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fā)
嘉峪檢測網(wǎng) 2024-10-06 11:22
文章主要探討了計量確認過程中,測量要求主要要素的實施、計量確認如何導出計量要求、計量確認過程符合性判定、確認記錄及標識。
引言
計量確認是確保測量設備符合預期使用要求的一組操作。這些測量設備不僅需具備有效的檢定證書/校準證書,還需經(jīng)計量確認符合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計量確認過程流程如圖1所示。
計量確認是保證測量設備準確可靠、符合預期使用要求的主要措施,同時也是滿足顧客要求、提升產(chǎn)品質量的重要基礎性工作。經(jīng)調(diào)研,目前在企業(yè)中推行計量確認工作不順暢、不廣泛的問題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正確實施相關要素。下面對計量確認工作主要要素的實施進行探討。
1、 如何明確測量要求,并使之可定量測量
測量要求是基于顧客要求,規(guī)定生產(chǎn)過程技術參數(shù)、產(chǎn)品質量檢驗指標的具體規(guī)定。測量要求是計量要求導出的主要依據(jù),應是明確的、可定量測量的,沒有一個明確可定量測量的測量要求,就無法導出準確的計量要求。
測量要求可通過查閱相關標準/技術資料、檢定規(guī)程/校準規(guī)范獲得。查得的測量要求:第一類是明確可定量測量的,第二類是不明確或不可定量測量的,通常第二類居多。對于第一類測量要求,計量人員可直接導出計量要求。對于第二類測量要求,僅憑計量人員導出計量要求很困難。關鍵時,需計量人員與技術人員和具體實際操作人員共同溝通,全面深入理解真實的要求、含義,確定明確可定量測量的測量要求。例如,技術資料規(guī)定某載荷裝置采用標準砝碼檢驗。經(jīng)反復與相關人員溝通,具體要求是該裝置載荷不小于45kg,最大為50kg,相對允差為±3×10-3kg,故最后采用了±2.5g的標準砝碼檢驗。
2、 如何導出計量要求
在測量要求明確可定量測量的基礎上,計量人員可導出計量要求。下面討論4項主要參數(shù)的一般導出原則及特殊情況處理。
(1)測量范圍
為保證測量時能夠完全覆蓋測量要求控制的范圍,通常應對該范圍的上下限值同時向外擴展一定的適宜量,其參考量為控制范圍的10%~25%。根據(jù)具體情況,上下兩端擴展量可等量可不等量。同時,要兼顧所擬用測量設備的測量范圍。用于安全控制和上下限值定性檢測時,測量范圍可不擴展(與測量要求一致)。
(2)最大允許誤差(MPE)、測量不確定度(U)
依據(jù)測量要求中的公(允)差T、容差C、偏差L、其他控制量K導出最大允許誤差(MPE)、測量不確定度(U)。一般導出方法為:雙向時取上述各量誤差的一半(單向時取其整個誤差)的1/3 ~ 1/10來估算確定。比值越小,測量的相對準確度越高。比值的確定應綜合考慮引入風險和投入成本。目前國內(nèi)多數(shù)取值為1/3,其測量的準確度保證能力不足,取值為1/5才能基本滿足測量準確度的保證能力。
(3)準確度等級
準確度等級是一個定性參數(shù),可通過查閱相應測量設備的檢定規(guī)程/校準規(guī)范獲得,其MPE可按上述方法導出。
(4)分度值
分度值對測量值讀數(shù)的準確度有直接影響,應做到合理適宜,不宜過大或過小。須注意:分度值一定是能夠表征測量設備最小分辨能力或最小位移的真實分度值,有些判定上下限是否合格的定性檢測無分度值。分度值選定方法可參考表1。
前述案例中,測量要求僅對上下限值進行檢驗,測量范圍為(45 ~ 50)kg,相對允差為±3×10-3kg,取其較小值MPE=±1/3×(4500×3×10-3)=±45g,無分度值。
3、 計量確認
計量確認的操作關鍵是:測量設備的檢定證書/校準證書所表征的計量特性及其他要求、與計量要求比較驗證是否符合要求,且每臺(件)在用測量設備都需進行計量確認。
(1)計量確認過程(見表2)
(2)確認記錄及標識
測量設備經(jīng)計量確認后應有記錄,并應對其狀態(tài)進行標識。當測量設備較多時,為減少不必要的繁重工作量,記錄、標識可按區(qū)域進行操作。但必須滿足: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對于所用測量設備測量范圍、最大允許誤差/不確定度/準確度等要求一致時,可集中記錄和標識,并應保證測量設備的唯一性。
(3)計量確認間隔應注意的問題(見表3)
4、 結束語
本文僅對計量確認中的主要要素常見情況及個別特例進行了初步探討,其他要素可以類比。在實際實施過程中,遇到的情況可能更復雜難解,需認真仔細地分析并探討解決辦法。
來源:計量資訊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