇性培養基中繼續培養24h,最后用顯色平板進行確認。
4)結果分析:
通過圖1我們可以看到MF培養基對熱損傷和冷損傷菌的修復效果菌優于PBW和*FM培養基。
2.擴增速度
1)實驗方法:分別選取6株不同的沙門氏菌標準菌株(菌株編號分別為:),重新活化培養,技術后,分別在三種不同的培養基內進行培養,分別于0h、1h、2h、3h、4h、5h、6h、7h、8h取適量于600nm處測定OD值,并取平均值,并繪制生長曲線。
2)結果分析:
圖3表明沙門氏菌菌在MF培養基的生長速度均優于BPW和*FM培養基,進口*FM培養基優于BPW.
3.特異性
1)實驗方法 將干擾菌株接種于不同培養基中,培養18小時,觀察培養管的渾濁程度,并對結果進行統計。
2)結果
表1說明了三種培養基均能抑制革蘭陽性菌。其中MF對大腸桿菌的抑制效果最好,能夠避免樣品中的大腸桿菌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4、實際樣品檢測
1)實驗方法
(1)將豬肉分割成14塊25g左右的肉塊,做以下處理(每塊肉單獨處理),4度放置過夜。
組別 |
樣品處理 |
數目 |
對照組 |
實際樣本(不添加陽性菌株) |
4 |
低菌組 |
低菌量(5 CFU/25 g) |
12 |
高菌組 |
高菌落(50 CFU/25 g) |
12 |
注:豬肉中本身菌數:6.1*104cfu/g
(2)MF快增法
a. 一步增菌(42度):
取上述7個樣本分別轉接至225mL快速增菌培養基(FM)中的PM中:
分別為:對照組、低軍組、高菌組,培養約6 h。
b. 二步增菌(42度):
取上述增菌液0.1 mL,轉接至1 ml SM中,42度培養約18h。
c. 轉接至顯色培養基(OXIOD沙門顯色平板)中。
(3)國標法
a.一步增菌
將另一半樣本分別轉接至225mL BPW中,36度培養8h。
分別為:對照組、低軍組、高菌組,培養約24 h。
b.二步增菌:
取上述增菌液1mL,轉接至10 ml SC中,培養 18h。
c.轉接至顯色培養基(OXIOD沙門顯色平板)中。
2)結果
通過顯色培養基對比結果,FM快速增菌培養基中幾乎無除沙門氏菌以外的雜菌長出,而GB增菌后,雜菌較多,所以MF培養基的選擇性要遠遠高于國標培養基。
來源:良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