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彈簧
1.圓柱形壓縮彈簧
1)磁化方法如圖8-21所示
①直接通電磁化
將彈簧夾持于固定式磁粉探傷機的兩磁化夾頭之間通電磁化。磁化電流以彈簧鋼絲的直徑計算,以檢測彈簧鋼絲上的縱向缺陷。
例如裂紋、發紋和深拉痕等缺陷。
為了使彈簧不至于壓縮形成短路,可將彈簧套在一個長度略短于彈簧長度的絕緣木棒上,使電流沿彈簧鋼絲縱長方向通過進行磁化。
②中心導體法磁化
磁化電流以彈簧的外直徑計算,以檢測彈簧鋼絲上的橫向缺陷。
2)采用濕法連續法,最好采用熒光磁粉。
3)彈簧退磁較困難,用退磁線圈通過法退磁時,應邊轉動邊拉出退磁線圈。
2.圓柱形拉伸彈簧
1)磁化方法
① 直接通電法磁化
先在拉力機上將彈簧適度拉開,再用略長于彈簧長度的絕緣木棒支撐,將彈簧兩端頭夾持在探傷機兩夾頭之間,進行直接通電磁化。
②中心導體法磁化
在拉力機上將彈簧適度拉開,在每圈之間夾上絕緣墊片,再采用中心導體法磁化。磁化電流的計算方法與壓縮彈簧相同。
2)拉伸彈簧的常見缺陷和退磁方法都與壓縮彈簧相同。
二、帶覆蓋層工件
帶覆蓋層工件有以下幾種:
非磁性覆蓋層工件,主要指鍍鋅、鍍鎘、鍍銅鍍鉻,噴漆、磷化、法蘭等工件。磁性覆蓋層工件僅有鍍鎳工件。有時又把噴漆、磷化、法蘭等工件稱為非導電覆蓋層工件,因為這些覆蓋層不導電,而前面幾種覆蓋層都是導電的。
覆蓋層厚度在50μm以內的工件,其覆蓋層對磁粉檢測靈敏度幾乎沒有影響。
檢測方法和磁化電流的選擇同無覆蓋層工件一樣。實際工業上防銹、耐腐蝕或者裝飾性的鍍層均不會超過這個厚度。鍍鉻除上述用途外,還常用于滑動配合(例如動筒),有時需要進行尺寸的補償,所以很可能會超過這個厚度。
帶鍍鉻層表面工件磁粉檢測的主要困難在于鍍層較厚,而且可能經過了磨削加工或者拋光處理。表面粗糙度值小,濕法磁粉很容易被流動的載液帶走。
電鍍和磨削使基體金屬產生電鍍裂紋或磨削裂紋和磨削燒傷。
帶鍍鎳層表面工件磁粉檢測的困難在于鎳是磁性材料,它可能會填充工件基體金屬上表面開口缺陷,磁力線可以通過它,漏磁場很少逸出表面(類似于近表面缺陷)。
因此,對鍍鉻、鎳工件,其鍍層厚度超過50~80μm時需要采取下列特殊的檢測工藝:
①采用濕法連續法;
②采用盡可能高的磁化電流,只要不產生過熱或工件燒傷,不產生金屬流線就行;
③要確保磁化時間不少于0.5s;
④若用黑色磁粉,磁懸液濃度應達到1.5~2.4mL/100mL,熒光磁粉應達到0.1~0.2mL/100mL。如果帶有非常厚的非磁性覆蓋層(0.1~0.2mm),建議采用干粉法檢驗或 MRI法檢驗。
帶有非導電覆蓋層工件,如采用通電磁化時,應清除通電部位的非導電覆蓋層。如無法清除時,可采用線圈法或磁軛法檢驗,或者用感應電流法檢驗。
三、帶螺紋或鍵槽的工件
為了檢測帶螺紋或鍵槽工件上的橫向缺陷,進行縱向磁化時,會在螺紋或鍵槽部分形成磁極,而使檢測靈敏度嚴重下降。
同時,沿著螺紋絲扣或鍵槽的磁粉自然沉淀,使該方向上的缺陷很難查出。
因此,在這些部位的磁粉檢測只能查出深度大于0.5mm且與螺紋絲扣平行的粗大缺陷。
推薦的檢測方法如下:
剩磁法檢測;線圈法進行縱向磁化;采用濃度很低的(0.1~0.2mL/100mL)水基或有機基熒光磁懸液;工件水平放置,讓磁懸液流淌時間長一些再觀察。
螺栓如圖8-22所示,橫向裂紋對螺栓有更大的危害性。
所以應選擇最佳方案,把螺栓表面的微小缺陷發現出來。
一般推薦使用:
線圈法縱向磁化,采用濕法、剩磁法和低濃度的熒光磁懸液檢驗,施加時間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