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8-26 17:11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壓痕可修復熱固性粉末涂料的制備及修復方法。在現有聚酯樹脂體系為基礎,研究了粉末涂層的熱修復性能,在借助一定外力的條件下,僅限于塑形修復。
關鍵詞:可修復熱固性粉末涂料 聚酯樹脂 粉末涂層
引言
粉末涂料在我國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由初期的家電領域涂裝迅速擴展到交通設施、機械、建筑、石油化工、電子電器、航空航天等幾十個金屬非金屬行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
熱固性粉末涂料不僅性能卓越、效費比優異,同時也較其他類別涂料更加環保。但是缺點同樣也很明顯,因其交聯固化的性質決定了涂層遇到損傷無法彌補,造成永久性缺陷,影響防護性能及裝飾性。
基于這個初衷我們研發了一款通過加熱涂層,表觀可恢復至原始狀態,并且可重復、多種修復方式的自修復粉末涂料。
自修復(Self-Healing)/自愈合,即源于醫學和生物學的自愈合能力,將其用于材料科學具有仿生的含義。Self-Healing即自修復涂料包含更廣泛的內涵,即涂層產生裂痕后能自動修復裂痕。根據文獻資料自修復涂料(self-healing coatings)是20世紀90年代提出來的一種智能涂料的名稱,指涂層遭到破壞后具有自修復功能,或在一定條件下具有自修復功能的有機化合物涂料。
依靠涂層本身流動和物體力學的形變,并能形成化學鍵或物理作用,自動將劃痕縫隙修復,成為本征修復型。因此,自修復涂料不需要加入特定的修復試劑,也不限于某一種損壞。利用高分子物理學中的高聚物推遲彈性的概念,制
備自修復涂料。其原理是當溫度高于樹脂(或樹脂中某一組分)的玻璃化溫度或高于黏流溫度時,樹脂發生流動,溫度降低時獲得必需的涂膜性質。此類涂料行業通常稱之為熱修復涂料或記憶涂層,見圖1。
本文針對戶外聚酯型可修復(記憶)涂層的物理性能進行簡單分析。
1、實驗
1.1實驗原料
聚酯樹脂:SJ4#E 工業品,市售;固化劑:TGIC,工業品,市售;流平劑 :GLP588,工業品,市售;砂紋劑:工業品,市售;鈦白粉:R902,市售;BaSO4:工業品,市售;助劑:工業品,定制。
1.2實驗過程
1.2.1實驗配方
配方所用原料及用量見表1。
1.2.2 預混合
按表1配方稱好的原材料放入高速實驗攪拌鍋(自制,轉速90 r/min)預混5分鐘得到均勻分散的預混料。
1.2.3 擠出壓片
設定擠出機(煙臺杰程TSK22實驗擠出機)參數見表2,
達到工藝條件開啟壓輥、喂料器,收集擠出的料片冷卻30分鐘以上。留意擠出溫度的變化及物料是否均勻連續擠出。
1.2.4 料片研磨
磨粉機(煙臺東源U2型磨粉機),設定參數如:表4后進行研磨,得到d50為38μm粉末,符合粒徑要求。
1.2.5底 材處理、噴涂、烘烤
底材選用冷軋馬口鐵12 cm×6.5 cm×0.8 cm,使用氧化鋁耐水砂紙400#進行表面打磨,壓縮空氣吹掉表層砂礫灰塵,丙酮擦拭表面后清水沖洗,在180℃實驗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烘烤5分鐘使其板材表面干燥。
取樣粉放入逸飛實驗噴槍粉斗,設定氣壓0.4Mpa,電壓60kV,噴涂后使用實驗電熱鼓風恒溫干燥箱(上海雙彪101(1)型,精度±2℃)在設定的溫度和時間:10 min @ 200 ℃進行固化,得到的樣板進行檢測。
工藝:馬口鐵→砂紙打磨→氣槍吹凈→丙酮擦拭→清水沖洗→噴涂→固化
2、結果與討論
涂層性能測試結果見表4。
熱修復測試結果見圖2、圖3。將樣板經過30 s@200 ℃加熱后,涂層壓痕恢復,恢復后重復壓痕,并進行第二次100℃熱水浸泡,壓痕。
3、結語
通過以上檢測可以發現自修復涂料常規性能基本滿足使用需求,鉛筆硬度檢測低于常規產品,造成易損傷,修復能力僅局限于塑性變形,對于內聚破壞型的修復幾乎無法完成,因為涂層分子鏈斷裂,配方中沒有能夠重新進行反應的物質,解決方法可以考慮微膠囊技術,引入微膠囊形成愈合劑及引發劑,當有裂痕擴展時,嵌在其中的微膠囊被撕裂,愈合劑通過毛細管作用釋放到受損區域,遇到催化劑便會產生交聯反應,從而將裂縫處粘合修補好。這種方法還要對樹脂、膠囊、修復方式進行重新設計研發,如輻射、電阻、微波、磁敏、過氧化物、引發劑、可逆反應等方式,但是他們的優缺點依然很明顯。
目前熱固性粉末涂料自修復技術尚不成熟,需要借助涂料以外的外力進行一定的反應才能修復涂層,嚴格意義上來說不能算自修復。實際應用意義不大,需要對材料、修復方式進行重新論證。從材料本身來說持久簡單的自修復粉末涂料并不容易完成,因為粉末涂料固化過程本身是不可逆的,固化完成后涂層也就終止反應。
通過對涂層自修復技術進行總結,目前依賴單一技術實現的涂層自修復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點,限制了涂層自修復技術的產業化應用。將多種自修復技術配合使用將成為自修復涂層的發展趨勢。通過調控多機制間的有序表達和高效協同,可實現對大尺寸裂痕的反復修復,構建長效智能涂層體系,這對于延長涂層的服役時間、降低維護成本具有前瞻性的意義。
來源:2023粉末涂料與涂裝第一期
作者: 文 / 史強強 汪家軍 胡純杰 ( 山東港德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來源:涂料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