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其他
嘉峪檢測網 2015-11-08 21:09
根據GB 19617—2007規定:棉花長度試驗方法,手扯尺量法適用于籽棉收購的長度檢驗和成包皮棉按批檢驗的長度檢驗。手扯尺量法檢驗棉纖維長度具有快速、方便、適應性廣等特點,并可在手扯過程中觀察纖維整齊度、細度、強力、成熟度等品質情況。但在實際工作中手扯尺量畢竟屬于感官檢驗,人為因素影響到手扯長度的準確性。筆者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分析影響棉花長度的原因,并給出檢驗方法的建議。
1.影響棉花長度的相關因素
1.1 氣候影響
棉花是喜溫好光的作物,尤其是水分、光照和晝夜溫差對棉花長度影響最大。如果某年份干旱少雨,棉花缺水,那么該年份的棉花長度肯定較常年偏短;如果風調雨順,則有利于纖維的伸長,那么就較正常年份偏好;如果雨水偏多,雖然對棉纖維的成熟有較大影響,對棉花的色澤也有影響外,對棉花纖維長度影響則稍為有利。氣候是決定棉花長度的主要因素。
1.2 地域影響
新疆地區,光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還有天山雪水灌溉,是種植棉花的最佳地區。該地區棉花品級高,棉花長度也較好;黃河流域的棉花有充足的光照,但雨水供應不足,其棉花成熟度好,外觀色澤好,但纖維的細度偏粗,馬克隆值偏高,棉纖維長度也就總體偏短些;長江流域的棉花由于雨水充足,棉花的纖維細度較好,纖維長度也比較好;中原地區及淮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棉花相近似。黃岡纖檢所近年來檢驗棉花長度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黃岡市近年棉花長度分布比例情況 注:根據黃岡市纖維檢驗局檢測室測試數據匯總統計,氣象資料為黃岡市氣象局提供。
從表1可看出,氣候對棉花長度影響較大,生長期年平均氣溫高于25℃,棉花長度在28mm及以下的比重大,低于25℃,棉花長度在29mm及以上的比重大。這也是黃岡市的地域特點。就我們本市情況看,湖區長江邊,水源較充足,灌溉條件好,土地肥沃的地方棉花長度好;丘陵、崗地,缺水的地方,土地貧瘠的地方,棉花長度就自然短很多。
1.3 馬克隆值的影響
棉纖維的長度與粗細程度呈負相關關系,纖維長度越長,細度就越好,纖維粗的細度越粗。馬克隆值雖是棉花成熟度與細度的綜合指標,但與纖維長度也基本呈負相關關系。表2數據說明了馬克隆值與纖維長度的相關關系。
表2 馬克隆值與纖維長度的相關關系
1.4 水分的影響
當棉花吸收的水分過多時,由于吸附水產生各向異性的膨脹、橫向伸長少、縱向伸長多、天然卷曲易伸直。一般情況,在棉花回潮率在8%以下時,手扯長度結果容易偏短;回潮率在8%~9.5%之間時,手扯長度結果較正常;當回潮率增至9.5%以上時,手扯長度結果容易偏長。
1.5 加工方式的影響
鋸齒棉由于采用鋸齒的高速旋轉鉤拉,通過肋條阻隔使纖維與棉籽分離,加工出的棉花蓬松好看。而纖維在加工過程中過長的纖維易拉斷,欠成熟的纖維也易斷,從而使纖維長度有不同程度的變短、纖維的整齊度變好。由于棉花蓬松,較好地保持了纖維的天然卷曲狀態,纖維未受到外力拉伸,長度也就未得到拉長。
皮輥棉由于皮輥的牽引作用,使纖維與棉籽分離的,那么在牽引的過程中,上皮輥與下皮輥夾持有一定的壓力,使纖維卷曲拉伸從而使長度變長,且皮輥在分離纖維與棉籽的過程中沒有拉斷纖維,使纖維長度沒有損傷。同樣籽棉用皮輥機扎的棉花長度要長0.5mm左右,不過整齊度稍差。
2.手扯長度“三結合”檢驗法
由于每個人的操作方法不同,且手扯長度一頭齊工作法與兩頭齊工作法得出的結果,也可能存在差異,建議采用“三結合”的方法手扯長度,即抽拔判斷法、一頭齊工作法、兩頭齊工作法三者并用,提高手扯長度的準確性。
2.1 抽拔判斷法
按標準規定,應多點取樣。規定取樣重量10g,實際操作,為了便于抽拔和用適當的力度握持棉樣,7g左右最好。先將小樣稍稍整理成偏長一點的形狀,雙手緊握,拳心或掌心相對,稍用力撕開,撕開的方法由個人的習慣而定,再將小樣重疊合二為一,放在左手掌心,手握緊,從手指中露出的部分中抽掉松的、游離的纖維再塞到手心中,露出的部分纖維順一個方向撫一下,左手大拇指與食指重疊,夾緊,開始抽拔。每次抽拔約10mg。抽前三把,即可初步判斷纖維的長度范圍。
1)纖維短棒。短棒的纖維較粗、較硬,抽拔出的纖維不往下垂,纖維中夾雜物多,且纖維整齊度較好。手扯長度一般判斷在25mm~26mm。
2)抽出的纖維偏短,纖維中有突出長一點的纖維,纖維中夾雜偏多,纖維的整齊度稍差。手扯長度在27mm左右。
3)纖維粗細程度中等。明顯看出纖維有較多偏長的,纖維中夾雜物較少,纖維手握持的前端偏向下垂。手扯長度應在28mm左右。
4)纖維粗細程度較細,夾雜物少,感覺抽拔時有纖維摩擦聲音,纖維手握持的前端纖維向下垂,過食指下,明顯短纖維少,手扯長度應在29mm左右。
5)纖維較細,夾雜物和游離纖維少,抽拔時需要加力,纖維手握持的一端下垂至中指,手扯長度應在30mm左右。
6)纖維細,夾雜物和游離纖維很少,不易抽拔,抽取的纖維感覺在很深處拉出來的。前端下垂過中指,且突長的纖維占大部分,較短的纖維明顯。手扯長度應在31mm~32mm。
2.2 一頭齊工作法
此方法的要點是夾持纖維,左手拇指與食指第一關節外端滾動夾取纖維,不能抬起來,纖維的根部不能出現折頭現象或減少折頭現象,扯起來速度不能過慢,突長的纖維要去掉,短于16mm及以下的纖維應去掉;壓力時要用力整理左手夾持纖維,應拔掉突出來較長的纖維;切量時稍要用力,最好附著在黑絨板上。由于使用一頭齊工作法,人們習慣于抽拔好、順的纖維,容易將主體長度以上的纖維拔得多些,所以應以兩頭齊工作法校正補充。
2.3 兩頭齊工作法
每個棉樣可以扯兩個兩頭齊的棉束用以核對、修正一頭齊工作方法的不足,如果棉束不需要留樣,可以將絨板上的已量過的一頭齊棉拿起來,繼續按兩頭齊的方法完成。兩頭齊棉束的結果參與一頭齊棉束的計算。
北方習慣于兩頭齊工作法為主,那么就要扯兩個一頭齊棉束來加以修正。
實踐證明:熟練掌握了以上三種方法,并靈活運用,多練、多體驗,一定會成為手扯長度的高手。
3.結果修正
平常應多與儀器或長度標準棉樣校正,得出一個修正系數加以修正,那么結果的準確度會大大提高。筆者手扯長度通常采用一頭齊工作法,較長度標準棉樣和HVI測定的上半部手扯長度結果都偏長。校正系數分別為:冬夏±0,春+0.5mm,春雨天+0.7mm,秋-0.2mm。
(作者單位:黃岡市纖維檢驗局)文/汪育芬
來源:中國纖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