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檢測資訊 > 科研開發
嘉峪檢測網 2024-07-30 08:28
介入導絲(Interventional Guidewire)在血管介入領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性能良好的導絲是介入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介入導絲在介入手術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本期內容小編將對導絲生產領先企業--朝日英達的血管介入導絲--Gaia導絲做簡單的介紹,寫的不當之處請業內導絲大咖勿噴,各位的建議是小編進步的源泉之一;歡迎各位與小編交流行業內話題,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1、GAIA系列導絲介紹
Gaia系列導絲也是屬于Sion Tecc導絲大類,其內藏ACT ONE新型ASAHI導絲設計的總稱,其核芯絲的最尖端,約有10 微米的粗細,在如此細小的核芯絲的尖端加了一個小零件(ACT ONE),這便是導絲獨特的復合雙芯結構設計,新的構想增加了導絲操控的無限可能心所向,便如影隨行;上一篇推文中小編詳細介紹了Sion系列導絲,詳見推文鏈接:Sion系列導絲簡介 | 朝日英達(ASAHI)(一)和Fielder XT系列導絲簡介 | 朝日英達(ASAHI)(二)
Sion Tecc導絲特點如下:
1)卓越的頭端耐用性;
2)平衡頭端的柔軟性和操控性;
3)無跳躍的扭矩傳遞;
圖1,Sion Tecc導絲結構示意圖
圖2,普通導絲結構示意圖
2、GAIA系列導絲產品詳解
ASAHI公司推出了一系列Sion Tecc導絲產品,今天主要介紹GAIA系列導絲--First/Second/Third這三款產品的特點;該三款導絲的基本信息如下表格所示:
一:結構組成
1)0.014''PTCA導絲,不銹鋼芯絲+復合核心(ACT ONE繩索彈簧結構,圓核心絲結構);15cm彈簧線圈并具有錐形的導絲尖端,GAIA具有微小的預塑形尖端;具有三種錐形漸變的尖端設計,分別為:GAIA FIRST 0.010''尖端外徑、GAIA SECOND 0.011''尖端外徑和GAIA THIRD 0.012''尖端外徑;
2)16cm繞簧結構;
3)頭端克重:GAIA FIRST為1.7g,GAIA SECOND為3.5g和GAIA THIRD為4.5g;其中GAIA FIRST和GAIA SECOND無殘余部分,GAIA THIRD主要用于硬質斑塊;
4)顯影區域長度:15cm;
5)190cm和300cm工作長度可選,1mm預塑形導絲頭端;推送桿外觀為綠色,其表面涂敷有PTFE涂層;
6)具有近乎1:1的扭控性能;
二:性能特點
在CTO病變使用中,GAIA為具有高可操作性的專用導絲;在患者體內幾乎可以做到真正的1:1扭轉性能,該系列導絲的中間頭端克重結合了良好的靈活性和錐形尖端形狀增加了穿透力(改善了導絲的穿透性能);平衡了核心絲的靈活性和撓度。
偏轉控制/方向控制概念:
當血管的情況是已知的情況下時可以使用AWE和RWE技術,該導絲專注于精確控制和導航性能。可以進行makeknuckle操作;GAIA THIRD常在R-CART情況時的再次進入操作;GAIA FIRST和GAIA SECOND在CTO病變的導航中可控制其可視性(偏轉可控),GAIA THIRD具有可控的CTO穿透性能;
三:使用技巧
方向控制-通過旋轉尖端來改變導絲的路線以控制方向;
偏轉控制-偏轉以跟蹤病變內部的導絲;
在這個概念中,操控導絲的人必須精確和控制導絲的運動,并使用慢速的巡回旋轉;當血管路徑已知時,導絲緩慢跟隨血管路徑向前移動,當有了觸覺反饋時,當卡在硬質的斑塊上時,需要輕微的撤退導絲,然后精確地旋轉和偏轉到另一個方向,進入不那么僵硬的部分,以獲得更多的遠端前進的距離;
專注于精確的控制和導航-方向和偏轉與精度的組合。不像傳統的滑動和鉆孔技術那樣,用扭矩器快速旋轉導絲。有了精確的方向/偏轉控制,許多順行程序可以只使用AWE技術完成即可,而不需要其他技術,如ADR技術。此外,使用雙腔微導管和GAIA導絲進行雙導絲平行操作技術時,可精確的順行控制和再通過鈣化斑塊;
即使是GAIA的強大穿透力也很容易進行偏轉操作,這要歸功于它在斑塊結構中的中等頭端克重,而不是像傳統的剛性導絲那樣筆直的狀態;在手術過程中需要精確的導航性能,GAIA導絲很容易進入內膜下追蹤產生血腫。由于不受控制的操作,許多內膜撕裂是可能的;之后就很難再從內膜下腔進入血管腔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將導絲變成像具有Gladius這樣的聚合物護套時,可以更容易地傳播到真正的遠端管腔;
GAIA THIRD常在R-CART情況時的再次進入操作,不要在CTO病變不清晰的時候使用GAIA系列導絲。
3、結語
介入導絲是介入醫生在進行手術時的重要利器,導絲地選擇和進行正確地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手術是否能夠獲得成功;目前,在國內市場還是被進口導絲占據主導地位,國產企業還仍然需要努力追趕!
來源:MedTalk of Vascular