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實驗管理
嘉峪檢測網 2025-05-21 13:16
紫外分析儀作為實驗室常用分析儀器,廣泛應用于生物、化學、醫藥等領域,其測量結果的準確性直接關系到實驗數據的可靠性。
一、紫外分析儀的工作原理
紫外分析儀基于比爾-朗伯定律工作,通過測量樣品對特定波長紫外光的吸收程度來確定樣品濃度。儀器主要由光源系統、單色器系統、樣品室、檢測系統和數據處理系統組成。當紫外光通過樣品時,樣品中的分子會吸收特定波長的光,檢測器測量透射光強度,從而計算出吸光度值。
二、計量校準的必要性
紫外分析儀在使用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光源老化、光學元件性能變化、電子元件漂移等,導致測量結果產生偏差。定期進行計量校準可以:
確保儀器測量精度符合標準要求
驗證儀器性能是否穩定
發現潛在故障和性能下降
滿足實驗室質量體系認證要求
三、主要校準項目及方法
1. 波長準確度校準
使用標準波長濾光片或氧化鈥溶液,在200-400nm范圍內選擇多個特征波長點進行測量。將測得波長與標準值比較,誤差應不超過±1nm。
2. 光度準確度校準
采用標準中性濾光片或重鉻酸鉀溶液,在指定波長下測量吸光度,與標準值比較。通常要求吸光度誤差不超過±0.01A(1A以下)和±1%(1A以上)。
3. 基線平直度檢測
在不放樣品的情況下掃描全波段,檢查基線波動情況。優質儀器基線波動應小于±0.001A。
4. 分辨率檢測
使用苯蒸氣或甲苯溶液,在259nm附近檢查儀器能否分辨出特征峰。良好儀器應能清晰分辨相鄰峰。
5. 雜散光檢測
使用截止濾光片或高濃度溶液,在特定波長下測量透光率。優質儀器雜散光應低于0.05%。
四、校準周期建議
日常使用前:進行基線校準和空白校準
每月:進行波長和光度準確度快速核查
每半年:進行全面計量校準
儀器維修或搬動后:必須重新校準
五、校準注意事項
校準前儀器需預熱30分鐘以上
使用經認證的標準物質
校準環境溫度控制在(20±5)℃,濕度<80%
比色皿需清潔無劃痕,配對使用
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規范的計量校準是保證紫外分析儀測量結果準確可靠的基礎。實驗室應建立完善的校準程序并嚴格執行,同時做好校準記錄。對于超出允差范圍的儀器應及時維修或調整,確保其始終處于良好工作狀態,為科研和生產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通過科學的計量校準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發揮紫外分析儀的性能,延長使用壽命,提高實驗室整體檢測水平。
來源:計量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