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8-22 20:25
常見的動物給藥方式分別兩大類:經口給藥法,包括口服法和灌胃法;注射給藥法,包括皮下注射法、皮內注射法、肌肉注射法、腹腔注射法、靜脈注射法;其他給藥法還有滴鼻給藥、經皮給藥、脊髓腔內給藥、腦內給藥、直腸內給藥。
一、 經口給藥
口服給藥方式含直接口服(將藥物混入水或飼料中)和灌胃。
灌胃給藥指借助灌胃針將藥物溶液或混懸液直接灌入動物胃內。此法操作簡便,可以實現精準給藥,靈活控制給藥劑量,也能很好的模擬臨床中藥物經口服后的一些列體內作用。
具體操作方式:
1、先用注射器吸取藥物備用。
2、準備合適長度的灌胃針備用;(灌胃針所需的長度為舉起動物的嘴角開始測量,灌胃針的球頭應到達動物的最后一根肋骨。
3、抓鼠: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大鼠的兩頸后皮膚,將大鼠置于左手心中,將后肢拉直,以無名指纏繞鼠尾固定大鼠下半身。保持大鼠的頭和身體在一條直線上;
4、將球形端經嘴角輕插入,稍壓住舌頭。隨后,針頭和注射器配合輕貼上顎,讓大鼠的鼻子朝上。
5、繼續進針,直到到達預定位置。針頭通過順利,大鼠呼吸活動正常。
6、輕推藥物流入胃部。若期間大鼠有抵抗動作或窒息反應,或發現其嘴唇、爪子變紫,應立即出針,待大鼠恢復后再重新灌胃。
二、皮下注射
將藥物注射到動物皮下組織中。通常在動物背部、側腹或頸部的皮下層注射藥物。
具體操作方法:
1、先固定大鼠,剔除需注射部位的毛發,并用碘伏消毒。
2、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其大鼠背部皮膚,右手執注射器,這頭斜面向上,與皮膚呈45°角刺入皮膚。
3、刺入后針頭左右擺動后,回抽,若無回血,再輕輕將藥物注入皮下,此時可見注射部位皮膚有鼓起一小包,屬于正常現象。
4、注射完畢后,拔出針頭,無菌棉簽輕壓針孔1-2min,以免藥物外泄。
三、尾靜脈注射
將藥物直接注射入動物的靜脈血管中,使藥物迅速進入循環系統。需要使用適當的注射器和靜脈通路。
具體操作:
1、尾靜脈注射,需要使用保定袋或約束裝置輔助;
2、將鼠置于固定裝置中,露出尾巴,放在燈下。這能促進血管舒張,利于注射。
3、用左手抓住尾巴尖拉直尾巴,再90°折轉尾部,可使進針更加容易。
4、將注射針頭折轉90°,從尾部遠端到近端方向水平入針。
5、進行注射時,成功的插入是沒有阻力的,并且注射部位顏色變為蒼白;
6、如若不成功,則藥劑不易推動,且尾部皮膚變白。
7、注射時,不易回抽,注射針頭后輕壓針頭部位可防止出血。
四、肌肉注射
將藥物注射到動物的肌肉中,常見的部位包括大腿肌肉、臀部肌肉等。
具體操作:
1、肌肉注射一般在動物麻醉后進行。或者由兩個人配合操作,一人固定大鼠,一人注射。
2、注射部位的選擇:一般為大腿內測或外側的肌肉。
3、常規消毒動作后,左手固定后肢,右手持針垂直進針,回抽,看是否由液體回流。若無液回流,可繼續注射,輕推藥物,勻速注射。
五、腹腔注射
將藥物注射到動物的腹腔內,可通過腹腔壁或胸腔穿刺注射。
具體操作:
1、左手仰持大鼠,右手持注射器,從大鼠左側或右側超頭部方向入針,先刺入皮下,經2-3cm在刺入腹腔,此時的針頭與腹腔呈45°角。
2、回抽,觀察是否有液體。若有液體回流,當退針重新進針。針頭插入不宜過深或靠近上腹部,更當避開膀胱,以免刺傷內臟。
3、回抽無回流,可推藥。腹腔注射通過腹膜吸收,由于吸收面積大,可直接吸收入血,速度較快。
來源:實驗老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